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齐迹
3    4   
PDF 版
· 中国套料雕刻 艺术传人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3/28
朗读

中国套料雕刻 艺术传人
(上)


  刘涛作品《钟馗嫁妹》

  刘涛作品《放飞》

  □ 刘培国

          一
  中国套料雕刻传人,指的是中国玻璃(琉璃)大师刘涛先生。冠以中国二字,彰显套料雕刻是道道地地的中国传统技艺。传人之谓,缘于他师古人、遵传统又不为所囿,独辟蹊径,苦心孤诣,大胆创新民族艺术语言,把套料雕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套料雕刻,也叫套料刻花,是用传统玉雕、牙雕技艺,在玻璃(琉璃)瓶、壶、罐、盘、盅等器物表面,按照设计图,应用浅浮雕、中浮雕、深浮雕、镂雕、透雕、俏色雕等技法逐层雕刻琢磨,去掉图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内层及图案涉及的各层套料,形成不同色料、不同纵深构成的立体、半立体画面。套料雕刻分两套、三套……最多可到八套。
  套料雕刻肇始于康熙年间。其后的清宫造办处时期,均由玉雕的玉匠为主进行套料雕刻。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博山比较出名的套料雕刻艺人有李乃熹、李玖玉、李云祥、仇腾远、袁庆福、乔同远、赵春青等人,著名的产品有大肚弥勒、观音菩萨、八仙人和走兽禽鸟等。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博山美术琉璃厂(以下简称美琉厂)时期,套料雕刻完全脱胎于玉匠,转移到技术工人手上,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繁荣。随着美琉厂闭门关张,套料刻花技工多另谋高就,套料雕刻的传承岌岌可危。

          二
  刘涛的横空出世是一个传奇。
  2009年10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日用玻璃协会主办,全国最高规格的“2009‘博山杯’中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上,出现了参赛者刘涛的名字,这是他在中国工艺美术界首次亮相。这一年,他仅有28岁。参赛作品是一件琉璃白玉色烟壶《群仙祝寿》,采用高浮雕和镂空雕刻技艺,王孝诚大师曾称赞这件作品是鼻烟壶的“巨无霸”。来自全国工艺美术界的专家评委以严苛的标准审视每一件参赛作品。结果出来了,大赛爆出一个天大冷门,刘涛的作品获得第二名,也就是银奖。
  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艺人,初试锋芒就力压千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来路?
  刘涛家住博山西圩太平村。几百年来,这里就是博山琉璃业户聚集地。爷爷去世早,奶奶是美琉厂第一代米珠工人,姑姑是美琉厂刻花组(美琉厂套料雕刻工段叫刻花组)刻花工。奶奶做过琉璃蛋蛋(即玻璃弹子),刚做出来不圆,有一个小把。奶奶说,你想吃冰糕不?想吃!你来磨弹子,磨到10个以上咱就去买冰糕。家里有个手摇砂轮,刘涛抓住摇柄,一手捏着弹子,一手摇动砂轮,冷冷冷地磨,磨得很带劲。磨一会,拿起来看看,还差点事,再摇,再磨,这时候刘涛也就四五岁。
  爸爸妈妈在双山玻璃厂做水响货,爸爸手巧,业余时间在家里做灯工。煤油灯头,汽车内胎供气助燃,粘点琉璃料景。假山上装个凉亭、小桥,做上仙鹤、猴子、竹树,挺细致,卖得挺好。刘涛记得爸爸做得最好的是喜鹊,有10厘米那么长。那时候灯工烧煤油,烟熏火燎,整天熬夜,爸爸眼睛很快不行了,只能罢手。
  妈妈告诉刘涛,他还不会走路,抓在小手里的不是玩具而是笔,总想着到处抹划。大一点,就追着妈妈画个小汽车,再比着画。后来就是看小人书,特喜欢《西游记》、孙悟空。没有纸,就画在一块水泥板上,粉笔画完了用笤帚扫净,再画,天天画。上学以后,走姨家、舅舅家,先找书,别的小孩出去玩,他自己在翻小人书。
  上了初中,刘涛深受日本卡通漫画影响。小人书的叙事性加上卡通的现代感、漫画的夸张手法,激发出他运用复合方式创作的冲动。没有老师辅导,自己摸索着构图、绘制,在校园壁报栏里贴出了一组漫画,表现校园生活文明规范,以崭新的绘画形式表达最具体的内容,是这个学校最早出现、最优美术水准的学生系列漫画作品,远远超出手抄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高中毕业时,家境一度窘迫。奶奶瘫痪在床几年,爸爸只能辞去工作伺候,家境日益拮据。是上大学,还是先顾家?刘涛选择了后者。当年博山有两个市级三好学生,刘涛是其一。上大学会加重家庭负担,刘涛索性中断学业,下来干活帮助爸爸养家。他考上了大学又狠心放弃。

