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 天授大美 雨点釉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9/06
朗读

天授大美 雨点釉



  天授大美
雨点釉
  □ 刘培国
  淄博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夹炭陶出土,系中国北方出土陶器年代最早,也是国内出土早期陶片数量最多,该遗址遂成为中国早期制陶工艺最为成熟的遗址之一。世界真奇妙,好比有只神奇大手,牵住新石器时代的源头往前一抻,就穿越有夹砂红陶出土的沂源扁扁洞遗址,将原始制陶发端拉伸至一万三千年。
  从此,中国陶瓷细流涓涓,穿峡越谷,川流不息,波澜壮阔,演绎出令世界折服的滔滔大河。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淄博担纲重要角色,后李文化还是主角;从秦汉青瓷,过渡到隋唐“北白南青”,淄博没有缺席,南北朝北魏时期寨里窑“莲花尊”,昭示出南北陶瓷文化的交流融合。宋代,中国古代瓷器进入繁荣期,淄博博山窑出现了两个釉种,一个代表极尽绚烂,就是玛瑙釉,一个代表极尽简约,即雨点釉,最早向世界贡献了中国陶瓷的极简美学。
  玛瑙釉,也叫花斑玛瑙釉,千年的衍化,到了著名陶瓷艺术家,书画家,新中国美术陶瓷开创人之一,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朱一圭,把中国北方花釉推向了一个历史极致。而雨点釉,则经过了千回百折、时隐时现,终于经历过元明清三代之久的隐没之后,出现在民国博山人侯相会手上。这个工艺技术,在博山美术陶瓷厂时期实现过批量生产,但品质堪忧。侯相会或是美陶,雨点釉釉点不显,或有或无,似有若无,甚或聊胜于无。直到民间老陶者周占元全面恢复,雨点釉适才“星汉灿烂”,传至周祖毅手上,再传至周冠丞手上,这项传统独门技艺不仅扎住了根,而且釉色精美,斑点均匀分布,几乎件件都是精品,是一千年来雨点釉美学的空前高度。
  雨点釉大美,美在褪尽繁华,不饰半点颜色,只在玄黑上做文章,化具象为抽象,化大象为无影,一切繁缛尽情删减,只有立体的线条、纸外的墨色、流畅的文化叙事,在朴实的色形中表达出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丰富,因为简约;厚重,因为质朴。
  有人说,黑色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颜色。这话说得极是。雨点釉深谙对比中更加容易陈述的道理,于是出现了雨点。银色的均匀的斑点与玄黑互为主角,亦互为配角,把玄黑映衬得更加生动,玄黑又将斑点突出得更加惹眼,在相互成就中,雨点釉一跃脱胎于工艺品,被推上艺术品的最顶端。艺术殿堂的聚光灯下,随时可见雨点釉亮相,折服过多少人的心,优雅雍容的身影也惊讶了法兰西民族历来高傲的眼神。
  这是陶瓷的力量,这是文化的力量,这力量仅仅源自一只普通的雨点釉瓶。这力量的内涵,是质朴,是本真,是留给世人充分感受的巨大时空,是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后的神闲气定。因为一只普通的瓶子,便知道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新时代如何空前自信。
  但说当代淄博美术陶瓷,还有比雨点釉更具典型、更具神韵的吗?一位八十几岁的艺术院校老院长如是说。
  现实情况是,雨点釉目前仅仅是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出在哪?是雨点釉还不够震撼、不够谦卑吗?还是我们的生命体验失去了感应?
  你看,“北国陶苑”作坊遍地,把雨点釉做到至善至美的仅此一家,就是周祖毅的雨点釉博物馆,这或许又是一个问号。陶瓷产区那么多能工巧匠,怎么就让周祖毅一花独放?你只要来到周祖毅的雨点釉博物馆,听听他的讲述,就会倏然明白,雨点釉千百年来生生灭灭,就在于那些雨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天授神授,每一批陶土成分的细微差别,每一窑烧制时的气温气压,每一次窑变发生瞬间的敏锐捕捉,没有对它的敬畏,没有虔诚的匠心,换句话说,没有千万个日日夜夜没一个囫囵觉,哪能随随便便就能如获天助神助?
  说到这里,你就能知道雨点釉为什么是人间大美!你就能知道上天为什么对周祖毅情有独钟!雨点釉,已然和它的缔造者化为一身,周祖毅就是雨点釉,雨点釉就是周祖毅。
  来吧!走进雨点釉博物馆,铁定是一种精神享受,还能够获知更多有关雨点釉的神奇密码,也许,你还能见证雨点釉非遗传承人周冠丞的传奇故事。

