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 与雪同醉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瓷器“嫁妆”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故乡冬味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瓷器“嫁妆”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2/15
朗读

故乡冬味

大人

  故乡冬味

□ 张新文
  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那是属于冬天的独特气息,清冷、洁净,缠绕心头的,却是丝丝的暖意……
  在我的故乡,冬味虽然单薄、稀少,却像一杯陈年的老酒,沉醉、勾魂。
  故乡的红薯都是放在地窖里的,无论外面刮风还是落雪,它们在里面都是温暖如春的。在地窖里,红薯们先是要“出汗”的,通体跟水洗过的一样,湿透着身子,而后慢慢地晾干。
  从地窖里取出的红薯被放在太阳下使劲地晒,晒得蔫了,似乎没个骨气,软了,再埋在做好饭的灶膛里。也就是吃顿饭的工夫,灶膛里就会飘出带着甜的香味来。无论你到哪家的灶膛里,都能扒拉出不少于两个红薯来。
  故乡冬天最热闹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生产队的牛房,另一个就是张结巴家的油坊。牛房热闹,是因为队里喂牲口,要点起篝火给牲口驱寒暖身,于是,人们也就趁机去烤火。虽然牛房味道不好闻,但乡下人与土地打交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味道。张结巴家的油坊也热闹,人们不光因为小磨麻油的地道醇香味,更多的是冲着花生饼去的,那也是故乡特有的香味。张结巴把花生仁放在锅里炒,半生半熟的那种,去红色的皮,放在枣红马拉着的大石碾子上碾碎,再放入大锅蒸,而后趁热分别倒入铁圈做围、干净稻草做底的草蒲里,踩实压紧如木制车轮状,把一个个“车轮”整齐有序地码放入木榨槽腔里,最后是张结巴抡起大油锤使劲地砸向木塞,瞬间就能听到“哗——哗——”的流油声……油尽饼出,张结巴也大方,用铁锤把花生饼敲碎,由着人们去吃。花生饼特别香,很多时候都能看到白生生的、未碾碎的花生仁。有时,他还让我们孩子装在兜里带到学校吃。在物资匮乏的岁月,其他村的孩子羡慕死我们了。
  要说美味,汤圆是少不了的。那时汤圆用料就两个:高粱和麦芽糖。高粱是自己种的;麦芽糖也是自己熬的。把红薯烀烂搅碎,放大麦芽,过滤后去渣留水,水放锅里熬煮,成糖后用勺子舀到面粉凹陷处,冷却后就是麦芽糖了。高粱也不是普通的高粱,它是专门做汤圆用的,就如同糯米,特别黏,磨成粉之前,高粱要在水里浸泡数天数夜,再挂在冰天雪地的树梢冻五六天,和面前,还要用热水烫一下高粱面。麦芽糖有碗口大小,包汤圆时用切菜刀的刀背轻轻敲一下,麦芽糖就碎了。大人、小孩齐上阵,很快汤圆就包好了。那时的汤圆包得大,须将汤圆小心翼翼地咬个小口子,黏稠状的红薯糖似雾如水,在口腔里氤氲着、蔓延着,有红薯的香味,有蜜样的甜味……汤圆的软糯、香甜味儿,定格在了记忆的深秋,至今走遍各地也寻它不得。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2/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