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3
3    4   
PDF 版
· “双循环”逻辑 为稷下注入发展新动能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聚焦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3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0/15
朗读

“双循环”逻辑 为稷下注入发展新动能

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 李凤飞

  沿链发展“喜文化工作坊”,将官道村的“道香酥”糕点等产品纳入喜文化消费产业链。

  “硕冠·喜文化小镇”内的婚庆用品

  一个村,集体收入突破1000万元?
  这样的村,预计今年在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能出现2个。此外,还将有8个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作为临淄区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稷下街道是怎么做到的?
  “双循环”逻辑成为稷下街道的一大亮点。积极在改革和制度上创新,通过赵家村一个“硕冠·喜文化小镇”带动了多村发展;通过打造高娄村供销社——淄博首个农村供销社,带动稷下街道内多款产品的“双循环”路径,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内循环:
一个“小镇”的抱团发展

  “我们的婚礼很圆满,来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也都很开心。”谈起10月3日在临淄区稷下街道赵家村“硕冠·喜文化小镇”举办的婚礼,临淄市民王斌满意地说道。为了给妻子一个完美的婚礼,王斌“考察”了临淄区多家婚庆公司,之所以最终选择了“硕冠·喜文化小镇”,正是因为这里可以提供婚纱摄影、婚庆、婚宴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赵家村“硕冠·喜文化小镇”的建成得益于稷下街道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勇于创新。
  稷下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文斌在走访中发现,各村之间的增收项目高度互补,如果构建一个“链主”,其他村的产品不仅可外销,彼此之间可以实现内循环,稷下街道赵家村的“硕冠·喜文化小镇”应运而生。
  “硕冠·喜文化小镇”投资约1000万元,包括红熹婚纱摄影、喜产品销售厅及卡地亚、爱丽丝2个婚宴厅,加上硕冠、硕园酒店原有的7个婚宴厅,现可同时承接9场婚宴,满足3000余人就餐。依托“喜文化工作坊”,赵家村沿链发展,将附近官道村的糕点、东孙村的花式馒头、和里村的香油及麻汁等辖区内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品纳入喜文化消费产业链,有效实现了喜事一条龙服务,同时辐射带动辖区内其他村因地制宜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将村集体经济变“单打独斗”为“发展共同体”,实现了辖区内村庄之间的内循环,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硕冠·喜文化小镇”的建成不仅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还能带动附近官道、东孙等6个村平均集体增收8—10万,预计还可为赵家村集体增收达150万元左右。
  “国庆假期,‘硕冠·喜文化小镇’就承接了近60场婚宴,今年以来,已承接婚宴500余场次。”10月11日,回顾“双节”期间的接待数量,稷下街道赵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学武非常高兴。

外循环:供销社助力增收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乡村振兴是关键变量。“双循环”逻辑下,城乡资源、人才、资金的良性互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支撑。
  稷下街道显然深谙这一点。他们在打造“硕冠·喜文化小镇”打通内循环的同时,还通过供销社打通线上线下通道,实现外循环,从而助力村集体增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1月11日,淄博首家实体运营的村级供销社,临淄区首家村级供销社——高娄村供销社在稷下街道高娄村成立。供销社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生产物资、食品销售等,按照“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按照“区社平台+固定客源+电商+商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玉香园种植合作社、硕冠葡萄观光采摘园、尧王西瓜果蔬基地、道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入驻,葡萄、草莓、苹果、西瓜、小米、鸡蛋、豆制品等特色农副产品成为供销社的热销产品,这也标志着临淄区供销系统综合商贸流通服务网络直达村级。
  成立村级供销社后,各签约合作社有了更加畅通的销售渠道,同时,村集体还可依托供销社,积极吸纳村级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小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合力办大事,实现村集体增收。
  7月7日,临淄区稷下街道和里村供销社举行揭牌仪式,成为稷下街道第二家村级供销社,和里村供销社的成立不仅丰富了稷下街道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的平台,也成为和里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除经营自产烧鸡、豆腐干和土鸡蛋等特色农副产品外,还通过供销网络,按照“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依托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实现特色农产品上行,村居日用商品供应下行,让更多农户和村民受益。
  和里村供销社法人代表王振涛介绍说,重点打造供销社乡村记忆展馆,重启村民对供销社记忆,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依托供销社良好信誉和现代电商服务优势,拓宽当地及周边村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帮寸”文化让循环更顺畅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稷下街道坚持将“文化铸魂”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做好铸魂培元工作,让文明乡风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保障。
  连日来,稷下街道耿王村的村民活动室里格外热闹,茶余饭后,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合唱村歌“帮寸之歌”。
  耿王村现有村民533户、2213人,曾经“集体穷、环境差、矛盾多”的落后现状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之间有着矛盾,“抓治理”和“上项目”孰先孰后,成为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个难题。
  耿王村借鉴“吕氏乡约”传统文化,提出了“做帮寸人、做帮寸事、对人要帮寸”的口号。“帮寸”是临淄方言,意思是文明自律做好事,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耿王村始终将“文化铸魂”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全过程,深入推进“以文化涵养文明、以文化凝聚民心、以文化发展产业、以文化加强治理”四大工程,经历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发展、治理有效的层层蝶变,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帮寸”文化的影响下,耿王村聚焦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有效整合村内资源,改造提升建成“幸福文化院”,打造成为集长者食堂、稷下耿王学堂、老年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站,并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到以文化人,涵养文明乡风的效果。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干群关系迅速升温,为上项目、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
  稷下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文斌表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稷下街道对照民生实事、村级集体增收和攻坚克难事项“三张清单”,各村(社区)使出真功硬招,努力强短板、长优势,不断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进一步提振村级经济发展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稷下街道33个村共确定资源开发、土地流转、商铺租赁、食品生产等各类集体增收项目57个,其中有17个项目已全面完成,预计今年有24个村集体收入能突破50万元,其中8个村突破100万元、2个村能突破1000万元。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 李凤飞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0/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