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副刊
3    4   
PDF 版
· 岁月幽香荆条花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5/29
朗读

岁月幽香荆条花



  岁月幽香荆条花
  □ 德喜
  炎炎夏日,日落之时,我和往常一样去般河堤岸闲散徜徉。忽而缕缕香风袭来,幽幽清香,循香前行,陡然发现,河堤垒砌的石块间,竟冒出一墩荆条,横向于河面。余晖下淡淡的小巧玲珑的荆条花,开得繁华而又铺张。一低头,只见细碎的落花密集飘浮于水面。淡紫色的,映衬着红霞漫天,随着水流,黏着蒲草的那份幽悠,大有落花流水、荆花入梦的意境。
  惊鸿一现,便有着淡淡薄薄的惬意与悠然。荆条花把我的心缠住了,我流连在花旁,端详、嗅闻、拍照。轻折一支,握在手里,时不时就近闻一下,哦,这就是故乡的味道,大山的味道啊!
  荆条,故乡的山里有的是。它是一种丛生的灌木,生长缓慢,不择地势,不拘土质,抗旱耐寒,秋砍春发,生生不息。麦子成熟飘香的时节,荆条花也跟着开了。满山遍野的荆条花远看成穗状,近看花穗上却是对生的一簇一簇的小花朵,淡蓝浅紫,四瓣花儿,袅袅娜娜,像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它散发着一种带着野味的香,幽幽地往深里去,煞是好闻。
  荆条花的气质是属于山野的。山里的荆条花,真多,开得繁盛,清雅秀丽,幽香四溢,指挥得蜜蜂团团转。只见蜜蜂们亲亲这一朵,吻吻那一朵,开心地忙碌着采花酿蜜。人们常说荆花流蜜,“流蜜”是多好的词啊!人们却不容易看得到,可蜜蜂却看得真真切切。
  山里人所说的荆条,就是《诗经》里的牡荆。“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其中的“楚”就是指牡荆。“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大意是:荆条紧紧捆,三星在门前。今夜是何夜,和着美人相见,你呀你呀,我可把这美人怎么办!寓意夫妻犹如紧紧束缚在一起的荆条,密不可分紧紧相拥。情人相会,喜悦难耐,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此处《诗经》里的荆条,何其缠绵悱恻。而我们比较熟悉的负荆请罪、披荆斩棘、荆棘满途等,虽没有这般浪漫有趣,但也包含几分别样的气韵。
  这大山里朴素寻常的灌木,对故乡人来说除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寻常柴草,还可以编织荆筐、荆篮、荆篓、笸箩等。其根株亦可制作盆景、根雕,形态奇特多姿,有着别样风韵。
  我家的各种荆编都是爷爷做的。秋收后农闲时,爷爷把割来的荆条削去斜杈,长短粗细整理好,编之前,会根据荆条的柔韧度来看是熏条还是泡条。太干的荆条要用石块压住浸泡在石槽里,通常要浸泡几天;新割的荆条现编则须熏条,大多用点燃的小麦皮壳炙烤。一切就绪后,月光下,爷爷就开始编了。荆条在爷爷的手里上下翻飞。没想到爷爷那双粗糙的、饱经风霜的手,穿越岁月的洗礼,却是如此地灵巧而坚韧。多少个夜晚,我凑近跟前,听着“叮叮梆梆”的编织声,于我来说,那是种极有旋律的鼓点,像一首好听的古老童谣一般。
  少时,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挎起荆条小筐,拿起小铲子,去野外拾猪草、挖野菜。小小荆筐,装满了农家孩子最早的劳动体验。累了,我们就在大山的青石板上,枕着胳膊看蓝天白云。旁边的荆条一丛一丛的,随着长风一路逶迤,一季的“蜂蝶恋花”就在眼前。荆条花那幽香的味道像长进了山里孩子的骨缝儿里,几乎就是孩子们的“青梅竹马”。
  深秋里,我会跟着母亲去山里采些荆条种子,将其晒干去壳留下籽粒,收集起来,用来做枕头的填充物。母亲说荆条种子做的枕头好着呢,帮助睡眠,清心健脑,还可以治疗头痛和颈椎病。这样的枕头是故乡人的最爱,我就是枕着这样的枕头长大的孩子。
  这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喧嚣的城市丛林竟不期而遇荆条花,内心的喜悦不可名状。它熏香了我的裤脚,扯拽着我的记忆,身心尽是醉了。
  独上夹谷
  □ 李明
  经过大峪口村往西,进向阳洞,晨间清爽的气息在山洞里愈加沁人心脾地凉,洞壁山石嶙峋,洞外阳光刺眼。出了洞就进入了山谷,一条新近修整的柏油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同行三人,一路向西,骑行而往,目的地是“夹谷台”。
  早就听人讲过,夹谷台是古齐鲁会盟之地,隐藏在博山西北的莽莽群山之中,山上石碑刻有蒲松龄的《夹谷行》。然而当我登上山顶的时候,却几乎找不见任何历史遗迹,甚至连石碑也几乎错过。
  五月初夏,正是绿肥红瘦,山色青青,草木郁郁。我们只是大体知道路线,从十八盘路口另择北上的那条老路,直通天门峪村后便可登山。老村子里依山势零散地坐落着一些民宅,鸡鸣狗吠,仍有些老住户;许多老宅子破损废弃,也有几家新建的民宿,却看不见人烟,淄博火热的旅游潮似乎没有波及这里。
  山路曲折,大方向是继续向北上行,走出森翠掩映的山谷,眼前是一处旧采石场。这一路上都有一家农家饭店的指引牌,来到此处,就在采石场下,临山而建的一所农家乐便是终点。向老板打听登上夹谷台要多长时间,老板说自己走了20分钟没有登上去就下来了。两个朋友身材稍胖,不愿继续登山,我便独自循着采石场铺的石阶上山去了。
  石阶看起来很长,斜斜地,由北向东转个弯伸进了山腰里,看不见尽头。一路上走走停停歇了几回,终于走了出来,视野变得开阔,一溜梯田陡直地排向东面的山坡,一条羊肠小道向南弯去。夹谷台的位置应该继续往东,而山间的小路却开始向南曲折,看看四周没有其他明显的路,也就只能走下去。
  没走多远,小路就转向了梯田上,沿梯田不知伸向哪里。梯田下四处野花盛开,稍解攀登辛苦,两旁小树低矮,周围嗡嗡虫鸣,不知是蜂是蝇。手攀脚登地层层而上,梯田早已废弃,处处杂草丛生,树木越来越葱茏。上了梯田有一片桃林,小桃尚不成熟,地上却不知为何有许多桃核,有一间小石屋空空荡荡闲在路旁。
  从梯田登上来后坡势渐趋平缓,我观察到有几棵桃树的树枝上拴着红带,猜想可能是以往的登山者留下的标记,说明我没有走错路,于是找一块裸露的大青石坐下喝了点水。
  从9点开始登山,已经过去40分钟了,气温开始升高,中途有几次心跳得厉害,不得不停下休息。看看四周仿佛也已经接近山顶了,然而还没有发现那座刻有蒲松龄《夹谷行》的石碑。手机地图上显示夹谷台就在这里,山路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也开始有些分叉路,我也拿不准往哪边走,远处看到西面山头上有座红房子,就往那边去了。
  往西走的山顶越来越窄,第一次走在如此窄的山脊上,心里有些胆怯,两旁是万丈悬崖,使人不敢直立,而前面的路还要继续窄下去,仿佛刀片一样,便心生了退意。险虽险,但风景绝佳,傲然于群山之巅一览众山,便想起了那首《望岳》,倘若是阴雨天气,定然可以领略一番“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豪情快意!
  时间已经不早了,下面还有两位朋友等着,四周远望了一下,仍然看不到石碑在哪里。未达目的有些遗憾,但毕竟是登了顶,也不白来一趟。折身返回时,却在一个路口处忘记了来路,只好试着向前走走看吧。在树丛中匆匆前行,心里正犹疑走错了路,只觉右手边闪过了什么,回头一看,呵!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松柏掩蔽处!只见一处方台,正中立一座石碑,碑上石刻正是《夹谷行》。
  看来的确是走错了,却也阴差阳错地来对了地方。兜兜转转,究竟没有徒劳,我站在石碑前缓缓地朗读了一遍碑文,领略着蒲松龄先生的文风辞韵,登山的感慨也仿佛与前人产生些许共鸣,不由得心意舒展,安然自在。这里实在有些隐蔽,一面是悬崖峭壁,两边树木遮挡,只在山路一侧开口,寻寻觅觅地倒也很有趣。如果这里被开发了景区,一条柏油路直通石碑,你悠闲自在地到此一游,过一眼石碑转身就走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在此台徘徊片刻,又往东走了数步,有两间锥顶石屋和一座信号塔。回来后才得知那两处石屋是清朝时山寨的建筑旧址;而在石碑的正北有一条小路可通向嘉庆年间竣工的龙王庙,西邻峭壁,东邻白龙泉,也是一处胜景。这些地方此次都没有仔细领略,只待日后有机会再登夹谷台。
  古老的遗迹就这样寂然于山野千载,虽然不免苍凉,然而它们正是因承载了岁月的沧桑而如此动人!上山的时候朋友说:“我看这山上也没什么可看的。”可是当我下山后又有两名旅友往山上走去。朝圣历史就像回望来路,看看我们从哪里来,往往更清楚该往哪里走。
  把苦日子过出花