        三
  2000年7月,刘涛去大通陶瓷琉璃有限公司(以下称大通公司)试工。公司刚成立一个琉璃雕刻项目,只有王春云女士带着两个刻工,缺少一个设计人员。
  张敏总经理一见,说,这么年轻啊?你会画吗?刘涛说,会呀!就递给他一个瓶子,一幅白描手稿。你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图案画到瓶子上?这是套料雕刻的第一道程序,围着瓶子画一圈底稿,让工匠比着刻。刘涛见白描设计稿挺简约,说,这个应该没问题。
  不到半个小时,就把画完的瓶子拿给张总,咦?张总有点吃惊,才半个小时就画完了,还画得这么好!行行,你下午就来干吧!
  半小时,刘涛通过试用。
  刘涛当时想,这工作很简单嘛!我画一个瓶子用一天,他们雕刻一个瓶子得一个月。自己也不忙,看着他们画。有时候看出问题,也过去比划比划,这个地方不到位,再怎么强调一下,等等。这样画了不到两个月,张总说,想不想刻个瓶子试试?刘涛说,这我真不会干。张总说,他们也是不会干,试一试,学着刻!
  刘涛记得,几乎没有任何过程,他就把一件作品做完了。一件鸡肝石山水琉璃将军罐,图案已是相当复杂。盖子没有图案,他自己设计了一个花卉,很搭。
  有了第一件作品,张敏又拿出一件好点的瓶子,套料的,硕大的白套红天球瓶,让再刻一件这个。
  当时刘涛年轻,19岁,臂力有限,这件天球瓶挑战他的手劲和对工具使用的娴熟程度,做起来稍微有点吃力,还好,雕了一个缠枝牡丹,接着被人买走。
  刘涛再一次庆幸自己的选择。去上大学,未必像现在做琉璃这么顺。没想到的是,中断学业以后竟然直接与琉璃面对面,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这是不是命中注定?刘涛自己也极度好奇,套料雕刻好像天生就会。
  懂行的人就纳闷,刘涛第一件雕刻作品就做得这么好?光细地子的功夫,在美琉厂没有两年是出不了徒的。
  细地子,就是按照设计稿把琉璃套料多余的上层部分磨掉,露出最底下一层瓶体,把它打磨平整的过程。细,形容词,细腻光滑意,博山方言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形容词动用。细,用作动词,把地子打磨平整的意思。细地子不过关,地子难免坑坑洼洼,画面效果可想而知。大块面的地子相对容易打磨,很小很旮旯的地子处理起来特别费劲,考验作者的耐力和智力。行家说,第一件作品的地子咋就这么平整均匀?刘涛说,我没有感觉,心里边就是这个样子。

          四
  刘涛的压力也大了起来,他不能指望几个十几个熟练的画面重复设计。
  面对第一个十字路口,还是得益于自己的绘画基础,在不知道自己做什么的时候,大量攫取外来资源,包括去买国画书、绘画教程、玉雕、牙雕大全。博山新华书店不能满足,他跑到淄博市新华书店。找到一本好书很不容易,他在那里泡一天,整个翻一遍,掂量手里的钱,斟酌要买哪几本。书房堆积了几百本参考书,通过阅读自己模仿,放弃,再模仿,再放弃,最终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设计与表现技法。
  眼见着,大通公司的套料雕刻出现了一瓶难求的境况。
  在不断地学习和感悟中,他对因材施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材施艺,源于玉雕工艺要领之首——因料适艺。通常来说,玉雕艺人都是在既有玉料上构思创作,套料雕刻也一样,一般都是在烧制完成的现成琉璃瓶(盘)上展开创作。玉雕无定型、需想象,套料也是。琉璃的料性、颜色、形状的最大限度运用、巧用,是设计构图、进行创作的基本依据和条件。一个作品需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得去研究,去发现。变因料适艺为因材施艺,别小看把“适”改成了“施”字,创作者瞬间由被动转为主动。
  因材施艺概念的建立,让刘涛掌握的所有套料雕刻技艺一下子找到了统领。
  这个艺术理念的升华,刘涛要感谢一个人,就是他的恩师——张维用先生。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3/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