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穿越喜马拉雅的守望
3    4   
PDF 版
· 无惧万里征途 爱心一路撒播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09版:穿越喜马拉雅的守望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08/21
朗读

无惧万里征途 爱心一路撒播 



  7月14日上午,昂仁县日吾其乡人民政府院内,淄博潍淄骨科医院院长陈百山正在给一位前来问诊的藏族老人诊治。当天,在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和淄博市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帮助下,新华制药·鲁中晨报帐篷医疗队走进雪域高原,在海拔4280米的西藏昂仁县日吾其乡开展义诊活动。日吾其乡的乡亲们纷纷赶来求医问药。6位医务工作者克服高海拔缺氧等困难,先后为100余名当地群众进行诊治,并免费发放爱心物资。

  7月4日,318国道巴塘段,抢险施工机械正在清理塌方路段。

  7月7日上午9点45分,去往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的波墨公路上,一辆大货车通过一处塌方路段。

  7月6日,通往墨脱的波墨公路旁,采访团成员发现路边有很多垃圾,主动停车收集垃圾,并带至城区投入垃圾箱。

  7月5日,318国道西藏芒康至八宿段,本报记者韩凯在堵车等待期间赶写稿件。

  文/图 记者 王晓明 韩凯 王兵
通讯员 刘金辉
  历时26天,行程1万余公里,“淄博援藏25周年”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采访团进藏采访暨鲁中晨报“帐篷医疗队”义诊活动圆满结束。回想这26个日与夜,赶路的疲惫、路途的艰险、老乡的温暖,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播撒爱心,更是真切感受到了援藏干部的奉献精神。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走了1万多公里的路,我们没有感受到蜀道的“登天”之难,但无论是穿越秦岭,还是车行318国道,亦或跋涉扎墨公路,最后沿青藏公路返程,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佩服那些筑路工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起来。路,不仅是物资交流的渠道,更是人心相近的需要。有了路,西藏和内地的距离拉近了,无论是去西藏的创业者、旅游者,还是从西藏到内地的藏族同胞,人们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一股助推西藏发展的无形力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今年是“两路”(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66周年。66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沿途群众组成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筑了川藏、青藏两条公路,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由此树立了“两路”精神的丰碑。
  “两路”精神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更是各民族大团结的结晶。一路走来,我们看了“两路”精神在当代公路人身上的继承——他们在塌方路段冒险清理,他们在沉降路段紧张施工,他们在烈日下为青藏高速挥汗如雨……
  从成都到雅江,翻越川藏线上第一座4000米以上垭口——折多山垭口,有的同伴第一次尝到了“高反”的滋味;从波密到墨脱,小心行驶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挂壁公路上,一侧是垂直的山体,另一侧是万丈深渊;从拉萨到昂仁,平均海拔从3650米提高至4380米,不少同伴体会到了700多米海拔带来的巨大变化,多人彻夜难眠;从那曲到格尔木,披星戴月,行驶16个小时穿越了西藏与青海间的广袤无人区……
  有人说,走在西藏的路上是“眼在天堂、心在地狱”——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但不时出现的“高反”又让人痛不欲生。青藏高原的路,既能通向远方,也能通往心灵深处,人们向往它、挑战它,最终统统被它征服。
  在赶路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使命——不管是援藏主题还是义诊主题,此行都是在传递爱心。虽然我们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很渺小,但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会袖手旁观。于是,就有了“路遇生病骑行者出手救援”,就有了“为高反游客提供医疗帮助”,就有了“扎墨公路塌方路段的奋力推车”……当然,还有在昂仁县和援藏医生共同开展的爱心义诊、在牧区藏族同胞帐篷里的送医上门。
  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给予了多少。当听到受助骑行者的一声“谢谢”,当握着康复游客颤抖的双手,当看到藏族同胞灿烂的笑容,同行的伙伴们忘却了昨夜的失眠、赶路的疲惫、高反的痛苦,直抒胸怀:“这一趟,值了!”
  更让人敬佩的是那些援藏干部,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他们远离故乡和亲人,忍受着长期的“高反”折磨,牢记使命、埋头苦干。昂仁的冬天可不管你是否适应这里的气候,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能把水管冻裂、下水道结冰。如果半夜里要上厕所,援藏干部只能钻出被窝,穿上能穿的所有衣服,穿过马路,到对面的公共旱厕解决问题。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2018的冬天。
  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体验昂仁的冬天,但通过干部的讲述,多多少少能够想象出它的冷酷无情。新建的宿舍楼况且如此,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在只有平房的2015年之前,援藏干部们如何度过了昂仁的冬天?就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下乡义诊中,援藏干部和援藏医疗队3天时间跑了多个高海拔的牧区乡镇,其中一个乡镇要绕经阿里地区,他们特意选择在阿里地区的一个县投宿,以为住宿条件能稍微好点,结果一行人还是整夜难眠——不是被憋醒,就是被冻醒。
