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果业振兴 沂源在行动
3    4   
PDF 版
· “硬核书记”的新任务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果业振兴 沂源在行动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11/09
朗读
苹果情未了①
“硬核书记”的新任务



  今冬首场降雪过后,沂源县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的苹果都变成了“雪果”。通讯员 董方军

  马春霞说,这些施肥机、除草机等,她都会操作了。

  有人说,果农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也有人说,果农最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沂源是山东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99%以上。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无论是地貌特征,还是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苹果。
  据《沂源史志》记载,沂源大规模培育和种植苹果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土壤含钾量高,造就了苹果皮薄色艳、质脆多汁、含糖量高、酸甜适口、风味醇厚等独特品质。
  目前,沂源林果产业面积75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年产量达70万吨,是我国苹果的主产区之一。
  一组数字足以说明苹果对沂源的重要性:全县有26万人从事苹果相关产业,占到沂源52万人口的一半,苹果经济收入占全县水果经济总收入的70%左右。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来的种植模式逐渐落后,无序的管理模式影响果农增收,果树品种老、管理人员年龄老、管理技术老等难题给沂源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于是,一场以“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为目标的“苹果革命”,在沂源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老果园的更新换代

  11月2日,一阵阵电锯伐树的轰鸣声,从山上传来。
  马春霞知道,苹果刚刚过了采摘季,又有村民趁着农闲在改造老果园了。
  马春霞,沂源县中庄镇南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里部署的果业振兴大计,是她手头最紧要的工作。
  在村民眼里,马春霞的行事风格很泼辣,风风火火,就任村支书10年来,她带领村民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她眼里好像就没有难事。
  不过,苹果园改造的事,却着实让她感到棘手。
  中庄镇南刘庄村有176户558口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苹果、桃、大樱桃。可是,村里的果园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树老、人老、品种老、果树密度大等“三老一郁”的现象突出。这样的老果园,优质果率很低,影响了果农的收入。
  其实,沂源县山多地少,地块零碎分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布局,生产成本高、产业水平低、果农劳动强度大,同时,收益持续降低。另外,一家一户的管理模式造成肥料、农药缺少统一的使用标准,有人为了追求产量,片面施肥,不但造成了大量资金和人工的浪费,也让沂源面临较大的面源环境污染,威胁着果品赖以成名的生长环境。
  面对制约果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沂源县大力推进果业振兴计划,不断增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提高苹果品质,必须对老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更新换代。”马春霞知道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但任务的艰巨性,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这意味着要么把老果树全部砍伐重栽,建设现代种植园区,要么结合“间伐减密”或“去大枝、提干、落头”的方法改造果园。有的果农不舍得砍掉种了几十年的苹果树,更多的果农则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再去折腾了。“这的确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只能慢慢做工作。”马春霞说。

果农土地入股村里建基地

  为了解除部分果农的思想顾虑,去年,马春霞组织村民到烟台等地参观学习,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此前,她也多次组织镇上的果树管理能手来村里给果农进行技术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下,有92户果农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建设了136亩老果园改造示范基地项目,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管理。
  这个示范基地由合作社统一投资、运营和管理,争取“鲁担惠农贷”300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统一购买苗木,安装水肥一体化和物联网等设备,高标准建设数字果园。
  示范基地按照4米×1.5米的行间距定植,根据地形划分8块,选优确定8名经验丰富的果农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并签订承包合同,要求从第四年开始,管理人员必须保证每亩5000斤的优质果产量。
  记者在这个示范基地看到,刚栽植不久的苹果树,整齐划一地排列成行,和老果园杂乱无章的密植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还花12万元买了打药机、除草机、施肥机,能大大节省人工。”马春霞以打药机举例说,这个机器一天能打8亩地,而人工一天连2亩地都打不了。
  “这种苹果树第三年就挂果,第四年就进入盛果期,我们从第四年再开始还贷款,压力不大。”身兼沂源县巾帼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之职的马春霞说,这个项目坚持以农户利益为先,从第四年开始按照“七一一一”模式对果品销售盈利进行分配,即:扣除所有成本之后,纯收益按照农户70%、管理人员10%、村集体10%、合作社10%的比例进行分配。
  采取“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也意味着92户果农实现了从农民到“股民”的转变。项目量产后,农户每年可实现每亩800元土地入股收入和70%的分红收入;管理人员每年可实现每亩2000元的基本工资收入和10%的分红收入。另外,超出基本产量部分单独计算,按照收益3:7的比例由合作社与管理人员进行分配,合作社的收入主要用于自身发展壮大。
  责权非常明确的契约,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中庄镇党委副书记李冬说,传统果园种植模式导致地难种、苹果质量差、效益低,南刘庄村党支部引领果农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用金融授信资金建设现代数字果园,探索更新换代、抱团发展、规模经营的新发展模式,打破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原有组织模式,这是中庄镇解决苹果产业“三老”问题的一个新路径。

第二次“苹果革命”

  11月2日,记者在南刘庄片区现代果园数字化控制中心看到,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果园的实时画面,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也通过传感器汇集起来,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现在种苹果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种成片的果园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年纪大的人也能种,无论是套袋子,还是摘果子,都方便多了。”现实的考量是不少果农愿意参与这个项目的原因,这也给马春霞说服更多的村民改造果园提供了颇有说服力的范本。更重要的是,她要带领果农把这个项目做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彻底打消部分村民的顾虑。
  组织模式变了,生产模式变了,管理模式变了,一个全新的现代苹果园区正在崛起。
  中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茜茜说,近年来,中庄镇主动适应现代果业发展新趋势,按照“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的思路,大力发展以矮砧密植设施栽培为主的现代果业,坚持“园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建成了标准化苹果生产基地6处。
  放眼沂源,被称为第二次“苹果革命”的果业振兴工作,以推行现代种植模式、老果园提升改造、新品种引进扩繁为重点,大力探索着山区果业现代化模式。
  在张家坡镇,重新定义果业生产模式产业布局,建立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模式,规范提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完善融资投资机制,精准发力对全镇的果业发展进行全面转型升级。该模式解决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谁来种地的问题,解决了小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最大限度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在西里镇,积极发展果业生产托管,探索建立技术全托管服务新机制,实现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模式向果产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革命性突破”。
  镇级成立技术全托管工作专班,集中精力做好技术指导;组建两个专门团队,解决“种销困难”问题;采取种植、管理、采购、技术、品牌、销售“六统一”标准化模式,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环环相扣的整套苹果产业服务方案,为果品产业提档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小农户参与到产业链中切切实实分享收益。
  果业振兴,效果初显。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11/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