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要闻
3    4   
PDF 版
· 年轻人为何词穷了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3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3/05
朗读

年轻人为何词穷了



  离开网络环境后
只剩下干瘪的文字和磕绊的语言
年轻人为何词穷了

  沟通交流是人际互动的重要方式。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背后是思维和认知。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依靠流行语、表情包就能“直抒胸臆”,但这种浅白直接的输出方式,让一些复杂深邃的表达逐渐被遗忘。在离开网络环境、需要进行规范化表达时,一些年轻人只剩下了干瘪的文字和磕绊的语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一项有1333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为什么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词穷”的现象?如何丰富自己的语言,让“梗阻”的表达顺畅起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年轻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 调查
  关键词:词穷现象

  调查显示,受访青年中,53.3%感觉近几年自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47.1%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43.2%表示用笔写字变少,41.5%遇到过词不达意。
  受访青年青年中,37.9%有过提笔忘字的情况,35.0%觉得写作困难,34.9%表达逻辑比较混乱,31.1%经常使用网络用语,22.8%过于依赖表情包,14.1%越来越懒于表达。

  关键词:词穷原因

  调查显示,“词穷”现象产生的原因中,54.0%的受访者认为是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53.0%的人认为是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52.1%的人觉得是碎片化浏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
  “词穷”产生的原因还有: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47.6%),“短平快”的表达方式盛行(34.4%),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33.1%),与人交流的欲望下降,不想表达(17.6%)。

  关键词:应对词穷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对于应对“词穷”,58.4%认为要加强阅读,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57.5%建议注重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55.7%认为要打破碎片化、快餐化获取信息的习惯;46.9%多参与线下面对面交流,锻炼表达技巧;39.5%认为要注重国民表达教育,提升表达能力;20.3%认为要辩证看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关键词:AI冲击

  调查显示,1333名受访青年中,73.5%人担心AI工具的普及会让个人表达能力变差。
  调查显示,随着AI时代到来,85.6%的受访青年认为拥有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更重要了。80后受访者认同的比例更高(92.7%),其次是00后(90.4%)。

  近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

  北京95后张然对自己工作后的第一次汇报印象深刻。虽然认真作了准备,但发言时她一度“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表达出来,“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词汇,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卡壳’了好几次”。这让张然意识到,写和说完全是两回事,想要流利地表达并不容易。
  “我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原本会写的字突然想不起怎么写了,只能求助网络。”在杭州工作的90后刘源觉得,自己不仅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也在下降。
  合肥00后王雨菲感觉,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线上社交用语。“平时和朋友聊天,大家都喜欢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如果谁发了一大段文字,反而会显得很奇怪。”王雨菲觉得,碎片化的表达方式能够活跃气氛,“但如果线下这样说话,难免会让人觉得尴尬。”

  语言贫乏是由精神贫乏导致的
  刘源觉得,互联网改变了原来的说话写字方式,输入法也简化了文字的输出方式,比如一句诗,过去需要完整背出来,但现在只要打出前面几个字的首字母,就会出现整个句子。“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懒得记忆和思考了。”
  王雨菲平时与朋友交流基本在线上,她感到过度依赖线上交流会让线下交流变得困难,自己在线下的场合就不太爱说话,担心说错话没法“撤回”。
  张然发现,工作后自己的社交圈越来越小,和朋友线下见面次数变少了,渐渐地自己的分享欲就下降了。
  专家看法: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焕钊认为,从根源上说,语言贫乏是由精神贫乏导致的。“欲说却词穷”的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导致个体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粗糙化,也会对集体性的民族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网络语言符号圈层化带来的代际文化区隔,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集体性文化的凝聚力。

  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 找回“表达能力”