  援藏3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高海拔带来的缺氧、低气压环境,就像将人置于失重的太空,无处躲藏,只能适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援藏干部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下乡搞调研、提前做规划、奔波忙招商、努力跑项目,一个个援藏项目的落地实施,正在一点点改变着昂仁的面貌和未来。这种改变,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特色产品展销中心里,不知有多少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崭新的学校运动场上,不知有多少孩子有了成为运动员的志向;越修越好的盘山公路上,不知有多少车辆载着藏族同胞的梦奔向小康……
  7月的西藏,晚上9点多天还是亮的,早上7点多天还黑着。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赶路,经常吃饭吃到半夜,第二天天不亮就又启程了。一名同伴说:我们是按照西藏的时间休息、按照淄博的时间开工。虽然辛苦,但不辱使命。如果把这次活动看作是西天取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取回了真经!
  这真经就是“老西藏”精神,也是“两路”精神。通过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我们把这些“真经”传回了淄博、传递到了互联网世界。如果能给转型中的淄博带来哪怕一点一滴的精神力量,我们也将倍感骄傲,我们相信远在昂仁的援藏干部也会感到欣慰和自豪。
  记得在昂仁吃的第一顿饭,说起这些年来遭遇的种种困难,一名在藏汉族干部几度哽咽;在离别的餐桌上,有同伴回忆起第一批援藏干部的不易,激动地落泪。送了一程又一程,在分别的高速公路上,我们不禁和援藏干部抱在一起,拍拍对方的背。话不多,句句真挚。
  如今已经身在淄博的我们,借用古人送别好友的诗句,真诚地为远在昂仁的朋友送上祝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援藏干部的老西藏精神
是怎么炼成的?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刘金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眼下,全市上下正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躬身入局、攻坚克难,聚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奋力开创淄博转型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老西藏精神”恰恰是我们此时最需要的精神食粮。
  1995年开始,淄博市委、市政府把援藏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总体工作部署,统筹安排。按照上级援藏工作要求,每3年选派一批援藏行政干部赴昂仁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任职,同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技术干部赴昂仁县进行短期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年为昂仁县无偿提供援助资金,帮助该县进行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同时广泛发动部门、企业、群众等社会力量为昂仁县捐款捐物,开展项目合作,帮助藏区群众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截至2018年,淄博市先后选派援藏行政干部8批57人,技术干部98人(100人次),提供援藏资金和物资折款42209.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9059万元、社会捐款417.1万元、物资折款2733.38万元),建设援藏项目280个,投入援藏项目资金38059万元。
  1995年-2020年的25年间,分别以黄希俭、王树槐、徐培栋、王咏、杜振波、白平和、王龙辉、何恒斌为领队的八批淄博援藏干部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充满激情、昂扬向上、勇于担当、敢打敢拼、团结和谐”的淄博援藏精神。
  讲政治,讲大局,始终坚持科学、务实、和谐的援藏理念,围绕“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逐步形成了以干部、人才为龙头,以资金、物资援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人才培训为载体,以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援藏工作格局,促进了昂仁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淄博市实施的援藏项目涵盖经济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等方方面面,有力地促进了昂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雪域高原树立起淄博援藏干部人才的良好形象。
  通过援藏干部组的积极努力,先后确定并实施了昂仁县城建设总体规划,改造建成了“三纵三横”的城市主干道,搭起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第一批建设的淄博公园、第二批的城市供水、第三批的淄博商贸中心、第四批的人才公寓楼、第五批的机关党政楼扩建、第六批的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第七批的高原生态滨湖文化广场、第八批的迥巴藏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迥巴藏戏保护利用传习所)……都成了昂仁县的标志性建筑,被推荐为日喀则地区县城建设规划的范本推广学习。
  2010年,编制卡嘎、桑桑、秋窝3个乡镇总体规划,实施卡嘎镇小城镇改造工程,完成并开展江嘎村、雪村、卡嘎村、余松村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016年-2018年,先后实施完成16个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6745万元,涵盖城乡道路、扶贫搬迁、市政管理、抢险救灾、乡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等,覆盖城区及全县15个乡镇,这些项目在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的同时,为全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昂仁县城已由当初的容纳人口不足1000人的小镇,变成容纳5000余人初具规模的高原特色小城。
  淄博援藏干部,为昂仁县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淄博第九批援藏干部已担负起新的使命。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08/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