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  副刊
3    4   
PDF 版
· 南风吹雨落叶飞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9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9/09
朗读

南风吹雨落叶飞



  南风吹雨落叶飞
——赵执信纪念馆游记
  □ 张修东
  从博山老百货大楼步行二十分钟,或者坐两站公交车,就可以到达位于博山区中心路东首的赵执信纪念馆。
  到博山,不得不去两个地方,一是颜文姜祠,另一个就是赵执信纪念馆。
  颜文姜祠是为纪念心地善良、孝侍当先的颜文姜而修建的古建筑群。相传,颜文姜进得家门“冲喜”不成反当寡妇,生活艰辛,婆婆刁难。她每天还得行走十几里山路,挑着尖底筲往家里担水。数九三伏,从不停歇,感动天神,赐予神鞭放入水缸,从此省却辛苦。水缸流出的泉成灵泉,泉出于室内,流成的河叫做孝妇河。“万事孝为先”,不仅感染身边百姓,更是感动天神,孝悌故事流传至今。
  站在巨型石雕颜文姜像前,她俯瞰众生,不再为缺衣少水担忧。
  赵执信,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诗论家、书法家。他14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喜爱写作的我,也想沾点文字写作的豪气、灵气,添点底气、运气。一直盼着能来这里瞻仰,一直没能成行。这次,由久居淄博的继文大姐引领,和妻女一起,终于如愿以偿。
  跨过一座石桥,著名学者刘聿鑫题写的“赵执信纪念馆”映入眼帘。纪念馆北依荆山,下临秋谷,山岩叠嶂,泉水潺潺。及至中秋,绿叶开始泛黄,飘忽飞速落下,俨然“落叶将飞雨”。
  进得大门,迎面是摩崖石刻“秋谷高风”,山体奇峻,字体遒劲,二者天然融合。落款是赵执信的晚号“饴山老人”。据说这四个字是从书法家的书法帖中撷取出来的。旁边一块奇石上刻着“因园”二字,进门,便是赵执信故居。
  走在三曲桥上,池塘中有一撮荷叶在飘摇招手,几朵睡莲懒洋洋地点头示意。“饴山谈龙”的巨大石雕影壁倒映水中,自然成趣,增色不少。饴山老人有部书叫《谈龙集》,“饴山谈龙”应是来源于此。石雕影壁背面是赵执信的生平传略,不过历经风霜侵蚀,已难见真容。
  站立于影壁前,九曲回廊尽显,亭堂台榭格局铺陈,奇石林立,颇具特色。远眺荆山,草木旺盛,芭蕉茁壮,一幅苏州园林风格。
  漫步因园,来到故居,大门两侧立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与昉思听曲竟被罢官曾自比伤弓断燕,同贻上论诗独成妙解至今想抵掌谈龙。”上联中“昉思”是赵执信好友、清代剧作家洪昇的字,下联中“贻上”则是“神韵说”的倡导者王士禛的字。上联反映赵执信因与洪昇一同观看戏剧《长生殿》,以致断送功名到白头的伤心事;下联反映赵执信坚持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主张,与王士禛展开论争的事。一副楹联,点明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段阅历。
  我想,之所以到现在人们还记得这位诗人,是因为他的“诗之中要有人在”“诗之外要有事在”的诗观,以及知民苦、解民情、为民呼的现实主义诗篇。搜寻饴山老人的诗作,感受南风吹雨,感味人间疾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南风吹好雨,与我忽同来。野色一时活,岚光四面开……”赵执信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与因园背靠背的是范公祠,它依山而建,古朴典雅,范仲淹幼年在这度过,他的忠孝友悌仁爱精神感动博山人。“山高水长”的石影壁,一池如珠的“范泉”汩汩冒出,长流不竭,滋润博山大地。
  走出因园,返回三曲桥,女儿说了一句:“爸,这只小猫,从咱进门就一直跟着呢。”这时,我才发现,一只黑白相间、活泼可爱的小花猫就在脚下,柔情双眼好似没看够来这里的几个人。是因园养育了它,它眷恋这片热土,懂得感恩呢。
  月影天香又中秋
  □ 德喜
  中秋佳节总是与团圆和月饼联系在一起。圆圆的月饼,最能代表中秋。“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这冰壶,就是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了。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渴望月饼的心,到了中秋,就成了一只振翅飞翔的鸟儿。少时,月饼品种单一,最常见的月饼是冰糖馅的。乡间生活艰辛,只有到了中秋才能吃上月饼。月饼用牛皮纸包着,外面渗出诱人的油渍,香得馋人。我眼巴巴地盼着太阳快点落山,因为晚上奶奶祭月之后就可以美美地吃了。盼着,熬着,终于在我来来回回咽了不知多少口水后,圆圆的月从山脊升起,把王维的泼墨山水泼在我们身上。香火燃尽,祭月完毕,奶奶一声令下:“馋坏了吧!快拿去吃吧!”这简直是天籁啊,望穿秋水的心早就忍不住了。奶奶笑着把月饼放到我嘴边,我轻轻咬一小口,里面点缀着五仁和青红丝,小心地把青红丝揪出来,一点点吃,生怕一下就没了,吃得小心而奢侈。那时,我喜欢拿着半个月饼从街头逛到街尾,特意把冰糖咬得咯咯脆,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有好吃的月饼似的。