  经过不太顺畅的工作汇报后,张然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每次汇报前会先练习几遍,直到能完全顺下来。“平时会读一些相关书籍,表达时会更专业,更有底气。”
  刘源认为,现在很多信息看完就忘,主要是因为没有深入探究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热点事件他会主动搜集信息,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增强思辨力,理性表达。
  王雨菲觉得,面对面交流时既要倾听对方话语、感受对方情绪,还要调动自己的经历、知识和语言来回应对方,这样的互动和交流是线上打字、发表情包所不具备的。
  专家建议:郑焕钊认为,帮助年轻人走出“词穷”困境,要从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开始。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内容精品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引导各类互联网媒体规范语言文字表达,承担文化引导和审美引导的责任。学校及家庭要提高对青少年人文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另外,还要改变年轻人的网络生活习惯。

  年轻人担心AI会让个人表达能力退化

  如今,AI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文字生成、图片扩展、视频制作都可以借助AI工具完成,AI工具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AI工具比较高效,能帮我省去不少时间。”家住厦门的00后大学生苏毅飞(化名)对AI工具使用得比较熟练,他在运营个人公众号时会借助AI工具搜集、整理信息,他觉得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AI工具让工作生活变得更高效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让人变得懒于思考和表达。”在杭州工作的90后刘源觉得,AI工具生产出来的内容创新性不足,独特性和想象力存在局限,“我们经常会为别人精彩发言而叫好,因真挚的文字而感动,这是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背后深意是AI工具不具备的”。
  专家观点:郑焕钊认为,面对AI工具的便捷性和智能化,不能单纯地拒绝、反抗,而应思考如何与人工智能的表达和写作共存。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具备运用智能工具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语言文字表达素养,提高体验性、感受性和创造性文字的表达能力。
  
  ■ 访谈
  没有思考何谈表达?

  语言文字是沟通的基础,如今不少年轻人却时常感到“有话说不出”“说得不准确”,甚至慢慢变得“无话可说”,是什么困住了年轻人的表达?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小安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记者:说不出口、词汇贫乏,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词穷”了,您如何看待该现象?
  郭小安:“词穷”更严重点讲叫“语梗”,即语言文字表达好像被梗塞住了,表达能力萎缩。“词穷”现象在年轻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群体,年轻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一代对原有词汇的熟悉度和掌握度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网络化表达方式,图像、段子、表情包、流行语等是他们重要的语言工具,而在离开网络环境时,他们就会变得局促不安,“提笔忘字”“笨嘴拙舌”“词不达意”等现象频现。
  记者:各种AI工具的普及,您觉得会给年轻人的表达能力带来哪些影响?
  郭小安:现在的年轻人使用媒介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著增强了,但一些基本能力却处于退步的状态。有些学生仅在手机上浏览文献,很少走进图书馆与经典对话,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经典为何物。“越是碎片化时代,越要重视经典阅读”“越是条件便利越不能丢弃笨方法”。
  当前,学界已经开始关注“反连接”“数字排毒”“媒介倦怠”“社交媒体斋戒”等现象,这是对当下过度媒介化的一种思维矫正。
  记者:近几年,“互联网嘴替”成为热词,您如何看待“互联网嘴替”的出现和流行?
  郭小安:“互联网嘴替”引发年轻人共情,从积极方面来说,反映了年轻人在高度紧张、充满内耗的情况下,获得了一种情绪宣泄方式,能够缓解生活压力。
  但也应当注意,“嘴替”受到欢迎只是得到某些群体的认同,一旦你的“嘴替”与我的“嘴替”意见相左,可能会产生群体之间的争论、互撕,引发网络暴力。
  “嘴替”的出现,也反映出一部分年轻人放弃了自我表达、自我思考,是一种自我权利剥夺。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度剖析和思考。
  记者:应对“词穷”问题,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郭小安:首先,要丰富文化积累。“词穷”现象反映出当下的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太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要提高年轻人的文化鉴赏力。提升语感需要大量阅读,提升审美则需要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文字是精品、经典,学会用比较美的文字去表达。
  此外,还需要从文字的规范性入手。一方面要正视年轻人玩“梗”的需求,网络流行语是他们的放松方式之一,但也需要加以引导,倡导必要的文字规范性,培养和提升年轻一代的文字基本功。
      据《中国青年报》《华商报》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3/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