□ 赵盛基
  我记事时,日子过得很清苦。我不懂事,每到吃饭时就抱怨:“怎么还是玉米饼子就咸菜?”
  那时,主食以玉米为主,母亲只能想法变换花样。玉米面掺上豆面的锅贴饼子,一面金黄松软,一面焦黄酥脆,拿到现在是稀罕物,可在当时,我就是难以下咽。母亲变换着花样做给一家人吃,今天锅贴饼子,明天窝窝头,不是将玉米面里掺豆面,吃起来更松软,就是掺红薯面,吃起来更香甜。她还经常将玉米面、高粱面和白面等几种面搭配在一起,做出一层黄、一层红、一层白的花卷,看起来就有食欲。有一次,我拿着到场院里吃,街坊奶奶说:“你妈手真巧,真有耐心。”
  至于辅食,母亲也是费尽了心思。当时别说鱼肉,连新鲜蔬菜都难得吃上几回,吃饭就的主要是母亲腌制的那缸青萝卜咸菜。母亲从缸里捞出一个萝卜,切成细细的丝,用油炒过,吃起来真香啊!光吃这个未免单调,母亲还酿制了黄豆酱,做成铜钱大小的酱饼,晒干后用炭火烧烤,酥脆喷香,就着它吃玉米饼子我都不再抱怨。
  冬天的时候,家里储存了大白菜,数量有限,也不能天天吃。不过,父亲将菜叶和菜帮分开,切丝,切片,一种菜能炒出好几种花样。母亲将剩下的白菜疙瘩切碎,用盐卤一下,又是一盘下饭佳肴。
  每年冬天,母亲都会将一棵白菜心放到碗里,倒上水,置于碗柜上。不久,一簇黄澄澄的白菜花绽放开来,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些暖意,也是对好日子的期盼。
  日子不只是一日三餐,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母亲就能把穷苦的日子过出花。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5/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