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齐迹
3    4   
PDF 版
· 村头那几簇秸秆垛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生活不会重来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征稿启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生活不会重来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11/17
朗读

村头那几簇秸秆垛



□ 张修东
  我每年居住时间最长的煤矿社区,紧挨着农村,农作物的成长一季接着一季,四季分明不说,时令的节奏追赶着日月,携手走过每一个灿烂的时日。
  季节的运行中,麦穗谦虚地低下头颅,农人落实收成,散落一地的麦秸有了与大地亲吻的机遇;玉米龇牙咧嘴笑出声来,农人将它们收拢回家,剩下几株秸秆迎风招摇,像个个持枪的哨兵守卫着村舍;豆子地里那成串的豆荚,身披黄衣裳,肚囊鼓胀,农人磨快了镰刀,将豆荚豆秸一起接回家;还有那些地瓜,将大地撑得松散,一嘟噜一嘟噜等待现场验收……到田地里走走,呼吸几口新鲜空气,真的很接地气;到小道上逛逛,听听落叶的窸窣,还有那些在田间地头矗立着的枯枝朽杆不断发出的吱吱呀呀的摇曳声。
  人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重在心随境转。秋末初冬,我更喜欢到村头的场院落落脚,看看那相互簇拥着的秸秆垛,心中不免产生许多怀想。如果赶上有一层霜的抵达,那就更完美了。昨夜冷冷的雾气铺天盖地将秸秆垛上上下下抹了薄薄的一层白霜,让它们平添几许沧桑。
  从城市里宽畅的八车道走来,回到农村的窄小环村路,虽然显得有点憋屈,但丝毫没有影响我探望村头那几簇秸秆垛的心情。进入麦苗青青的原野腹地,走不多远,片片绿色使我神清气爽,好似看到了季节的轮回,有点冬去春来的冥想。
  走着走着,踏入那块废弃的场院,回头的一刹那,我好似见到了一位失踪多年的朋友,又好像梦里回到了童年,在那里呆立了好久。
  记忆中,秸秆垛星罗棋布于村庄的墙角旮旯,不像现在这样稀稀拉拉的。我的面前,三五成捆的玉米秸秆紧紧地围拢牢靠一棵杨树,毫无次序胡乱堆立、簇拥着,相隔不远,个个似防震棚的模样,头顶尖尖的,底下铺散着。外面严严实实,里面空空荡荡,挪开一簇秸秆垛往里看,估计能盛下三五个小朋友。冥冥之中,好似老家我那个自家兄弟被我发现后刚刚逃离,一溜烟的工夫已经跑出老远。
  那个自家兄弟与秸秆垛有关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一次,他连续几天没有做完作业被老师找到家里,大娘一气之下,用笤帚疙瘩打了他,把他训了个狗血淋头。守着老师,兄弟觉得面子上受不了,甩开袖子,哭着跑到村外。
  在大娘看来,这个家里年龄最小、连杀鸡都不敢看的孩子胆子最小,估摸天一擦黑就得往家转。可眼看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也不见兄弟回家。一家人找遍了同学家、水电屋、看林房、小机井……万般无奈,由村外喊着兄弟的乳名回村。这时,兄弟揉着惺忪的双眼,哼哼唧唧答应着,从秸秆垛里钻了出来……打那,大娘逢人便说,再也不敢训这小子了,黑天了,找不着他,快把人急疯了。大娘后来跟我母亲说,要是那天真找不到他,她也不活了。
  自打体会到村东头那几簇秸秆垛能藏人,既好玩,还能让大人担惊受怕,兄弟有事没事就去那里,陶醉于那种类似打了胜仗的成就感,有时一个人在秸秆垛里不带声响,能圪蹴一个下午。兄弟对我说,还是那里恣,愿意想啥就想啥,愿意看啥就看啥。
  说起愿意看啥就看啥,有一次,他窥见村里一对相好的小情侣躲在秸秆垛里亲热,觉得新鲜,不只对沿途遇着的人讲,回家还给大娘说,最终结实地挨了大娘一巴掌。
  久远的记忆翻腾,雪夜捉迷藏藏进秸秆垛的一幕仿佛出现在眼前。这个夜晚,不需月亮姐姐献殷勤,只有雪映的光亮就够了。拨开白雪覆盖的秸秆,一头钻进秸秆垛,只要不答应伙伴的问话,小伙伴即使挨着秸秆垛找,也大都以失败告终。有个雪夜,小伙伴已经找了好久,仍不见动静,年龄大些的只好诡计多端地大声说:“不玩了,回家啦!”这时,兄弟才从秸秆垛里钻出来,还得意地说,雪掉到脖颈里,凉飕飕的,我忍着,一直不出声,你就找不到我。实际上,他就在小伙伴找过翻过的秸秆垛里呢,你说藏得有多严实。
