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齐迹
3    4   
PDF 版
· 三山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梦里故乡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诗词中觅春意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3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梦里故乡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3/04
朗读

三山赋

的情思

  □ 孙元礼
  孙锡嘏,蒲松龄的同邑后学。他整理、保护、传播聊斋文化,毕其一生,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清朝的著名诗人,著作颇丰。他曾从洪山启程,涉过淄河,徒步观山赏景,写了一首七绝《登马鞍山》:“对起双峰似马鞍,丹梯直上入云端。东南山势知何似,鹿角莲花任我看。”诗人把马鞍山、鹿角山、莲花山共置一帧图画中,直抒胸臆。站在山顶,极目望远,群山巍峨耸立,横峰侧岭,云雾漂浮叠嶂,巍巍壮观。“知何似”,鹿角、莲花两峰,造型奇特,傲视群峰,首先映入诗人的视野,激发诗人尽情地描摹想象,引人遐思。“任我看”,诗人蘧然一睹辽阔大地,胸襟豁然开朗。“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情怀,一涌而出,喜出望外,倍增豪情。
  除孙锡嘏外,明清年间的一些文人,也留下了题写三座山峰的诗作。明代的冯琦所作《马鞍山》:“天马蒲稍去已久,兹山乃作马鞍状。万里雄风生顾盼,始知身在层峦上。”王衮,也是明代诗人。曾和赵荆石、刘太和、姬去华夏日同登马鞍山。赵等三人“皆兼人善饮,然亦夏复善喘善憩”。王衮却登山如履平地。“穿荆萦滕石径微,飘然独上啸烟霏。平生肠胃无烟火,怪得身轻如燕飞。”怡然自得,“攀危扶险,独余屡先也。”清代王佳宾《游太平山》,其中两句:“夙闻马鞍东南胜,莲花青云叠成三”,把马鞍山、莲花山并句称奇。清朝著名诗人赵执信,住在淄河边的红叶山楼别墅,开窗踮起脚即可瞭望马鞍山,《偶题》脱口而出:“不逐飞龙队后看,玉鞭金络疾于丸。肉生髀里浑闲事,企脚楼窗对马鞍。”
  幸福嵧民间流传着马鞍山、鹿角山、莲花山的故事。是说天上的七仙女,整日在天宫里转来转去,寂寞无趣,于是,悄悄地下凡。她们迷恋人间鸟语花香、人欢马叫的热闹景象,乐不思返。玉皇大帝听说此事,十分恼怒,派天兵天将下界捉拿,结果遍寻无果,空手而归。玉皇大帝把此事告知王母,埋怨王母管教不严。王母情急之下,亲率一千人马,撒网式地寻找,最后把位置定在玉皇庙嵧(幸福嵧)周围。那时,这里一片水泽。王母索性脱下两只鞋子顺手扔掉。奇迹出现了:其中一只浮出水面,随之水花四溅,那只鞋子霎时变成了鹿角山;另一只鞋子变成了马鞍山;而鞋子的一件坠饰莲花瓣变成了莲花山。远望马鞍山和鹿角山,它们的山形相似度几乎达到90%,还真像极了古代老年女人的绣花鞋。
  这三座山是淄川东南山区的名山。三座山峰三足鼎立,成犄角之势,把守着淄河上游的交通要道,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现在已成了驴友们忘情之旅的梦想地。
  马鞍山海拔618米,132 级台阶可登顶。山上原有的玉皇阁、碧霞祠等古建筑早已毁于一旦。现存的建筑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的。山峰西侧山梁上有保留完好的齐兵营。山上有开国将军廖容标、钱钧题词的摩崖石刻,还建立了纪念堂、展览厅、烈士群雕等,是省级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1942年那场保卫战,马鞍山远播英名,烙印青史,在抗日战争中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从淄河岸边望去,马鞍山孤峰突起,危崖陡壁,直上直下,如一扇屏风横在河边。