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 踏雪寻梅向铁山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2/27
朗读

踏雪寻梅向铁山 



  寇宗耀 摄

  踏雪寻梅向铁山
  □ 刘培国
  七九第8天,柳丝已经抽芽,泛出隐隐绿意,呼隆隆又是一场大雪,天地一派茫茫。新庆电话来约,踏雪寻梅去?我问哪里有梅,说在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铁山基地。
  铁山基地位于高新区中埠镇,黑铁山东麓。这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黑铁山古称“商山”,嘉靖年间改名“铁山”。有记载说齐桓公焚木冶铁以致齐国强盛,齐国遂成为春秋战国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金岭铁矿四平道发现开采铁矿的老矿洞,出土了绳纹陶器碎片、铁质开采工具等遗物,是春秋时期人工开挖铁矿的遗迹。“炉姑炼牛”的神话传说延续千年。
  到了基地,知道梅是蜡梅,不须寻觅,100多棵蜡梅就散落在后院,一树比一树开得娇艳,香气也一阵阵袭人。这一番情景把我唬得不轻,我们的身边竟然掩藏着这么一大片蜡梅园。
  蜡梅是花中妙品,起初叫做黄梅。王安国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大弟,熙宁五年(1072年)曾作《黄梅花》诗:“庾岭开时媚雪霜,梁园春色占中央。未容莺过毛先类,已觉蜂归蜡有香。”这个蜡梅开在庾岭。“蜡梅香似梅,类女工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之蜡梅。”(黄庭坚《戏咏蜡梅》诗自注)这时,汴京民间有了蜡梅的讲说,说黄梅的花型、香气、果实都很像梅花,花瓣似人们用黄蜡捻制而成,开在冬春时节,称它作蜡梅更准确。至元祐间,苏东坡、黄庭坚将蜡梅入诗,蜡梅一名遂传播开来。新庆说,人们对蜡梅的进一步认知和普及延至元朝。
  经过千余年的栽培种植,今河南省鄢陵县成为我国蜡梅主产区,素享“鄢陵蜡梅冠天下”美名。2019年,作为绿化树种,原市铁山林场从鄢陵引进了200余棵蜡梅,素心梅、檀香梅、金钟梅、狗牙梅等应有尽有。淄博与鄢陵纬度接近,成活率高。当下,这些蜡梅正值盛年,每年暮冬初春都会凌雪盛开。
  大雪纷纷扬扬。铁山蜡梅,正绽放一树树唐诗宋词。
  我蹚着齐膝的积雪,在一棵棵蜡梅前转圈,选择花朵密集的枝头浏览赏读。缘于人工选择,蜡梅树由灌木变为乔木,与我齐高的位置就着花,观赏更为便利。我平生第一次这么近距离仔细观赏一朵朵蜡梅。那花瓣上的蜡质,内层复瓣由黄及紫的过度,花芯精致的花蕊,花蕊周围细腻的花粉,美得叫人窒息,不禁惊叹古人超群的想象力,说蜡梅是女工用黄蜡捻出,一个“捻”字把花瓣的色泽、质感、性状说活了。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蜡梅生性耐贫瘠,喜微酸稀疏砂壤土,怕水涝。黑铁山地区土壤因铁矿石采矿灰尘随风飘落土壤表面,增强了土壤的酸性,也丰富了土壤微量元素,成了蜡梅栽培的优渥之地,怪不得铁山蜡梅这么茂盛,这蜡梅得了铁山的魂呀!
  蜡梅盛花时节恰是草木凋零、百花萧杀的寒冬,凌寒负雪,凛然气象,怪不得蜡梅既扰动过苏轼,也惊动过黄庭坚。
  苏轼早年遂心适意,21岁时与苏辙随父亲苏洵离开眉州赴京科考。翌年即嘉祐二年,时值欧阳修任礼部贡举主考,倡古文、弃骈文,揽尽一代精英群贤,苏轼进士及第跻身“千年龙虎榜”榜首。不料,人生厄运也接踵而至。熙宁二年(1069年),在宋神宗支持下,王安石实施变法。苏轼却反其道上书“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诟病新法“激进”,有冒犯皇帝之嫌,只好离京外放,先通判杭州、后知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
  秉性使然,更大的劫难在等待着他。
  湖州知州任上,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本是例行公事,怎奈苏轼诗人气质,性情中人,笔端饱蘸感情,字里行间不乏个人色彩,“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遂授新党以把柄。御史台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摘引“新进”“生事”等上奏,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凑巧《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付梓,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经过四个月潜心钻研,找见几首苏轼的诗,如逢洪水猛兽,上奏弹劾:“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亦历数苏轼罪行,声称必以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
  苏轼被捕,送进御史台监狱,坦然承认游杭州近郊所作的《山村五绝》“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讽刺青苗法,“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讽刺盐法。月余间,御史台从四面八方抄获了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39人受其牵累。
