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 谁持彩练当空舞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一碗茶汤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一碗茶汤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11/11
朗读

谁持彩练当空舞



  谁持彩练当空舞
——淄河的桥
  □ 孙元礼
  淄河,发源于莱芜常庄乡大英章、小英章支沟,流经博山、淄川、青州(界河)、临淄,于广饶县入小清河。几千年来,祖祖辈辈不知多少人和这条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铭刻着书之不尽的记忆。
  单从过河来说,就有讲不完的故事。没有桥的年代,挽起裤腿,蹚过河。建桥之后,自驾车飞驰而过。或者骑着便车,或者悠闲漫步在桥上,聆听清脆的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远望排兵列阵的千岩竞秀、绿树东遮西掩的红瓦房舍,沉浸在目酣神醉的景象中,放任那颗浪漫的心在五彩斑斓的画面里寻寻觅觅。


  淄河长约150多公里。河上架设了若干座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形状各异的桥,连接两岸,承载着老百姓的希望和梦想,刻蚀着岁月的风雨沧桑。
  从淄河发源地顺流而下,建在莱芜小英章村西北角河沟上的小桥,为淄河第一桥。这座桥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桥基,石块干垒,一个低矮的桥洞不足1.5米高,宽1米左右的水泥板横跨在河沟上,只供行人过往。
  小桥的不远处,就是淄河的源头——碌碡山东麓。那里“清泉石上流”“山如碧玉簪”,一阵阵清风摇曳出一幅幅错落交织、浓淡相宜的自然景观图画。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浸润在诗意弥漫的山水中,领悟着生活的快乐。


  淄河上最早的一座铁路桥,建在临淄刘家终村,凝固着一段屈辱的历史。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强占胶州湾。1899年,开始修建胶济铁路,建了这座铁路桥。日本侵略者曾在1914年、1938年两次占领胶济铁路,在桥的两头修筑了碉堡。德国和日本通过胶济铁路,把掠夺的铁矿石、煤炭等源源不断地运往青岛,然后装船出海。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10月25日,胶济铁路经营权才回归中国。
  这座桥的不远处,沿淄河岸边,红螺山、青龙山、牛山等群山连峰,旁边是天齐渊公园。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客登上铁路桥。回顾往日遭受的凌虐,胸腔涌动着悲壮的情怀。这座桥历经120多年,桥面上的枕木、铁轨、护栏、铁板还算完好。它饱经风霜,见证了侵略者的铁蹄践踏。2010年,淄博市政府在桥头旁边立标志碑,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淄河上最具观赏性也是最大的公路桥,是广饶县稻庄镇红旗路与淄河交汇处的淄河大桥。桥总长近550米,宽近40米。这座大桥的桥面上建设了4座观景平台,站在大桥上,孙武湖绮丽风光尽收眼底。桥栏杆两侧,刻有《三十六计》的人物浮雕。从第一套《战胜计》的“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到第六套《败战计》的“连环计”“走为上策”,每一幅图案都独具匠心,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奇特风趣,极富装饰性。傍晚,夕阳沉到平阔的极目处,璀璨的灯光落入湖水,轻风吹皱水面,大桥的倒影变得动若游龙。熙来攘往的人们,尽情享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的奇丽画面。


  淄河最密集的桥,在博山区泉河头村至淄川区大口头村一段。
  从鲁山脚下,池上村、小峰村一带奔泻而来的河水,称为东淄河。从石马、南博山、夏庄汇集而来的河水,称之为西淄河。东、西淄河在泉河头村北交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淄河。
  东、西淄河并流之后,水量增大,汛期,狂荡无羁,从泉河头村到大口头村弯了一个S形,冲出了一条千嶂对峙的大峡谷,是整条淄河中,河水冲撞最激荡、河岸美感最丰润、历史底蕴最深厚的一段风景线。这就是《水经注》上说的“莱芜谷”。(“淄水经莱芜谷,又北迳马陵。俗称长峪道。”)河西岸依次排列着陡峭的二郎山、封山、岳阳山。河东岸,三台山、孟良台、马鞍山由南到北,临水耸立,竖起一道嵬峨的屏障。淄河在峻峰险山中左冲右撞,遇巉岩峭壁,水石轰然相击,浪花飞卷,珠迸玉碎。平缓处则波涛起伏,浩浩荡荡。淄河既有大江奔放之势,也呈舒缓柔情之美。
  在这不足10公里的河道上,架设着7座桥。泉河头村北越过淄河的泉河大桥、源泉村东的源泉大桥,这两座桥是博山去鲁山、池上的必经之路。顺水下行,郑家庄大桥挺立在三台山下,附近的一段景区,游客称为淄博的“小甘孜”。走过郑家庄,进入淄川区境内,莱芜故城的城子大桥豁然映入眼帘。城子大桥附近有齐长城遗址、赵执信“红叶山庄”、齐国总兵府旧址、传说孟姜女殉夫投水处等历史遗迹。依次往北,有孟良台山脚下的镇后大桥,矗立东石门村、西石门村之间的石门大桥。淄河到这里,汇入太河水库。静卧粼粼碧波之上的是淄(川)幸(福)路的口头大桥。


