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时局
3    4   
PDF 版
· 生活比想象的辛苦但不后悔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4版:时局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1/05
朗读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满五年,“二孩家庭”过得怎么样?
生活比想象的辛苦但不后悔



  “小女儿发烧3天,刚刚退烧,赶紧录制一段新年的祝福……”岁末年初,刘涛(化名)搂着女儿一起唱响《新年好》,配上动画特效发到了朋友圈,幸福感溢出屏幕。面对刚上初中的儿子和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年过五十的刘涛坦言“比想象中要辛苦”,但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2021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已满五年。越来越多家庭进入“二孩时代”,他们的生活苦乐参半,养育心态也在悄然变化。


家庭

父母:70后 儿子:12岁 女儿:3岁

手足

搭上末班车的70后夫妻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挺打动我的,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手足。”作为70后,刘涛和爱人都不是独生子女,对手足亲情深有体会,“一直都希望让儿子也多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伴儿,但之前因为政策所限,迟迟未能实现。”
  直到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让刘涛眼前一亮,“还好,我们搭上了末班车。”
  2017年5月,女儿出生的时候,刘涛已经47岁,爱人也已经40岁,“典型的高龄产妇,好在她身体底子还不错,从怀孕到生产都挺顺利。”在刘涛周围,作出这样决定的同龄人寥寥无几,“我的同学里面,有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还有的孩子都工作了,而我的小女儿刚上幼儿园。”
  相比起生二孩来说,刘涛很快意识到,养二孩更需要勇气。“起初我们觉得养老大的时候好像没什么,其实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作为心脏外科医生,刘涛的工作向来辛苦,加班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半夜一个电话就会被叫走,“我爱人在医务处工作,休完产假又忙起来了,必须有人搭把手才行。”
  刘涛尝试请过保姆,但很难找到满意的。不得已他们只能向老人求助,“说起来实在惭愧,孩子们的爷爷已经80岁,奶奶也有77岁,姥爷去世了,姥姥70岁出头,年龄本来也不小了,可还是挺身而出,我们特别感激。”
  女儿刚出生时,家里格外需要人手,刘涛便把父母接过来,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楼上楼下两套房子,但考虑到房租压力太大,再加上后来父母身体不好,于是在2019年秋天又搬到了位于石景山的家中,“虽然离学校和单位远一点,但总算相对宽敞,更重要的是小区里新建了个公立幼儿园,方便老人接送孩子。”


生活

3岁女儿穿上了“百家衣”

  去年疫情以来,姥姥成了常住在这里的主力军。“上半年两个孩子都在家,多亏了有姥姥帮忙,但也怕他们太吵,会让老人受不了,我就想办法把儿子带出去。”由于疫情前期手术暂停,刘涛得以将重心转移到家里,“女儿还小,喜欢黏着妈妈,但我爱人比平时还忙,每天都要报数据,经常加班到半夜,格外辛苦。”
  到了秋天,儿子升入初中,刘涛也恢复了原来的上班节奏。“每天早上6点半之前必须出门,这样才能赶在早高峰前把儿子送到学校吃早饭。下午如果赶上我有手术,还要让爱人去接。”儿子上初中后,刘涛明显感觉到学业压力陡增,“我辅导英语,爱人辅导数学,但多头作战精力分散,还是容易焦虑。女儿不生病的话还好,要是赶上女儿生病,又操心儿子学习,就会分身乏术。”可惜,怕什么来什么,“女儿入园以来,已经病了好多次,全家人都很煎熬。”
  病好以后送去幼儿园,刘涛发现也并不轻松。“幼儿园需要家长配合一起做手工或者表演,别看我一把年纪了,也还是要跟年轻爸妈们一起完成。”提起这些,刘涛有些哭笑不得。
  在女儿的养育中,刘涛的心态要放松许多。“亲戚朋友送来不少以前的玩具和衣物,3岁女儿就这么过上了穿‘百家衣’的生活,不像儿子小时候那么讲究。”在他的朋友圈里,乖巧可爱的女儿时常亮相,“总的来说,还是有苦也有乐的。”
  

家庭

父母:85后 女儿:5岁 儿子:1岁

帮助

老人让小两口有了底气

  晚上11点多,小涵加完班回到家,5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早已熟睡。“年底事情多,平时稍微好点,但也要忙到晚上八九点,孩子哄睡基本要靠老人。”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多年,小涵一直是个大忙人,“老公在国企上班,也经常有应酬或出差,同样指望不上。”
  尽管如此,小两口还是从一开始就做好了生二孩的准备。“我们两个都是85后的独生子女,想让孩子以后不那么孤单。”从萌生想法到付诸实践,双方老人的支持让小两口有了底气,“奶奶和姥姥可以轮着来,刚好奶奶是老师,很会带孩子,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2019年10月,女儿上幼儿园不久,儿子呱呱坠地。考虑到儿子刚出生离不开妈妈,小涵便跟女儿商量,每周陪她睡一天,“可没过多久,就变成了每周两天,再到每周三天。”令小涵无奈的是,有时好不容易刚把儿子哄睡,结果又会被女儿吵醒,最终只能硬着头皮再把两个人一起重新哄睡。
  “女儿终究也还只是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以前又都是全家围着她一个人转,现在有了弟弟,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小涵记得,生完儿子从医院回去那段时间,女儿的情绪波动格外明显,“会主动跟我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了弟弟以后,就更爱妈妈了。有时候甚至撒娇说自己比弟弟还小,没到一岁呢!”
  为了不让女儿有太多失落感,小涵尽力挤出时间陪她,“包括上绘画班、舞蹈班和口才班,还会带她和小伙伴一起去游乐场。”不过,这也意味着她不得不“赶场”,“周末先带着儿子去早教班,回来以后无缝衔接,放下儿子就再带女儿出去。”

收获

孩子窝在怀里时最幸福

  自从有了老二,小涵的个人时间变得更少,“晚上加班回去孩子如果睡了的话,能做点自己的事,其他时候就不敢奢望了。”哪怕只是这段时间,也未必都属于她,“有时候还要给儿子喂奶,自己太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脸也没洗,牙也没刷,连早上的闹钟都忘了定,最后还是被孩子给叫醒的,慌慌张张去上班。”
  同样更加忙碌的还有老人。“过去只有老大的时候,周末会给老人放假,让他们出去逛逛,约朋友一起玩。但现在周末也经常离不开他们,老人也就很难再有假期。”相比之下,小涵发现受影响最小的是孩子爸爸,“始终都处在欣赏者的角度,会赞叹‘孩子真可爱!’然后抱一抱、逗一逗,仅此而已。至于洗澡、换尿布、陪玩,基本就跟他无关了。”
  小涵感慨,老二出生以后,他们在花钱方面也谨慎许多。“当年老大报早教班,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但到了老二这里,家里人一致不同意再报。纠结再三,我们最后也只是报了个30课时的小课包。”不过,小涵觉得自己的内心在不断强大,“过去老大发烧的时候,体温一上38.5℃,我就赶紧给孩子吃退烧药,或者立马想到要去医院,但现在老二发烧就没那么慌张,会首先考虑在家观察一下,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还好,就以物理降温为主,扛几天就过来了。”
  对小涵来说,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窝在自己怀里,“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据《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1/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