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健康周刊
3    4   
PDF 版
· 看起来减肥的食物 实际却越吃越胖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虾芒果贝类是最常见过敏原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2版:健康周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看起来减肥的食物 实际却越吃越胖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8/30
朗读
国人食物过敏研究结论发布:
虾芒果贝类是最常见过敏原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英文周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不同人群食物过敏的研究论文,首次对我国不同人群的食物过敏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为未来建立符合我国不同人群实际情况的过敏性食物清单提供了坚实保障。

过敏食物清单

  系列论文共五篇,重点介绍了2020年在我国江西省所做的过敏性调查,共发放21273份食物过敏筛查问卷,涉及11935名成人和8856名儿童。
  结果显示,5.8%受访者报告了对食物的不良反应,4.3%报告了食物过敏,经医生诊断的食物过敏只有2.2%;常见过敏原食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虾、芒果、贝类、鸡蛋、鱼、牛肉、牛奶和羊肉,以动物源食物为主,与欧洲以花生、大豆为主有差异。反应则以皮疹为主,占63.7%;20.6%报告了口腔过敏症状。
  还有一篇着重荟萃分析总结了2000年至2021年几大英语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国人食物过敏的24项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中国不同人群自我报告的食物过敏流行率为12%,而医院诊断的流行率仅为5%;男性和女性的食物过敏流行率分别为9%和10%。以时间划分,2009年至2018年,食物过敏的流行率为8%,高于1999至2008年(5%),这表明中国食物过敏的流行率正在上升。

过敏状况分析

  从荟萃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过敏状况有差异,华东地区高于华南和西南。
  以年龄划分,4至17岁儿童的食物过敏流行率最高,为10%,其次是成年人(7%)和婴儿(6%)。
  以食物类型划分,27%过敏者对螃蟹和鸡蛋过敏,22%对牛奶过敏,19%对贝类过敏,16%对虾过敏,16%患者对水果过敏(芒果占15%),15%对鱼类过敏。0至3岁的婴儿对牛奶过敏的可能性大于其他食物,水果过敏在4岁以上儿童中更常见。

严格避免摄入

  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食物过敏流行率上升,主要与我国的医疗诊断水平上升,越来越多的过敏反应被纳入需要治疗的行列,以及医保覆盖率、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上升等相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也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家日常可接触、可尝试的食物种类丰富了很多,这也导致过敏率上升。”
  食物过敏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没有根治方法,预防的唯一策略是严格避免摄入。因此,在预包装食物上标记过敏性食物和食物成分,将在保护食物过敏个体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作用。我国食物过敏的研究相对滞后,过敏者人群特定过敏性食物的阈值剂量也尚未确定,基于食物过敏消费者的具体饮食调查数据也有所缺乏。钟凯表示,未来应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并在食物产业中做好常见过敏原及其剂量的标识,将有助于民众规避过敏性食物、避免疾病风险。同时也为未来研究各类食物过敏原的阈值数据提供了可行方案,为消费者确定“吃多少不会过敏”、为食品从业者明确“在食物中的过敏原最低残留量是多少需要明确标识”提供了依据。

这些措施
可避免食物过敏

  1.重视婴儿阶段的食物摄入。一方面,应关注父母过敏史,父母过敏的东西,给婴儿初次接触时需适当控制、观察,但不能绝对禁止。另一方面,早期尽量母乳喂养,加入辅食时,不要一次性加入多种食物,需要一种一种添加,以便及时明确是哪种食物导致的过敏。
  2.怀疑有过敏症状,及时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测试,不要讳疾忌医。
  3.有明确过敏症的人群,一方面需要忌口,避免接触过敏原,另一方面也需要常备抗过敏药物,出现症状时及时吃药遏制。 据《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8/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