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要闻
3    4   
PDF 版
· 石柱再生“金饽饽” 油篓寨下池梨香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09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1/03
朗读

石柱再生“金饽饽” 油篓寨下池梨香

王晓明 王超 通讯员 刘国峰

  背靠油篓寨的虎林村全貌

  石柱顶部依稀可见有个石窝。

  石柱

  犹如通天的石胡同入口,早已灌木杂草丛生。

  硕果累累的池梨

  赵东锋带领村民摘池梨。

  从另一方向看去,石柱更像驼首。

  沿街石堰上的拴马石

  石头管屋(旧时村委办公室)遗址

  石柱再生“金饽饽”
油篓寨下池梨香
  虎林村,隶属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地处油篓寨东南脚下,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立村。据清康熙九年(1670年)《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地名图》记载村名本为“槲林”。据传因该村西溜林中有一深石洞,藏有老虎,乡民时常被虎患惊扰,所以取名虎林村。
  10月30日,记者驱车来到虎林村。在深秋山色掩映下,这个地处博山区东南的小山村,透着一丝清秀而古老的神韵。
  说起来,记者此前曾3次到访虎林村,皆因该村400余株百年池梨树。从花开、成熟到采摘销售,记者见证了池梨发展的全过程。
  虎林村地处池上镇政府驻地东北7公里,鲁山北麓之石臼溜,淄河支流发源地上游,此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在村子东、西、北三个方位分别矗立着雁门寨、黑虎寨、油篓寨3座大山,也给虎林村增添了不少俊秀之气。
  据大马石村村民李兴利介绍,他早年见过一石碣小碑,其上载有大马石村原先名叫南槲林,虎林村原先叫北槲林,此碑碣下落现已难寻,其真实性待考。但村西北两公里处有地名叫槲树埯,似可为证。
  虎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东锋介绍,村内主要街道为两横三纵,全部硬化到户。截至去年10月,共有户籍村民121户,户籍人口282人,常住人口83人。村民姓氏中,主要有赵、姬、王、张、陈、孟几大姓。赵姓占全村人口近80%,清朝初年由泉河头村经戴家村迁居于此,至今已传十二世;其次姬姓,清代中期从南博山迁来;王姓来自淄川区西河一带;张、陈祖籍淄川岳阴,来村历时不足百年;孟氏自淄川西股迁入。
  追溯村史,虎林村元朝初期属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孝妇乡,清雍正十二年属博山县正东路,民国六年属第五区遵化乡,1944年属池冯区,1958年属池上人民公社,1963年属李家人民公社,1984年属李家乡,1995年至今属池上镇所辖。
  虎林村背靠名山油篓寨,从村口进村,随处可见的是山里特有的青石老屋,房屋依山势而建,从平地缓缓爬升,整个村庄房屋院落高低错落有致。沿村口经主街进入,第一个路口右拐,一户户院落便开始次递抬升。村里有多处年代久远的四合院,现在许多村民进城打工,部分院落已经闲置。雕花的门石、檐石,还有街边石堰上保存下来的拴马石,刻着“福”字的石影壁墙,从这些院落的大门、影壁、墙体以及屋檐,不难看出祖辈们对房屋构造的布局相当讲究。
  虎林村不仅是以“百年池梨”著称的“池梨之乡”,村西两公里西溜山谷也大有“文章”。从谷底向山顶攀爬300余米,有一狭长“石胡同”。继续向山顶方向攀爬,即可看到一巨大的悬崖石柱。从石胡同向西,过一道山梁,即到达鸡嘴岭,便见一大片光板石崖,犹如一道石门,因此被人们称作石门。石门高百米,分为上下两层,中间横向一条坎台,称为石门二嵌。石门左右两侧各百米处,悬崖两膀突出,宛如两厢石柱,互相对称,显出中间凹平,石门故而得名。
  有民间传说称石门后有大量金银财宝,需有一户人家凑齐亲生十子方可开门取宝。凑巧一户人家生有九子一女,却无法凑齐十子。有乡人出谋,由小女招婿代替,于是凑齐“十子”后将石门打开。谁知搬运财宝时,其中一子不慎口误呼喊:“小妹夫,快点走!”顷刻间,只听一阵轰隆隆巨响,石门关闭,将“十子”关在了石门内,再无音讯。无独有偶,这样的石门传说也在多地出现过。虽是传说,但也包含着先人对财富和新生活的向往。这类传说仍流传于世,并非民间迂腐,而是警示后人处世以诚为准,切勿投机取巧,害人害己。
  虎林村还有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西溜“石胡同”左侧石柱上,曾有一个“金饽饽”,福泽十里八乡,且旧时此地周边乡民非富即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传说。后村民被人蛊惑,从南方请来一江湖术士。不料这江湖术士起了歪心,将“金饽饽”盗走,只剩一个“石窝窝”,从此村民只能靠种粮、种果树谋生。
  记者跟随赵东锋来到村西溜,偌大的3条山谷里,散落生长着400余株百年池梨树。或许这正是当年“金饽饽”被盗事件后,村人恢复山林生产时所引树种苗。因这里地理地貌以及小流域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梨树生长,所以大多数当年栽种的梨树都成活了下来。谁也没想到,这400余株百年池梨树,如今竟然改变了一个小山村的命运。
  “原先我们池上镇李家片区,有多个村庄种植池梨,后来因为其他村进行了新品梨的更新换代,大部分池梨已经更换为新品种。而我们村池梨居多,且不能丢了‘池梨之乡’的美誉。经过深思熟虑后,虎林村将分布于300余亩山林中的400余株百年池梨树保留了下来。我们从2022年开始整合现有村集体资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升灌溉系统与生产路等各项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打造‘百年池梨园’老品新推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纯正‘老味道’又成为一种新时尚。我们组织20多人对400余株百年池梨树进行了分片精细化管理。你看,这一棵产量估计得有300斤以上,像这样的还有很多,今年可算大丰收了。”赵东锋向记者介绍,作为一个“百年老品”,虎林村的池梨因其独特的“老味道”,一直在“梨市”占有一席之地。虎林村的池梨也真正成为虎林村“一村一业”的“致富果”。保守估计今年池梨产量将达2万余斤,不仅能为村集体创收10万余元,还为该村2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虎林村最初的“穷、破”落后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从以前的泥泞街道到如今户户通的水泥路和石板路,从以前的残垣断壁到修葺整齐的新居老宅、干净宽敞的广场、窗明几净的村委办公楼,处处都是新农村新发展的缩影。无论是从前美丽的传说,还是保存至今继续“发扬光大”的百年池梨,都是村民走向富裕不可缺少的因素。如今大力推行“一村一业”,以“老味道”池梨为主的产业方向,为虎林村的乡村振兴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王超 通讯员 刘国峰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1/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