  有星星做伴,小孩子们吃了个满心愉悦。月光下天井里堆放的玉米、谷子,屋檐下的串串红辣椒、柿子饼似乎也更显情趣,惹人怜爱。
  夜风轻拂,天边的云轻盈地悄悄远逝,星星簇拥,月挂天际,清光如一泓恬静的水。爷爷的老酒晃一团波光,没有夜光杯的酒依然醇丰。爷爷端起酒盅,将丰收的乐趣、辛勤的汗水、团圆的喜悦注入酒杯。顽皮的我总是拿筷子往爷爷的酒盅里沾酒,煞有介事地啜饮,爷爷笑,我也笑。爷爷喝得很慢,抿一口,还得回味一下。月圆的夜醉醺醺的。喝了酒的爷爷,忽然说起年轻时和奶奶的一段段往事,说得眼睛泛潮,内心温热。奶奶听得脸上的皱纹里蓄着温情的波。
  天井里的谷子小山似的堆起,此时,月光如水般温柔,照得四周雪亮雪亮。那时常唱的一首歌歌词是:“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母亲是难得闲下来的,一大摊子的家务活儿要做。我更喜欢偎依在父亲身边,吃着甜甜的月饼,听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喜欢听父亲生动活泼、抑扬顿挫的调子,那种天下父母都会用的调子,既便早已熟听百遍,对故事里的每一句都熟烂于心,也仍百听不厌。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微凉的夜风吹拂,父亲几次敦促我上床睡觉,意犹未尽的我用脑袋拱着他:“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在父亲的一再催促下,心有不甘的我几乎是被父亲捉到床上去的。带着无限好奇的遐想,那晚,我梦到自己飘入月宫,嫦娥姐姐冲我甜甜地笑……月圆的夜真是令人神往。
  月到中秋分外明。皓月当空,圆月是乡情的寄托,正如白居易诗中写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还有李白的《静夜思》,都早已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壁。夜半醒来,看到明月想起妻子的,这是李白;明月夜,短松冈中思念亡妻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想到第一次离家的中秋晚上,我的泪腺潴满了乡愁。在青岛八大关的那片海边,圆圆的月从海平面升起,洒下万顷银辉,泼在我的身上,以及海滩上。海浪拍打高高崖壁,边角摩挲海浪发出一种丝绸之声。被月光镀亮又被阴影涂暗了的海浪波,看上去有一点冷。我不觉抱拢了裸露的胳膊,轻轻吟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来。你喜欢这几句吧?“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那个晚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吟这首诗,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一解乡愁。
  秋和月最般配,白月光下,吃点香甜的月饼吧。“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月,让我们有了深情的仰望。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你在哪里,总有一轮明月属于你。就让我们伴着清凉的夜风,枕着共天香的月影入梦吧。
  梦之境

□ 卞奎


梦中的歌
突然 中断了

醒来时
心生怅惘

很想———
再回到梦里
重新走一遭
那条熟悉的老路

回到故乡
携手青涩时的玩伴

肩并着肩
一起朗朗读书
一起悠悠唱歌
一起欢笑
一起哭泣

歌声 飞向海边
旋一番浪涛回忆


你在豪雨中
拥抱于水的
热情

你就像是个
孩子
在母亲的怀中
淋浴

久旱的大地呀
每一滴都在吮吸

每一棵花树
都在接受滋养
痛痛快快地张开
双臂

这是一场
淋漓尽致的感恩大戏


观画时
你细细揣摩
你会在色彩中
听到音乐

那线条的流淌
自有它的旋律

花开的嫩苞
是音符的跳荡

紫的色调
融红与绿的和弦

大漠与孤烟
唱圆号的悠远

最是那销魂的抽象
凝聚着心灵深处的交响


牵来第一缕秋风
从容去抒怀

还带着夏日的
汗腻的暑气

树上的知了
还在鸣唱
草丛的蛐蛐
还在斗劲
大田的玉米棒
摇动着胡须

初秋的脚步是轻盈的
像是在营造
梦幻交织的序幕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9/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