岩石缝隙,探身空中的柏树,虬枝苍劲,历尽冰霜尚葳蕤。它们是当年日伪军用飞机、枪炮攻击马鞍山的见证者;是八路军伤病员及其家属,30余人浴血奋战,弹尽粮绝,27人战死或纵身跳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目击者。鲜血染红了崖石,浸透了行走的脚印,才换来了今天的美好。那场惨烈的保卫战到今年11月9日,就整80 年了。将士为国为民牺牲自我的精神,像一面旗帜,猎猎作响于我们的奋斗之路。
  马鞍山南边,目及所至最高的山峰就是鹿角山。山东边是源泉镇皮峪村,西边是西股村,为淄川、博山的界山。山上有三个峰顶:大鹿角山、小鹿角山、秤砣顶。传说朱元漳血洗山东时,附近村民曾在这里避难。
  鹿角山山势峻拔,与马鞍山遥遥相望。抗日战争期间,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鲁南山东军区到鲁北的清河军区,经过鹿角山下,再去池上的一条重要地下交通线。当时的池上村是淄河流域的重点交通站,北到马鞍山下的小口头村,后入太河,一直向北。这个战略要地成了敌人的眼中钉。1942年3月,日伪军300余人进攻鹿角山。守卫此山的是博山第七区区中队,数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子弹打光后,班长郑启才手持大刀,带领几名战士冲下主峰,与日伪军展开肉搏战,杀敌到最后一息。1943年2月,日伪军又围山进攻,五架飞机轮番轰炸。其中一架被守军击中,冒着黑烟逃窜,在辛店迫降。这次日伪军也以惨败而告终。
  鹿角山“山路欹斜石磴危”。2015年1月,西股村对石阶加固维修。站在840多米高的山顶,环顾四周,视野十分开阔,既可尽览淄川东南形胜,又可遍觑博山东南风光。蓝天下,山峰林立,山谷纵横,莽莽苍苍,烟岚云岫。山下的村庄,隐居在绿树丛中,淄河以及不知名的小河村边绕过。这些地方,远距繁华城市于一隅,既能雅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可享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生活乐趣,甜蜜而又惬意。下山时,兴致颇浓,特地去看一山泉。这个泉眼,汩汩一股清流,约有筷子粗,常年冒水,旱时不干涸,雨季不喷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站在鹿角山顶东望,莲花山一山独秀。它地处梦泉和涌泉风景区的中间地带,酷似盛开的一朵莲花。双井村和南股村、亭子崖村坐落在山脚的东西两侧。山的南边是劈山寨、独山寨、金象山,还有池上和幸福嵧搭界的蟠龙山等高山峻岭,连绵起伏,蜿蜒漫无边际,颇像盘伏的巨龙。
  从亭子崖或者南股村的上坡小道,攀爬到莲花山南面,有一条通往山顶的石阶路。从山崖跟前拾级而上,即可登顶。莲花山顶峰面积不大,且也平坦。有一处坐北朝南的寺庙,香炉里堆满了灰烬,可能有善男信女来这里许愿祷告。站在山顶,梦泉和涌泉景区近在眼前。登莲花山最好是晚秋时节,那时,山的四周,枫叶全都醉得一蹋糊涂,从半山坡到山崖跟前,到处是“枫叶千枝复万枝”,霜染枫叶叶正红。墨绿的柏树和枫树盘根错节,红绿相映,绿的更绿,红的更艳,一片“山青花欲燃”的样子。枫叶霜打以后,才变得红艳艳,叶子透亮透亮的,是晚秋到立冬后的一道亮丽风景。那时,游客如织,想留住这惊艳一瞬。站在这里,饱览五颜六色涂染的秋景,使你目不暇接,其乐融融,会感到岁月是那样的令人陶醉。眼下的莲花山像是穿上了一件大下摆的彩色礼裙,美到极致。待风起云飞,枫叶飒飒齐鸣,莲花山俨然是舞动的神女。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的两句诗,洽好注释了人们滞足于青山绿水,“相看两不厌”的情思。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3/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