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3    4   
PDF 版
· 常家镇:黄河保护和群众致富一个不能少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4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1/01
朗读

常家镇:黄河保护和群众致富一个不能少

张继才 张吉宝 孙良栋 蒲忠宁 通讯员

  从空中看蓑衣樊村,屋舍俨然。

  小菌菇,大效益。

  常家镇:黄河保护和群众致富一个不能少

  从巴颜喀拉山北麓奔腾万里的黄河,在高青拐过了第九道湾——安澜湾。在这里,从容、温驯的黄河水滋养着常家镇风景如画的万顷湿地。
  很难想象,若干年前的安澜湾周围还是一片盐碱涝洼地,缺少植被保护,沙土漫天,群众生活也是苦不堪言,与如今满眼青绿、游人如织的景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黄河要保护,生态要修复,群众还要富,常家镇是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的?

  盐碱沙地变“网红打卡地”

  “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来来来,‘杀’一把。”秋晨微凉,阳光正好。一大早,常家镇蓑衣樊村荷岸居农家院负责人司方华便招呼邻居老大哥下象棋。
  忙完国庆的游客接待,司方华难得有了闲暇时光,“别看现在村里搞旅游,游客越来越多,这在十年前,本村的人都不想待在这里。”司方华热情地说。
  每当有游客前来留宿他的农家院,司方华总会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十年里蓑衣樊村的变化,“十年,我们村子可谓是大变样。”司方华感慨道。
  十年前,包括蓑衣樊村,常家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诸多村子沿黄而生,多次遭黄河侵袭,产生大片盐碱沙地,乡亲们庄稼收成寥寥,穷根难拔。
  为改变这种现状,2014年,常家镇对黄河沉沙池形成的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展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固沙和盐碱地改造。
  几年时间,常家镇5000余亩盐碱沙地蝶变为生态湿地、良田。由此,蓑衣樊村也迎来了华丽转身的机会。
  “我的第一个农家院于2017年国庆节开张,当时村子紧邻的温泉国际慢城正在进行生态开发,看到有外地游客专程来观光,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司方华向记者透露起自己的“秘密”。
  2017年,蓑衣樊村完成了从一个黄河岸边的破落村子向美丽生态乡村的蜕变,村民也开始凭借旅游赚钱,吃上了“生态饭”。于是,司方华也将家里的房子改造成了农家院,自己当起了老板。
  村民“各自为战”终究是小打小闹,尝到甜头的蓑衣樊村思考着如何将这碗“生态饭”端得更牢。
  而“群众致富与集体增收相统一,建立起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思路,让蓑衣樊村豁然开朗。
  因此,蓑衣樊村打破“村人治村”模式,联合周边村子成立蓑衣樊联村党委,筹建高青蓑衣渔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带动村民以资金、资产等多种形式入股,第一批社员有34名村民,每人以1万元资金入股,占股49%。而村集体以村土地、池塘、房屋等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级旅游乡村品牌等资源入股,占股51%。依托水乡资源优势,蓑衣樊村投资近20万元建设游船码头1处,购置9条游船,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
  “由于来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在2019年开了第二个农家院。”司方华告诉记者,客满是两个农家院的常态,每年都为他带来十几万元收入。
  目前,蓑衣樊村共发展了58家星级农家乐,农家乐年均收入达到25万元,民宿年均收入达到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0.8万元到如今已突破3.5万元,2022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8万元,预计今年收入突破100万元。”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司国营粗略地算了一下。
  开辟出以稻田养蟹、特色种植、休闲观光游、餐饮、民宿、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今的蓑衣樊村,湖塘星罗棋布,蒲苇满地,荷叶连天,已成为常家镇乃至高青的农文旅地标性景点和“网红打卡地”。

