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  副刊
3    4   
PDF 版
· 杂说朋友圈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大雪中的小站之暖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水果罐头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2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大雪中的小站之暖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1/10
朗读

杂说朋友圈 



  杂说朋友圈
  □ 张敦孟
  我用微信是比较晚的。
  那时,有几个朋友三天两头打电话问我,换智能手机了么?用上微信了么?听后有些不屑,便说:我不用那东西,单位给配的公务卡,打电话又不花钱!很顽固,其实就一个微信盲,还沾沾自喜的样子。
  2017年春节前,儿子把替换下来的智能手机给我,我不要。儿媳说,给你弄上微信,是为了方便接收老师布置的作业和通知。那时孙子上二年级,从早到晚接送加辅导都是我的活儿。当晚,儿子、儿媳帮我弄上微信,电话通讯录转输完毕,一搁,走了。须臾,有电话进来,我怎么点击都接不成,朋友只好打了家中座机,一说缘由,一句话过来:你往一边抹呀!
  微信用了小半年,没看过朋友圈,看一看什么的也不敢戳,生怕戳出乱子来。其实,只那几个小群,就足够让我惊奇了。
  忽一日,就打开了朋友圈,一看,不少好友都在里面忙活。今天做了两个什么菜,昨日谁送了一本书,甚至头痛脑热吃药片的场景也都展示了出来,可谓各行其是。那时我还不知道这叫“晒”,只觉得蛮有趣。后来发现某熟人做起了保健品,图片和短视频一发至少七八个,每天两三轮。开始尚可忍受,久了,便看着郁闷,删又删不掉。有人指教说,屏蔽了就是,谁知三弄两弄却把人家拉黑了,惹得人家两三年不理我,还不知道啥蹊跷。
  渐渐地,刷朋友圈成了我的日修课,圈友队伍也日渐庞杂起来,各类广告也瞅空往里钻。听说别人发到圈里的东西不占我的空间,也就放下心来由大家热闹。我虽圈龄短,却爱琢磨事,渐渐就从圈中诸现象上,品咂出了若干滋味,说轻了叫可以辨识人的性格特点,说重些就是能够透视人性的底版。
  你看,从来没在圈子里冒一个泡或者鲜少冒泡者,还不少。要么是无泡可冒,再就是不屑于或懒得冒什么泡,当然也多不回应别人冒的泡。你不必多想,天还是天,友还是友,情趣不同罢了。
  再一路,上面已提及,也就是晒个白菜萝卜之类,或者弄一组风景照出来,倒也可人,你给他点赞,他也给你点赞,互有气息相通,一派安康祥和的气象,皆可洞见对方生活场景。
  有个别圈友,我就忌惮了,常觉后背凉意相袭。我圈子里文人或写作者居多,某日,某人经文友中介,说是慕我大名,便加上了微信,当日相谈还欢,后数日也有交流,再往后就渐断了音讯,也不见他在朋友圈里冒泡了。开始只是纳闷,也未甚介意,长久了,又疑其恙乎。终一日,有知情者点破:那是把你做了权限!我一惊,便想,难不成这两年我恍若密林走兽,竟被一双眼睛在暗中长久地盯视着?正犹豫如何处置,某晚将寝时,微信滴滴骤响,原是此友两年来首次主动微了我,说见到了我的某篇文章。好惊喜,倒不是因了那溢美之词,而是悦于可能要恢复邦交正常化了。我爱写个小文章,有时就在圈里显摆一下,或也转发他人美文。此友也喜读写,想必会有个人情式互动了,孰知,半年尽去,再未见“知音”踪迹。
  另有某君,识于某场合,知晓我是谁谁之后,要求加了微信,并声言改日请鄙人“坐坐”。他好写擅画,初时,见他在圈里发个什么,吾必点赞,尽管对方从不赞鄙人,也不赞其他同圈好友。倏忽两年,既未被请去“坐坐”,也无丝毫互动,他日日天上地下发他的圈,我隔三差五发我的圈,很有些鸡犬相闻、绝不往来的莫名之状。
  但凡参加个聚会活动,必是添加了若干微友回来。三两日后,多如风吹落叶,陌路各行了,想想便笑,这不是蛮好的吗?
  幸有根植于一块土壤的圈友,构成了这个平台的主体风景。他们活跃甚至有趣,相互感觉到了对方的温度或情态。谁谁写出一篇妙文,获得一个什么奖项,或者晒出一组得意的图片,众皆跟赞跟帖抑或插科打诨,不亦乐乎,那赞是真赞,阐释了发布者的人缘。也有发圈者,却无人跟赞跟帖,鸡零狗碎地乱发,一发少则七八个,一天好几轮,把别人的朋友圈一次次淹没了,还自觉眼观六路见识广,岂不知早已讨了人嫌。
  与挚友杂说圈里诸事,挚友说,他有个熟人,见面嘻哈,但从没给他点赞过,给另外两个科级身价的圈友却逢赞必点,遂反思,要么是得罪过人家,再不就是自己退休赋闲,乃一截朽木而已。
  他说,他倒是怜惜了另一位圈友,每日必发,或一或俩,没人赞也要发,很有韧劲。其实她发的是存在感,让内心的孤寂透一丝光。原来其子在外工作,丈夫上班,退休后独自蜗居,又不善交往,遂有此标志性举动,似也无妨。
  朋友圈像个小集市,冒不冒泡,点不点赞,又无关痛痒,碍了谁?但从这些抽象而细微的信息中,却能解读出些什么事情来倒是真的,甚至说从现象变幻中能感知人情的远近厚薄、世态的冷暖明暗,也算不得危言。圈中无规矩,却有小学问,不信就作圈中观,“近水知鱼性,在山识鸟音”吗。
  啰嗦至此,我得赶紧申明,鄙人无意一概而论,因为每位圈友所处的生活坐标不同,便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我不过对切身感触到的一些异样存在,有点儿心怀耿耿、欲说还休而已。一位作家好友听后一笑,却说:做好自己,允许一切存在。听罢竟释然,心静了许多,不由感佩,这真是智者的胸襟,因了自身的强大!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