  虫鸣秋更清
  □ 马云丹
  鸟鸣春,雷鸣夏,虫鸣秋,风鸣冬。季节随不同的鸣声而至,生动有趣。
  落叶知秋不免生愁绪,而虫鸣声则解了秋的惆怅。《诗经》:“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印象中最亲近的虫鸣声莫过于蟋蟀了。
  秋字在甲骨文中貌似蟋蟀。秋始,蟋蟀叫声稚嫩,“啾啾”的叫声告知我们秋到了。秋意渐浓,蟋蟀的叫声便张扬起来,变成“唧唧——吱”的响亮之声。在众多秋虫中蟋蟀绝对是实力唱将,带领着各类昆虫唱响整个秋季。
  在家乡,我们称蟋蟀叫蛐蛐。“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此时室外秋高气爽,秋蝉的鸣叫声已经疲惫沙哑,而蛐蛐在草丛里叫得正清亮,几声“唧唧——吱”和着阵阵秋风的凉爽而来,清澈的秋意荡涤了心怀。
  更清的秋,在山野的夜晚。月色下山峦木屋、树林草丛被妆点成一个亮闪闪的舞台,已分不清是蛐蛐或是那勤劳的纺织娘先起的声调,唧唧复啾啾,喓喓又切切,秋天的精灵们一起歌唱了起来。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夜住山间木屋中,纺织娘便会来做伴,她“轧织——轧织——织——”的鸣叫声告诉我们天凉了要纺织布匹添置衣物了。
  好奇这是怎样勤劳的纺织娘,于是拿着手电筒依声寻去,在床侧或在桌椅之上就能看到她。纺织娘很是俊俏,碧绿的翅膀像一件披风遮住身体,细长的腿暗显出腰身的窈窕。
  要想饲养纺织娘需费一番心思。纺织娘要住麦秸笼,而麦秸笼编起来甚是费劲。她爱吃新鲜的南瓜花和丝瓜花,每日里要现去采摘花朵喂养也甚是费心。
  相比纺织娘,养蛐蛐更简单有趣些,蛐蛐吃得随意,什么花朵叶子、瓜果蔬菜的都行。住得也不讲究,什么竹片子笼、玉米秆笼、葫芦笼,或是随便一个透气的罐子都成。
  有趣的是驯养一只雄壮的蛐蛐与伙伴们的蛐蛐去激烈赌斗一番,甚是热闹。更有趣的是冬天可把装有蛐蛐的葫芦笼揣棉衣里,听它时不时地鸣叫,似乎秋天的时光被拉长了,冬天也不那么寂寥了。
  蛐蛐是有些“功夫”在身的。在喧闹的小城中,竟然进得我这七层高的电梯楼房中。某夜刚躺下,忽听到蛐蛐清亮的叫声,让我惊喜又迷惑。它从哪里来?它是乘着电梯上来的?还是蹦跳了七层楼梯上来的?这么高的楼房加上好几道门,它是怎么进房间的?
  打开灯寻找它,它在窗下的角落里,我用一只纸杯把它收起来,掰了几块黄瓜段放进去,然后用保鲜膜罩起来,再用牙签在纸杯和保鲜膜上戳几个小洞,算是给它布置了个新家。
  蛐蛐宽厚而清亮的鸣叫声,过滤了小城夜色里的噪杂声。“唧唧——吱,唧唧——吱”它唱着秋的故事,把山野的清秋带入我梦乡。哦,这秋是因有了虫鸣声而更加清澈了呀。
  秋风微凉白露降

□ 矫友田
  在二十四节气当中,“白露”是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名字。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进入白露节气后,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时节。此时,我国从北到南,秋收秋种全面展开。东北、华北、黄河流域的大豆、玉米、谷子、芝麻开始收获。各地棉花进入吐絮期,并开始分批采收。西北、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冬小麦。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晚稻也要抽穗,更要抓紧气温还较高的大好时机,浅水勤灌。
  对于农民们来说,白露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忙时节。这一点,通过各地流传的一些谚语也能够反映出来。比如“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等等。
  在白露时节,由于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冷凝成细小的水滴,密集地附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在清晨太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露水,是这个节气最生动的代表符号。
  旧时,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流行白露这天早晨收取露水的习俗。天刚黎明,妇女们便起床梳妆打扮,然后携瓷盘到室外,收取柏叶、菖蒲以及百草、百花上的露水。民间俗信,取白露当日的露水拭目能使眼睛明亮,饮之可使人延年益寿。
  白露时节的“辞青”活动,与清明节的“踏青”活动是相对应的。在古代,人们把白露所在农历八月称为“大清明”,而把农历三月称为“小清明”。白露时节,男女老幼纷纷到郊外观赏秋光。
  过去,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一些乡村,每到白露时节,家家户户都要饮用和酿制“白露酒”。所谓“白露酒”,就是在白露这天,以糯米、高粱等五谷作为原料,采用土法酿制的米酒。此外,老南京人还有喝“白露茶”的习惯。白露茶,并不是对某一种茶叶的特有称谓,而是对白露前后所产茶叶的统称。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9/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