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区段河道两侧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进一步提升水体净化能力。
致力水环境治理,打造人水共生的生态空间。
市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忙碌。
工程完工后,市城区排涝标准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有效提升市城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该工程通过将潮河与徒骇河间的四条河道进行清淤加深综合整治,实现两条排涝河道互联互通,减小潮河排涝压力。
滨州水务发展集团 打通市城区防洪排涝“任督二脉” 随着滨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区规模日益扩大,城区市政雨水管网长期超负荷运行,排涝河道多年未进行综合治理,导致河床淤积逐年抬高,河槽断面不断缩小,防洪排涝能力大幅降低,城市内涝情况时有发生。为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彻底解决滨州市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滨州水务发展集团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实施滨州市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水务力量。 “今年3月15日市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为主,兼顾生态环境改善等综合功能,年内完成新立河城区段河道治理综合工程,西沙河、新立河城外段及连通潮河、徒骇河四条分洪道等50.273公里河道疏浚治理及城区排水管网更新改造。”滨州水务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程完工后,市城区排涝标准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有效提升市城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筑牢水安全防线,有力保障区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强化城市水文循环能力和河道沿线生态修复功能,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对助力滨州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明珠城市”和“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创新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清淤疏浚,畅通防洪排涝“生命线” 西沙河、新立河等排涝河道是滨州市城区排涝体系的骨干河道,承载着市城区的主要排涝任务。 市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对新立河全线20.049公里进行河道清淤,清淤工程量34.1万立方米;对西沙河北外环以北至潮河段15.765公里进行清淤,清淤工程量23.46万立方米。治理完成后,河道排水更加通畅,新立河过流能力将从40.95立方米/秒增加至62.4立方米/秒,西沙河过流能力从80.52立方米/秒增加至105.2立方米/秒,达到城区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可达到12小时降雨180毫米雨后3小时排完效果,并将实现西沙河、新立河雨洪水调蓄330万立方米能力。
水系连通,改善城市河道“动力线” 潮河作为市区排水下泄的唯一通道,受到下游东营段河道制约及潮水顶托作用,排涝不畅问题多年未解决。市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通过将潮河与徒骇河间的四条河道进行清淤加深综合整治,实现两条排涝河道互联互通,减小潮河排涝压力。通过将西沙河分洪道、庵头沟、道口沟、单寺干沟四条分洪道沟底加深,并在两岸建设挡土墙、护砌,大大增加过流能力。 为确保城区排涝畅通,在西沙河分洪道下游建设25立方米/秒强排泵站,遇徒骇河水顶托排水不畅时,通过泵站强排潮河雨洪水入徒骇河,缓解雨季排水对单一河流的压力,确保实现超大洪水快速排涝。同时,调蓄雨水可用于两岸农田播收灌溉,并通过引徒入城工程渠道,引至滨源水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互补共赢。
管网改造,打通城市地下“脉络线”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打通城区排涝“毛细血管”,滨州将对城区7个片区共计60余公里排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清淤修复。主要针对管道管径过小、淤堵严重、建设年限较长、混流多发、易发生内涝积水等情况进行改造,有效改善排水环境,进一步缓解城市积水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为了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水务发展集团在市城乡水务局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大设备投入,加快工程建设,全力推进项目施工进度,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道路通行。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全面打造绿色工程,引入PM2.5监测设备,并实施路面硬化、车辆冲洗、渣土覆盖、工地围挡等防尘抑尘措施,做好施工污染防治,有效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打造智慧工地建设,对施工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实现远程管理、移动巡查、指挥调度等,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运维管理效率。 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新立河城区段、新立河、西沙河城外段及4条分洪沟共50.273公里河道的清淤工作,可有效应对汛期防汛防涝安全问题。同时,在城区段河道两侧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进一步提升水体净化能力,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品质,打造人水共生的生态空间。 今后,水务发展集团将以滨州市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为切入点,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更多引领性、标志性水利工程,形成更多走在前、作示范的典型经验,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增添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书写水务铁军兴水治水的时代答卷。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贵英 齐国利 通讯员 王思雪 宋筱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