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    4   
PDF 版
· 从“果子铺”“大碗茶” 看乡村新路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2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2/29
朗读

从“果子铺”“大碗茶” 看乡村新路

张晓宁 张雨桐 李超颖 郭文轩 通讯员 李梅 王克军

  “青城果子铺”的工作人员给顾客称新出锅的油饼。

  “青城果子铺”的“果子”和油饼。

  位于西北街的“老城故事”城市书房

  在“青城大碗茶”里,靳立涛正在演奏。

  从“果子铺”“大碗茶”
看乡村新路
  2月26日,又逢高青县青城大集的赶集日,一声声的市井吆喝,唤醒了古镇的烟火。老郭家的煎包仍是排队难求,吊炉烧饼的柴火映红了店主夫妻俩的脸庞,三轮车、花棉袄、农家果、老手艺……一派熙攘热闹中,“青城大碗茶”和“青城果子铺”,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庵东的“果子”又卖完了
  庵东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青城果子铺”就开在西北街上,赶集的时候不断有顾客盈门,豆浆和鸡汤豆腐的香味从店里飘到了街上。店里的装修以乡村文化为主题,梁柱、桌椅都是木质结构,“吃油条果子”的壁画,也增添了几分仿古之意。
  庵东村因为“小田并大田”的成功探索,今年村集体不但有了“余粮”,还有了“余富”,便在西北街开起了“果子铺”,开始了农业衍生业态的新尝试。正月里营业的那几天,店铺里的食物每天都是售卖一空,给合作社增长了信心。
  而所谓的“果子”,就是四根油条并列在一起,炸出来后有成人两个巴掌那么大。庵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明刚说,别看这“果子”貌似简单又寻常,但其实村里专门找了老师傅学习手艺,“一个师傅一个配方、一种味道,我们既要把咱们几十年的传统手艺继承下来,又要适当改良,让现在的年轻人也能爱上这一口。”
  在青城,一直有着“八大名小吃”的说法,其中“郭老三油条”也是一味颇受当地居民欢迎的餐点。“原本炸油条的那位师傅年纪大了,不能经常出摊了。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不想让‘八大名小吃’少一个,所以特地去学习配方,复原了‘果子’这一做法。”张明刚说。
  所以说,“青城果子铺”,不仅仅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产物,更是青城饮食文化的传承。
  一个乡村文旅项目的长久发展,必然要有文化内核的支撑。在推动青平古镇建设的过程中,青城镇政府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上。在深耕的过程中,理出了新的文化振兴思路。历史文化的赓续要靠传承,但传承光靠讲、靠生搬硬套模式是不行的,要把村民、游客对历史的了解,从“听了无聊、听了就忘”这种状态中解套出来,那就要把历史融入视觉、味觉,甚至嗅觉、触觉的全方位体验当中。所以,在镇政府的推动规划下,“青城果子铺”诞生了。
  现在的“果子铺”,做餐食的师傅和服务员几乎都是庵东村人,一项并不起眼的传统手艺,却可以给他们每个月带来3500元以上的收入。“果子铺”腊月开张,虽然可参照的样本比较少,但张明刚认为,今年给村集体创造10万元收入的“小目标”应该可以达成。
  “大碗茶”,让审美“内卷”了

  跟“青城果子铺”情况相似的,还有文昌西街支部领办合作社开的“大碗茶”。青城原处官道,因此城内多驿站和马车店,往来休憩难免要喝茶,所以“大碗茶”成了青城的一大特色。
  如果说“青城果子铺”的文化审美是仿古中带着流行朝向,那么“大碗茶”就是纯粹的乡土野趣。店铺里挂着二胡,摆着老式的收音机和黑白电视,白底红画的老式花瓶里插着鸡毛掸子,玻璃柜里摆着褪色泛黄的老粮票、老证件。木头桌子上摆着喝茶的大碗和藤编的暖壶,台上坐着71岁的文艺爱好者靳立涛,咚咚地敲着羊皮鼓,打着响锣。
  “大碗茶”不仅仅是“商铺”,它既是村民们切磋文艺本领的“根据地”,也是讲述青城老故事的“说书馆”。每天都能看到老人们拿着乐器走进茶馆,或展现一番梨园春秋,或围着桌子、品着茶侃侃而谈。
  青城镇是“吕剧之乡”,至今仍有以吕剧演出为生的专业吕剧团队。所以在“大碗茶”,既能听到吕剧的蜿蜒流转,也能听到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们讲青城的历史故事,还能听老奶奶们细数自己过去嫁妆的丰厚。这些话题,像是一部话本的“真人秀”,往往能吸引不少听众进店边喝茶边倾听。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经常是听这些老故事入了神。
  这些老故事,是过去的青城,亦是一场穿越年代、静水流深的文化演绎。青城镇用视觉、听觉、情怀,触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之旅。
  新店铺就这样吸了不少“粉”,以后来居上的姿态,成了西北街新业态的佼佼者。逐渐地,新店铺的经营者们发现,老店铺的老板们喜欢上他们那溜达、“取经”,表示自己家也想做这种“主题化”的翻新。
  这种情况也在青城镇政府的意料之中。由于生活习惯的局限性,西北街的店铺多以乡村百货、中老年服饰等为主,业态不够丰富,装修审美不够融入,所以对游客的吸引力度不够大。青城镇政府没有“硬劝硬改”,而是规划了这两家“审美在线”“文化在线”的新店铺,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让原本坚持靠老店口碑“躺赢”的店铺们,加快转型,打造更适合现代人审美追求的新场所,从而与文旅产业实现互推互动。

  乡村新路上的“双核振兴”
  青城镇有着1000多年古县城建城史,地处齐鲁之交、双京要冲,从而衍生了商贾云集的商埠文化特色。同时又地处黄河腹地,黄河文化对乡村生活的浸润性源远流长,孕育出了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这样的“双核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强大而丰富的内在驱动力。
  在加快文化烙印的重塑上,青城镇以“青平古镇”为主题,围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进行打造,按照明清风格恢复部分古商业街,重建和修复文庙、大寺、学宫、县衙等历史建筑;项目一期新建明清风格复古商贸区——“牛街”,规划建设文昌书院、中国元曲博物馆、古镇复古商贸街区一期及合院两座,集聚打造以高青黑牛、地标产品、青城名吃、非遗展示为主的集文化、商业、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特色商贸街区。
  而青城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举办着有传统特色、乡村特色的活动来作为传播黄河文化的载体。农历正月十六,西北街上舞龙舞狮,扭起秧歌、划起旱船;2月1日,青城黄河大集年货大集开集,南来北往的朋友到古镇热热闹闹地置办年货;“夜游青城·梦回古城”时的汉服巡演,一夜梦回“青丘”……
  当规划的蓝图逐渐变成具象化的文旅体验空间,其带来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更新,将具备改变乡村的更大的能量。
  “近年来,随着青城的发展,青城大集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集散地。我们重点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其他附属设施上加大力度,给群众提供更好、更便利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服务。另外,重点在青城大集的人文历史挖掘方面下大功夫,全力以赴地做好综合文化站的提升改造,引进更多的戏曲、扮玩等当地特色,让我们当地的人文特色能够更加集中地在青城大集上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岸边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青城。”青城镇党委书记杨国华说。
  “观青城、阅千年”,期待青城镇的乡村文化振兴道路上,能出现“果子铺”“大碗茶”的2.0版本,实现文旅产业和文化传承的升级迭代。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宁 张雨桐 李超颖 郭文轩 通讯员 李梅 王克军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2/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