  “林下闲地”成致富宝地

  蓑衣樊村只是常家镇实现黄河保护和群众致富的一个缩影。
  当下,正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常家镇,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挖掘、发挥黄河资源和特色优势,使得镇域经济的振兴发展带上了浓厚的黄河底色。
  驱车奔驰在常家镇的黄河岸堤上,满眼都是大片的生态防护林。
  这些“不可动摇”的防护林,曾经是当地富民兴村的“紧箍咒”。
  既要保护黄河生态,还要让群众致富增收,这让常家镇陷入了两难境地。而林下经济的创新出现,让常家镇如获至宝。
  由此,常家镇创新发展林下经济,使其成为行走在黄河大堤上富民兴村的新助力,让黄河岸边曾经的“林下闲地”变成了如今的致富宝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郑庙南村的大片林地上,每两排林木之间有一条高高隆起的田埂,这不禁让人疑问是做什么的,而其上覆盖的草席更增加了田埂的神秘。
  原来,这是郑庙南村的菌菇种植基地。
  6个自然村“联村”而成的郑庙南村紧邻黄河,因资源禀赋有限,缺少致富项目,之前大片林地都闲置着。
  2020年,郑庙南村村委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在村边近千亩林地里引进10亩赤松茸。通过一茬一茬种植,如今郑庙南村的赤松茸亩产已经达到了4000多斤,看着这种菌类经济作物种植有了稳定收入,村里又利用其他林地资源,开展了羊肚菌的试种。
  “羊肚菌每斤可以卖到88块钱左右,我们村林地很多,感觉这个产业很适合我们村发展。”回想起上半年第一次收获鲜嫩光亮的羊肚菌,郑庙南村党兴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孙勇喜不自胜。
  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和增加村集体收入,郑庙南村党总支于2020年领办了合作社——高青党兴农业专业合作社。每个自然村项目基本在10亩左右,分成10个股,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以场地和库房入股,占1股,其余9股由9个自然人持有,1年分红1次。
  “今年是我们发展林下经济的第三年,在种植和销售赤松茸方面也有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在又增加了羊肚菌,羊肚菌的用工更少,附加值更高,亩产经济效益更大,秋天已经扩大羊肚菌的种植面积。”郑庙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范乐说。
  常家镇通过典型示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盘活镇域内林地资源,打造以林下套种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一地多种。而在黄河淤背区美湖村一带,常家镇种植的白术、黄芪、知母、虎杖、黄芩等中药材已初具规模。
  在夏天黄河岸边的生态林下,五颜六色的小花开满了林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林下种植的都是中草药,这种开小花的叫‘急性子’,茎和花都可以入药。200亩的林下土地种植的中草药都是订单农业,管理粗放效益却可观,就拿白术来说,一亩地的产值可以达到2万多块钱。”春遥农业生产部经理刘天荣向记者介绍,黄河沉积的沙土特别适合种植中草药,既能提高林地价值,还能给周围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目前,常家镇林下经济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了1300余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辐射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致富增收。
  “常家镇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本地生态优势,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因地制宜带动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生态养殖、林下草药等蓬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向利好,拓宽了群众的增收门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常家镇党委副书记石超介绍。

  “联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走过黄河岸边,赏过湿地乡村,尝过黄河美食,不难发现,无论是蓑衣樊村的特色农文旅,还是黄河岸边的林下经济,通过保护、修复黄河生态实现富民兴村的常家镇,处处都在发挥着“联村党建”的重要作用。
  随着去年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落户高青县常家镇,今年,常家镇继续深化“联村党建”工作机制,转变原管区单一管理职能,将各领域党组织动员起来、各方资源要素整合起来,以大李党建融合发展区作为全县第一个试点,为全县探索、积累经验。
  大李党建融合发展区处于全省首批“两山”基地核心区,也是全市唯一的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还是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片区“三区”交汇处,辖3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
  “目前已探索形成了‘党委实体化运行,推动组织融合’‘区域化发展经济,推动产业融合’‘集成化下沉资源,推动服务融合’‘系统化运行网格,推动治理融合’的‘四化四融合’工作体系。”常家镇大李党建融合发展区党委专职副书记王荣盛说,大李党建融合发展区于今年4月开始试点建设,5月正式运行。
  下设共富公司、青年人才、金融赋能3个服务型党支部和大李家、艾李湖、天鹅湖3个行政村党支部;率先成立“共富公司”,打造3000亩藕虾立体种养基地,1000亩金银花、黄秋葵试点种植基地,开拓“企业+共富公司+合作社+村民”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7项便民服务事项帮办代办;拓展“一网三联+”应用场景……可以说,在擦亮做大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李党建融合发展区走出了一条专属化示范道路。
  正如我们所见,常家镇一直在夯实组织基础,让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先锋聚在产业上、农村群众富在产业上,不断引领乡村振兴,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常家样板”。
  比如天鹅湖村,千亩荷塘结出的莲藕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彻底改变了以往天鹅湖村靠天吃饭的历史。
  “天鹅湖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千亩藕虾混养区和近100亩黄秋葵种植区,形成了千亩粮食作物种植区……”天鹅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新乐介绍。
  再比如,常家镇开展“共富合伙人”行动,3个村在山东明航梅花鹿生态养殖场内认养梅花鹿,以进一步实现村集体年收入增长。
  “鹿产品价格连年上涨,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养鹿的受益时长可达13年。”山东明航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福勇介绍。
  换句话说,在“联村党建”的赋能之下,常家镇将黄河保护和群众致富都攥在了手里。
  路是对的就要走下去,对此,常家镇党委书记刘延科表示:“常家镇将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继续探索‘党建引领,联村共富’新模式,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和大河水乡优势,加快文农旅深度融合,助推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五区建设’中奋力开创共同富裕、美丽安澜新局面。”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继才 张吉宝 孙良栋 蒲忠宁 通讯员 王克军朱笑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1/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