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  副刊
3    4   
PDF 版
· 张敬焘心中的刘家台村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当时只道是寻常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假如明天来临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6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当时只道是寻常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7/20
朗读

张敬焘心中的刘家台村 



  张敬焘心中的刘家台村
  □ 刘持训
  1971年6月的某一天,作者与张敬焘在一起闲聊时,谈起了抗战初期他在刘家台的峥嵘岁月和刘家台的人和事。时至今日,虽已相隔半个世纪,但仍记忆犹新,感怀万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特将谈话时张敬焘提到的故事进行整理,以供后人了解那段不平凡的抗日村史,更好地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伟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张敬焘于1938年6月从部队调任博山县委书记,初到博山时,只带一个交通员,县委就是他一个人,那时的工作主要是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成立中共博山县委,扛起中共在博山县的抗日大旗。
  刘家台村位于鲁中山区腹地,与莱芜一河之隔,北西两面靠山,南东临水,淄河从莱芜直下东来,四季常年流水不断,水质也特别好,俨然一处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夏天,少年儿童常在河里摸鱼捞虾、捉螃蟹,妇女则在河里洗衣服,鸟儿经常飞来飞去光顾于水面,好一幅动人的画面。
  据张敬焘回忆,与刘家台村结缘于中共博山县委成立。当时中共博山县委成立大会的选址有两处,一处是瓦泉村,一处是刘家台村。后来经刘家台村的刘统琦引荐,并且承诺提供办公、住宿的房屋院落,以及解决二十几口人吃饭,同时还考虑到刘家台村有文化的人比较多,爱国情怀浓厚,村风民风都很好、很团结,于是决定在刘家台村召开中共博山县委成立大会。1938年8月,省委任命边首之为县委组织部长、刘华南为宣传部长、于诚为民运统战部长,县委正式成立,从此掀起了博山县抗日高潮。
  博山县委成立不久,刘家台村就成立了村党支部,书记为刘统瑛(作者的父亲),组织委员国桐城、宣传委员刘持恩,这也是博山县成立的第一个村党支部。
  刘家台村青年爱国热情高涨,大家纷纷报名参军参战,为全县带了个好头,更是远近各村学习的榜样。清末秀才国宏政亲手将他的长孙国丹城交到张敬焘手上,又将他哥哥家的几个孙子国银城、国京城、国春城也都送去参军了。其中,国银城牺牲在抗日前线。刘家台村还有位教书先生叫刘思孟,他的次子刘学山于1938年11月经张敬焘介绍参军,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在抗美援朝时任团长,以后任26军77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等,他的伯兄刘学勤也是抗日初期参加革命的,是南下干部。1939年,县委发展了刘持勤和王毓培两位少年党员。1938年7月选派翟翕武、李东鲁、于诚等8名青年知识分子去山东省战工会(省委前身)在沂水岸堤抗日大学分校举办的短期干部培训班,8月份结业后成为县委领导骨干。9月份又派刘持恩、刘化乡去参加学习,结业后刘持恩被分到四区任职工部长,刘化乡去了军队工作。1939年,刘统瑛又与杨锡美、刘持勤一起,到临沂参加了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培训学习。
  刘家台村是博山县抗日红色堡垒。1940年12月,张敬焘被调离博山去省委学习,1941年10月被派往益临工委任书记,时值山东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益临工委后改称四边抗日办事处,辖博山、淄川、临朐、益都四县的边界处,淄河流域口头一带十几个村庄,办事处常驻池上地区。那时,南博山、北博山、夏庄、郭庄、莱芜的河西庄、常庄都有鬼子的据点,就连与刘家台一河之隔的青杨杭、邢家庄,鬼子都设了据点、建了炮楼,唯独刘家台村鬼子不敢染指。但经历过鬼子多次“三光”扫荡后,村民夜间不敢住在庄里,纷纷逃离家乡,村里的街道长满了野草。就是这样,鬼子、汉奸还是常常夜间搜山、抢劫、杀人、抓人。1940年农历七月十一,鬼子夜袭刘家台,到处烧杀掠夺,将村里的青壮年都抓去东北当劳工,制造了远近闻名的刘家台惨案。刘化远的弟弟被枪杀在街口,刘统盛的父亲刘圣典被鬼子枪杀在他家菜园小屋前。据国桐诚说,这位老人忠厚老实、性格坚强、一身正气,在村里的口碑很好。那天夜里,鬼子、汉奸把他捉住,不管怎样逼问共产党八路军的下落,刘圣典都坚定地说“不知道”。后来,气急败坏的鬼子、汉奸,用火烧了他的长发和白胡子,最终将他刺死,十分惨烈。埋葬时,全村老少嚎啕大哭,令人悲伤。
  张敬焘还说,1944年夏秋,他与哥哥张敬喜两家避难到刘家台,他的夫人与两个孩子住在国斯安(作者的外祖父)刚修好的北屋里,哥哥张敬喜住在国春城的南屋里。还有当时博山县公安局长王玉林的老父亲,也住在国春城的小北屋里。在刘家台乡亲们的支持和关怀下,他和哥哥一家才躲过了一劫,那段艰难而又光荣的岁月令他终生难忘。
  在张敬焘眼里,刘家台村民除了爱国、英勇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思想解放、做事果敢。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当时,刘心城是刘家台村的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他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敢为人先,率先在全市打破大锅饭,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当时可谓是“首个吃螃蟹的人”,不仅给博山,也给淄博市带了个好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多年来,在红色文化、先进思想的渗透下,一代代刘家台人始终秉承革命先烈遗志,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始终把初心化为恒心,把使命化作担当,培养出了众多的能工巧匠、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化艺术家。大家虽然奋战在不同的岗位,却同样满怀激情、干事创业,续写着幸福和谐的音符,奏唱出一曲曲奋斗之歌。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7/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