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
3    4   
PDF 版
· 突发视网膜脱离的老人保住了视力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花粉过敏,不能承受的“春之痛”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健康
3    4   
PDF 版
3上一篇:突发视网膜脱离的老人保住了视力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3/25
朗读

花粉过敏,不能承受的“春之痛”



  春回大地,草木萌发。本是一年好春光,但因花粉过敏症,导致“看花流泪”“闻花打喷嚏、流鼻涕”,让不少人无法愉快地感受美好时节。

花粉过敏啥症状?

  “鼻塞、打喷嚏,有时候还头晕。”曾女士最近受过敏性鼻炎折腾不轻,不仅难以享受春天的美好,出门还必须带纸,连睡觉都受到了影响。
  有关专家表示,近年来,花粉过敏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花粉过敏人群超过亿人。
  花粉过敏是对某些花粉过敏的统称。据介绍,过敏性鼻炎是花粉过敏的表症,一般情况下,会因为鼻炎导致鼻塞,出现大量的清鼻涕。对于过敏症较重的人群,可能会出现眼角结膜发痒,再重一些的话,还会出现中耳炎、哮喘等病状。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呼吸道疾病外,花粉过敏在皮肤上也常有表现,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等情况。
  “花粉过敏可能导致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还有季节性的过敏性皮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农祥介绍,这些症状大部分位于暴露部位,比如面部、颈部,少数情况过敏症还会从暴露部位扩散到全身,甚至出现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哪些花粉易引起过敏?

  春季盛开的樱花、梅花、桃花、梨花等颜色鲜艳的花基本都是虫媒花。“虫媒花”就是靠蝴蝶、蜜蜂等来授粉的花。这类花大多数鲜艳美丽,有芳香或其他气味,花粉粒通常比较大,再加上经常都是粘成块,既不容易被风吹散,更不可能吹得高,不容易造成花粉过敏。
  春季花粉过敏的“元凶”大部分是无香、无色、无味的风媒花。3月至5月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树木花粉引发过敏,比较常见的是杨树、柳树、松树、柏树、桦树、梧桐、白蜡树花粉等。

为什么会花粉过敏?

  “过敏性体质和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导致花粉过敏。”农祥表示,具有家族遗传相关的特异性过敏性体质,就比较容易过敏。因体质下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异常改变等原因,这些人群也容易过敏。
  环境因素也是引发花粉过敏性鼻炎的原因。工业污染、环境质量下降加重了花粉过敏人群的发病率,而城市绿植种植业和花粉过敏症息息相关,加之大家的防治意识不足,导致过敏人数增加。
  气候条件也是加剧花粉过敏症的重要因素。专家认为,春季的紫外线加上花粉过敏,导致季节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较高。

花粉过敏如何防护?

  专家表示,出现花粉过敏要积极处理,尽管轻症患者会因时间推移,症状得以缓解。但对症状重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喉头梗阻、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
  在容易发生花粉过敏的季节,有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上午九点到下午四五点,这期间是空气当中花粉最多的时候。外出以后,空气中的花粉会粘附在人的头发、皮肤、衣服上,高敏感体质、高过敏体质的人外出回家,要更换衣服,然后洗脸、洗澡等。
  “佩戴口罩、护目镜是阻隔花粉过敏的有效方式。”农祥说,外出时需要佩戴口罩,减少接触过敏物质。过敏性鼻炎患者还要保持室内通风,注意室内清洁,保持一定湿度。
  农祥介绍,有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在需要外出时,可预先服用抗过敏的药物,过敏症状反应比较重的情况下,还要随身携带一些相对急救用的药物。如果出现喉头梗阻、呼吸困难,要及时服用相关药物。
     据《燕赵都市报》


■ 相关链接
你对“过敏”
了解多少?
  
  除季节性花粉过敏,由食物、药物等引起的过敏反应正困扰越来越多的人。
  专家介绍,目前严重过敏反应的常见诱因有几类:第一类是药物过敏,比如抗生素等;第二类是食物过敏,常见的如海鲜、牛奶等;第三类是环境过敏,像尘螨、花粉等;第四类是蚊虫过敏,比如黄蜂等蚊虫叮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鼻过敏科副主任段甦表示,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与遗传体质、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由于一些人不重视、不知晓过敏性疾病相关知识,认为过敏“不严重、不紧急、不致命”,容易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当前普通公众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疾病科普工作还需加强。
  误区一:中西药哪个更容易过敏?专家表示,所有药物都有过敏的可能,不分中药还是西药。
  误区二:药量少更安全,药量多易过敏?专家认为,是否过敏跟药量没有任何关系,可能打一瓶过敏,打一毫升也会过敏。
  误区三:打第一针没过敏,打第二针也不会过敏?专家分析,由于打第一针时,机体产生了抗体,打第二针时可能会产生变态反应,也就是过敏反应。
  误区四:皮试阴性一定不会过敏?专家认为,皮试只是作为过敏反应的辅助检测手段,能够帮助筛除一些产生过敏的可能,但也可能出现皮试假阴性情况。
  避免过敏原是防治过敏的最佳方法,普通公众应明确自身对哪些东西过敏,尽量避免接触或暴露于存在过敏原的环境。      本报综合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3/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