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 能工巧匠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秋意寻章叶正黄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游园四首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秋意寻章叶正黄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0/18
朗读

能工巧匠 



  能工巧匠
  □ 任大中
  儿时的沂蒙山区贫穷落后,但回忆起来却是有滋有味。我回忆最多的是无数的能工巧匠。
  村里多石匠。他们往往背一个沉重的大木匣子,里面有长短粗细大小不一的钻头和几把把柄被磨得溜光的手锤。石匠开采大石块,根据构造分解成大小不一的小石块,在上面凿出各种花纹,然后运下山垒起各种房墙、石桥。闲暇的时候,有些闲不住的石匠还凿出各种石磨、石槽。
  那时盖屋是大工程。打墙盖屋娶媳妇是一条流水线。村里人都来帮工,还互相切磋技艺。谁家盖起了房子就不愁找不上俊媳妇,就像如今在城里买房一个道理。杂乱粗糙的石块变成规整的墙面,全是石匠们一锤锤凿出来的。
  那时一个村有几个木匠。木匠一般受人待见。农闲农忙,木匠会修理生产队的耧、斗、木耙等各种农具。谁家有白公事,木匠会到场帮忙捯饬棺材;谁家有姑娘出嫁,木匠被高接远送,好吃好喝打陪嫁柜子、箱子、橱子、凳子;谁家打墙盖屋,自然少不了木匠修檩葺梁。甚至到了秋后,院里结个葫芦瓢,也要请木匠锯开来。人情往来,少不了烟酒糖茶。
  石匠和木匠是山村不可或缺的,但只有这两种匠人也盖不出漂亮房子,因为还需要泥瓦匠的“表面”文章。石匠木匠出行辎重很多,而泥瓦匠只带一件光铁板。泥瓦匠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有心学会了,认真做就行。主要是和泥,刷墙面,关键看活干得是不是漂亮。农闲时,好的泥瓦匠带着小光板,哪家有活哪家蹭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泥瓦匠传泥。一个在屋檐下端着满满一铁锨泥,嗖的一下扔到屋顶,早已在屋顶等候的另一个泥瓦匠双手稳稳抓住铁锨把。
  铁匠装备风箱、铁毡、铁锤、铁钳子和小炭炉。有的在村里有固定的铁匠铺,整天叮叮当当打铁,烟雾缭绕,火星四溅。有时铁匠会赶集,在一个角落支起火炉,有时会到一些偏远的村里去。他们从来不吆喝,只要叮叮当当几下,大家就知道他们来了。他们最忙的时候是农忙前后。农忙前为各家打磨镰刀斧头和镢头,农忙后再修理这些残缺的铁家伙。
  农闲尤其是冬天,村里好多人,尤其是年龄大的又变成了篾匠。篾匠秋天要备树条,尤其是荆条。先是晒干,一垛垛放在院落周围,冬天,把条子泡在村前小河的深水里,泡一个阶段,捞出来,或劈开或整条编出各种图案的荆条筐篓,然后挑到集上去卖。
  小时候家家都有纺线车,一早一晚奶奶们都裹着小脚吱吱呀呀纺线。她们纺出一个个桃子一样的白线锭。等所有的棉花纺完了,把线锭送到织布匠那里。村东大叔今年80多岁了,做过多年的织布匠,他家有一间专门的小南屋,里面放着一台织布机,整天发出有节奏的吱吱呀呀的声音,一般他不让我们小孩子凑近。织出的白白的棉布会拿到他家村前的小河里泡一下。印象里,村东小河经常是白色的。这些童年的所见所闻,让我觉得初中学的两篇课文特别亲切,一是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反映延安军民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情景;一篇是《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只不过美丽端庄的花木兰经常转换成胡子拉碴的大叔。
  糊匠是村里最不起眼的匠人。上庄下院谁家有白公事,都要到糊匠家扛花圈纸人纸马。人总有生老病死,糊匠的生意细水长流,源源不断。糊匠让逝去的人有尊严,让活着的人心里得到安慰。我常想,即使再下去几个世纪,这种传统手艺也会传承下去。
  偶尔,村里还会来流动的匠人,喊着“补锅补碗,修锁配钥匙,磨剪子来抢菜刀”。悠扬的吆喝声引得大家拿着家什围拢上来,有时看热闹,黑压压的脑袋,水泄不通。
  有些传统的东西当真正拥有的时候不觉得珍惜,一旦失去了,才感到惋惜和震撼。
  曾经的工匠,满满的乡愁。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0/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