  狱中的苏轼命在旦夕。他知道凶多吉少,与其子苏迈约定,如果得到要处斩的消息,就送一条自己最爱吃的鱼进来,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这个案子一拖再拖,拖了将近一年都没有结案,苏迈身上余钱无多,只得外出找亲戚借钱。临走前托付一位好友给父亲送饭。这位朋友不晓苏轼父子约定,苏迈也忘了嘱咐一声,凭一片好心,知道苏轼一向喜欢吃鱼,就让庖厨烧了一尾鱼,给苏轼送了进去。苏轼见鱼,知道死期已到,让狱卒准备纸笔,写下数份遗书。其中一份写给宋神宗,大意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为他人摆脱干系,让宋神宗不要罪及他人。遗书送出,苏轼闭目养神静等死亡降临。宋神宗看了苏轼遗书,觉得有点好笑,虽无意斩杀苏轼,将其放掉又不情愿。消息传到赋闲在家的王安石那里,就给宋神宗上了奏折:“岂有盛世杀学士乎?”宋神宗有了台阶,送了顺水人情,将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驸马王诜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被发配西北,苏辙降职高安筠州酒监。王诜、张方平、司马光等和苏轼来往密切的人统统贬官罚金,这才结束了这一惊世骇俗的“乌台诗案”。
  苏轼抵黄州,衣食生计堪忧,便携家人于城东开垦一块坡地帮衬生计,“东坡居士”由此诞生。黄州的山水名胜迎迓了苏东坡,与他发生了强烈共鸣,《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次第问世。黄州第三个年头,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写出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月余,苏轼又撰诗并书《寒食帖》,发世事感喟,写人生苍凉,抒惆怅孤独之怀,通篇书法气息跌宕起伏,光异彩,势奔放,无荒率笔,为行书之楷范。
  可谓,乌台诗案毁了苏轼,却成就了一个精神典范苏东坡。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奉诏离开黄州赴汝州就任。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重新启用司马光等旧党,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旋升起居舍人。他看到新兴势力尽废新法,再次谏议皇帝,引起保守势力极力反对遭诬告陷害,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筑成著名的“苏公堤”。两年后又被召回朝。不久他又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一年后任扬州知州,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62岁高龄的苏轼被贬往荒蛮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他把儋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办学堂,易学风,成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奠基者,儋州至今流传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甚至还有一种“东坡话”。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朝廷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苏东坡一生的写照,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里得到较好的呈现。在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里,奇特的蜡梅就像是老天爷儿戏一般用蜂蜡做成的,不论玉白还是淡红的花蕊都堪称奇绝。谁能摆脱了天命呢?而天意如此,毫不妨碍醉梦之中,诗人飞越遍开蜡梅的千山万岭,汪洋恣肆,挥洒任情,不为命运所囿的豪放之情和盘托出。
  无独有偶。如此命运多舛的还有黄庭坚。41岁时,做地方小官的黄庭坚由秘书省校书郎招入京,见到年长他8岁的苏东坡,慕其名望,拜于门下,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门四学士”。此后余生,黄庭坚在多次被贬谪中度过,原因就在他刚正不阿、直言不讳,激烈抨击时弊。每次贬谪,都不能使其乐观,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书法作品,显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才华和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崇宁四年(1105年),60岁的黄庭坚病逝于贬地戎州。其《戏咏蜡梅二首》也是自己人格价值的体现:“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体薰山麝脐,色染蔷薇露。披拂不满襟,时有暗香度。”
  “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芳。”(南宋王十朋《蜡梅》)看苏东坡、黄庭坚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当知他们于寒雪朔风中看见黄梅清影,必然共鸣于它、钟情于它并赋名于它,使其高品与馨香万世流芳。翻开中国文化史,苏东坡、黄庭坚何尝不是群芳谱中技压群芳的蜡梅,卓荦不群、芳香四溢、风韵独胜。
  我把这个文章分享与新庆,征询意见,他说,今冬雪多,漫天飞舞,冒霜冲雪而不惧者,唯有蜡梅,凌寒独艳任尔舞,伊自俯首且迎春,中立不倚、和而不流,绝不因风寒而变操守,强哉矫!大作以铁山蜡梅切入,钩出坚毅、刚强、高洁的中国精神与文人风骨,是铁山之幸,淄博之幸,今人之幸!
  我深以为然。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2/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