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加工农产品。
博山区池上镇三产融合激发活力 看“小舢板”如何连成“航空母舰” 有一种产自淄博、方便携带的粗粮零食,多数淄博市民并没有见过。而博山区池上镇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融合的步伐都“浓缩”在这种美味的零食中。管中窥豹,让我们从这一美味中一探博山池上乡村振兴的路径。 7月25日,在位于博山区池上镇淄博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这种便携式粗粮零食,这种商标为“康慷”的零食全部为谷类制品,富含膳食纤维,酥脆可口。据介绍,其原料的种植、加工都在池上。 博山区池上镇,作为典型山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林果业为主和以家庭生产为单元的农业产业结构,随着近年供求关系的逐步失衡,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生产的价格倒挂问题越来越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生产环节与城市统一大市场有机衔接,已经成为农业振兴、农民致富、农村脱贫的关键问题。 2007年,康成龙联合池上镇114户农民,成立博山益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黑杂粮。可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种植业只是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农业的增收增效更大程度上是依靠加工和销售的牵引带动作用,依靠产业链整体效率的提升。从2010年开始,康成龙成立淄博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开始对黑色杂粮进行深加工,生产“康慷”牌粗粮薄脆饼。 随着杂粮食品的不断推广和口味改进,“康慷”的杂粮食品也逐渐零食化,慢慢成为便携式美味。“这种食品广受三高人群、老年人和爱美女士青睐,面对省外订单式销售,并未在淄博市场投放。”康成龙解释了如此美味缘何在淄博鲜见。 其实,对粗粮进行深加工,只是淄博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一项业务。在池上,鲜果销售大多通过集贸批零方式进行,小部分依靠微商、电商,随行就市,对价格没有发言权,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经济效益不高。 作为池上镇的龙头企业,淄博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带领一部分农户,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冷链化储运、订单化营销”的路子,打造全产业链条的经营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据介绍,最多时他们从农户手中流转400多亩土地,在梨新品种试种成功后开始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为产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打造生产基地。随着产量提升,依靠良好的质量和稳定的品质,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与周边城市的大型超市签订合同,逐渐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2020年,在尚未进入盛果期的情况下,销售梨40多万斤,收入100多万元。 为了破解扩大种植规模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他们通过提前订立收购合同,引导一部分农户从基地购买苗木,接受基地技术人员培训指导,果品成熟后统一回收的模式,将“小舢板”连成“航空母舰”,帮助小农户获得稳定收益。解决了种植环节原材料的问题,黑五类公司对梨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秋梨膏、梨棒棒糖等,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产品加工好之后,卖给谁?其实,在进行深加工时,公司就考虑到了为谁生产的问题,把产品市场定位于大中城市的中高端消费市场,通过引种新品种,建立起了集试种、推广、规模种植、仓储物流、市场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鲜果产业化生产体系。 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探索,在博山区池上镇,淄博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并非个例。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作为全国最大桔梗加工集散地,池上镇现拥有年加工出口额20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企业13家,带动了20多家小型桔梗加工企业和8家种植合作社参与该产业的发展,桔梗加工队伍5000多人,产品占韩国、美国总进口量的90%以上,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唯一有话语权、定价权的农产品。近年来,针对日、美等传统市场和东盟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开发出蕨菜、牛蒡等一批颇受欢迎的新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池上镇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策划实施珍稀食用菌研发中心、黑五类食品深加工技改项目等,进一步丰富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类型,拉长产业链条。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灵芝 通讯员 鹿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