  谁家的家什,谁认识,关键是自己亲手拾掇的;谁家的秸秆垛,谁清楚,关键是自己亲手垛置起来的。可是,雪后的秸秆垛,穿着差不多,个头差不多,长得样子差不多,寒风一吹声音差不多,就不好辨认了。有一年冬天,我和家人去十几里外的村子送出嫁的本家大姐,回来时叔叔哥哥都喝得酩酊大醉,连手推车也摇摇晃晃。只顾借着月光走,看着大雪覆盖的秸秆垛熟悉,走了一段又一段,总觉得快到家了,结果是走反了方向,让家人挂念。
  别看秸秆垛在家里或者场院里矗立着挺舒服、挺威武,可是往家里或者场院里运输,却是麻烦又费时的,沉倒是不沉,就是虚蓬,不好运输。掰完玉米后,往家里运这些秸秆,我是有经历的。那时父亲在矿山上班,越是忙秋,越要照顾家里土地多的工友,自己保勤在矿,不能回家帮母亲。每到这时,正在镇上就读的我们弟兄仨,为难得不得了。记忆里,总是本家二哥麻利地干完自己的活路,天再晚也要帮着把地里的秸秆用小推车运回来,整齐地码放在我家院子里。看着秸秆成堆、玉米成垛,一颗挂念的心总算收了回来,母亲也才在大半夜吃顿安稳饭。从此,做饭才有了“柴火”这个源头。
  玉米传入中国几百年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淀粉、酒精、制药、食品离不了它,据说以玉米为原料的工业产品就有好几千种,玉米全身是宝,可谓用途多多。这一点,从农村出来的我深有体会。
  我的老家在山东莱芜,属于半丘陵地区,多少年前“以粮为纲”的年月,尤其是1981年我做煤矿工人前,一直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只照着庄稼使劲,不像现在,村民种姜种蒜并且成为产业,也发家致富了。指望粮食丰收,就得多种地,于是,整个秋季,田野茫茫,绿野苍苍,房前屋后,青苗林立,果实丰硕。打的粮食多,同步生产的秸秆也多,除了喂牛,就是烧火做饭了。秸秆在田野里、家院里待上多半个冬天,最终干枯烂掉,大队里看着心痛。记得有一段时间,大队组织人员将薅来的草、过过铡刀的秸秆与泥巴混在一起,先是沤肥,之后生产沼气,物有所用。
  秸秆垛,垛在家里,用起“柴火”来方便,但是烟熏火燎的场面,多少年了,仍留存在记忆里。记得一位诗人写过秸秆垛的诗句,其中就有“一家一户一把火,一村百户千里烟。黑蟒条条向天舞,赤龙袅袅依地蹿……”的句子,确实是真实写照。秸秆垛竖立在院子里或者是墙角处,最担心的就是过年。家里人从来不让我们在秸秆垛跟前玩滴滴金、放鞭炮,因为一丁点的火种,都可能形成燎原之势,将秸秆垛和房屋毁于一旦,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
  老家的记忆留存心底,不曾遗忘,到煤矿四十多年,与煤炭打交道三十多年,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地面上有绿庄稼,地面以下有“黑庄稼”的庄严和神圣。都是开采、收割,却是殊途同归,这应该是秸秆和煤炭命中注定的归宿。
  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上午见到秸秆垛前,就觉得,秸秆垛应该成为历史了,实则不然。它不仅没有淡出人们的生活,而且还在扮演着重要角色。
  打身边走过一个村民,我问秸秆是不是新添了用途,他笑了笑,觉得我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似的,然后说,是喂牛的饲料啊。前几天,我和妻子在落满树叶的乡间小道上走,就问过捡拾树叶装入尼龙袋子的老农,他说,存起来,冬天喂羊。
  我知道,这几年矿区附近的农村社区,全部使用了天然气,开关一拧,蓝莹莹的火苗跳跃着,就把饭菜做熟了。我还知道,即使是农村,家家户户住上楼房,供应了暖气,烧秸秆做饭炒菜、炊烟袅袅升起也早已成为历史。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在我的心中,秸秆垛是一种生活符号、文化符号,还是家乡的象征,只有秸秆垛在,那一缕一缕的乡愁才能复活。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11/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