  1955年之前,淄河口头段没有桥。在枯水季节,附近的村民支起一磴一磴的石头,两石之间70公分左右,也叫迈石桥。过河时,小心翼翼踏着石块,一步一步地走过去。如果一脚踏石不稳,身子一歪,掉入水中,衣服湿透。水浅,不会危及生命;但水泡的那个滋味,那个狼狈相只有自己知道。
  在没有桥的洪水期,如有急事过河,对于一个不识水性的人来说,难于上青天。正如李白诗云:“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口头周围,离淄河稍远的村庄,许多老百姓都是“旱鸭子”。如果非要过河,都选择东石门村和西石门村之间的河段。淄河冲撞到孟良台山脚下受阻,掉头向北,就进入这段河道。河床宽大,河底少坑洼,水流平稳。过河人在下水前,打听好过河的路线,祈祷安全过河。下水后,顺着水流的方向,走一条斜线。有时一脚掉进洼处,水漫胸膛,莫要慌乱,看准上岸点,继续前行。如果云影罩着水面,涌动的浊浪更显得凶险莫测。水路不足600米,总觉着漫长无边,几乎是脚不着地地漂到对岸。如果水深过胸,就有水性好的人护送。这些住在两岸,从小在水里泡大的人,俗称“沙里趴”(一种钻在沙里的小鱼)。过河时,护送人抓住被送人的一只胳臂;但不允许被送人抓护送人,这是禁忌。过河后,有钱就给护送人,没有钱,护送人也不索要,权当是积德做善事。即使这样,惊险时有发生,每年,总有人被洪水吞噬生命。
  最难忘的是,那时的淄河,除洪水期以外的季节,鱼、虾、水草、鹅卵石,一眼看到底。水边的沙滩,细细的沙粒,晶莹剔透。挺拔茂密的杨树林,给河岸镶了一道翡翠边。春末秋初,晚霞铺满淄河的时候,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河边,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漫步。最有兴趣的是捉鱼抓虾抠螃蟹。鱼的种类真不少,沙里趴、泥鳅、小鲫鱼、黄鳝、白梢子、红翅、鲇鱼等十几种。小孩专摸沙里趴,因为这种鱼钻在沙里面,膨胀了小孩的好奇心。更令人开心的是,如果谁捉到了一条鲇鱼,孩子们就围上去,捋着鲇鱼嘴上的胡须,“嘎嘎”笑得前仰后合。可惜,青山河水依旧在,时光不回头,过去的光景成了埋在心里的童话。


  1956年,口头乡在河道上修建了一座木桥。用木头制作的高杌子充当桥墩,杌子上面铺上木板,用铁钉固定。木料全是红松,遇水不变形。到了汛期,拆掉;过了汛期,重建。虽然简易,却为百姓消除了冬春蹚水的寒颤。
  到了1963年,口头人民公社把木头桥改建成了铁管桥。用石头砌的桥墩,上面铺设铁管,用铁丝捆绑结实,平整不露粗缝,一直延续到1966年。
  这一年,口头人民公社在原铁管桥旧址上建了一座拦河坝。坝高3米左右,长近200米,把上游的淄河拦腰截断,形成了一片湖。春夏秋冬,人们就从大坝上通行。雨季,咆哮的洪水越过大坝,倾泻而下,连成一段“一”字形瀑布,似雷轰鸣,不亚于名瀑的壮观。后来,随着太河水库修建,水坝又接连发生了几起溺死事故,便把水坝炸掉了。
  炸了水坝之后,修建了一座水泥板桥。规整的条石砌就的桥墩,12个桥孔,铺设水泥板。这座水泥板桥建起之后,老百姓喜笑颜开。竣工的那一天,上千名老百姓,扭秧歌,吹喇叭,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兴高采烈地参加剪彩。从此以后,桥上不仅行人,更重要的是公交车可直达幸福嵧;还能跑货车,解决了货物进出山的难题。
  后来,淄(川)幸(福)公路升级改造,口头大桥在原址上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桥面拓宽为11米,北头连接口头西山,南头延伸到马鞍山景区进山门的跟前。桥面两边立护栏,安装太阳能景观灯,桥两头各有一对石狮镇水守固。2008年10月1日正式启用,之后,改名为幸福桥。
  仲秋的一天,朋友相约去马鞍山一带游玩。车行驶在斗折蛇行的山路上,蒙蒙细雨一直敲打着车窗。进入淄川东南山区,过幸福桥,来到了马鞍山下。车在桥头小广场上寻找车位,费了几分钟的时间。站在桥头眺望,远山依然如黛,云雾随着山势起伏缠绕。桥上两边,只见挨挨挤挤红、黄、灰、黑、浅绿各种颜色的雨伞,擎立在空中。桥下湛碧的水面,雨点淅沥落下,即刻泛起细细碎碎的水花。群山环峙,一片绿水溶溶。幸福桥横跨水上,飞架南北,其宏壮的气势,真如《阿房宫赋》里的名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11/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