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齐迹
3    4   
PDF 版
· 生当作人杰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0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11/24
朗读

生当作人杰 



  □ 孙元礼
  李清照1084年生于章丘明水镇。其父李格非,北宋文学家,系“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对史学、经学、佛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可谓学识渊博。其母王氏,官宦之女,文化教育良好。李清照从小浸润在书香世家,受到父亲等一流文人的熏陶,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胸有笔墨自不朽,成长环境得天独厚,为她日后享誉文史盛名铸就了坚实的基石。


  上学时,读李清照的诗词,只记住了一些片文只字,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在我们心中,她好像是清秀淡雅如远山晴眉,岂不知,这和李清照秉性大相径庭。现在,读她的诗文,掩卷覃思,一个多面、立体的李清照娉婷在面前。让我们走近李清照,和她一起品尝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李清照存世作品不多,词约50首、诗14首、散文几篇,其余皆佚散。在这约50首词中,近一半都飘散着酒的醇香;酒在李清照生涯中,须臾不可离。
  她的早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1100年前后。那时李清照已出落成窈窕淑女。一天,她走出闺房,泛舟济南名泉溪亭边的池塘,留恋如画美景,竟找不到归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门时,多喝了几杯酒,才放任小舟任意漂流。日暮进入家门,乘兴落笔,后人才有幸反复玩味这首千古绝调,是朦胧醉情催生了这首小令。
  在封建礼教桎梏中,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从少女时就钟情于酒,这无疑是对社会的反叛。她性情洒脱不羁,常常浅酌几杯,偶尔酩酊大醉。这风韵悠长的醉意酝酿了她的诗情,激发了她的才智,凡是沾酒的词作,篇篇都是华章。
  李清照存世作品共有三首《如梦令》,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是早期所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沉沉一夜酣睡,还不能消尽残酒的酒力。可见诗人身处闺中,郁结了一些闲愁,于是在雨疏风急的晚上,开怀畅饮,借惜花爱花之情,寄托自己的身世,排遣心中的乱绪。
  1127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次年,李清照押15车藏品,脱镇江之险后,抵达江宁。此时,金兵入侵,宋朝已分崩离析。面对晚秋残景,家国支离破碎,一首《鹧鸪天》,句句浸透了忧思惆怅。“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面对寒日梧桐,联想人间的风雨变迁,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感寂寞。于是自斟自饮,饮多即醉。诗人借王粲之典故,表露思乡不得归的漂泊幽怨。既如此,不如心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痛饮一杯,以求一醉,摆脱烦懑。故国沦丧加上浓浓的乡愁,不难想象此时的李清照内心多么凄苦,令人泪眼蒙蒙。
  在李清照的诗词中,与酒相关的佳句任意摘取。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等。
  李清照的这些与酒有关的词,虽有借酒消愁之嫌,却并不消沉,总有一缕阴中有晴、云开见日的明朗之光,是一幅幅透出清朗明丽的画面。
  酒在文人雅士中,成了一味随手可取的灵丹妙药。高唱“对酒当歌”、酒能解忧的曹操得知,定会笑傲江湖。


  李清照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她用文采斐然的长短句,抒发了闺中生活的天真烂漫、向往爱情的执着追求、离别相思的伤感愁绪;记录了国破家亡,尝尽了宋朝盛衰的酸甜苦辣。
  李清照是女子中的奇葩,有梨花之纯洁如雪,有桃花之灼灼其华,更有梅花之铁骨铮铮。翘楚云端,非一般女子所能比拟也。
  李清照一生中历经三次大的劫难。这三次劫难,都是对她人生的历练。
  李清照早期的几首小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脍炙人口,不胫而走,广为传唱,一个“奇女子”的形象玉立在历城和汴京的大街小巷。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在男女极不平等的封建社会,传统的封建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在哲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李清照在男子当权、当道的丛林中,陡然之间俏然绽放,以绰约风姿脱颖而出,轰动了一场街谈巷议。有人啧啧称赞,有人嗤之以鼻,甚至以文恶意攻击。文学家王灼嘲笑李清照:“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甚至无中生有,诬蔑李清照词作“荒淫”。同是词人的胡仔,则对李清照《词论》中的评判,冷潮热讽:“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一般男儿,或怒发冲冠,奋起反击;或下战书,仗剑决斗。而美貌与才智两者皆优的李清照,目光澄澈,从容淡定,冷处理,依旧我行我素,表现了一个女人少有的沉稳和大度。真像一棵大树,树欲静而风不止,随它去吧。这才是妩媚又坚强的易安才女。
  其二是赵明诚的早逝及“玉瓶案”。
  1129年6月,赵明诚离池阳(安徽贵池)复职湖州路上,冒着酷暑疾驰,患病后走到建康(南京),病情加重。李清照急忙赶去,赵明诚病已无药可救,于8月18日去世。
  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如天塌地陷,李清照哀毁骨立,大病了一场。阴阳相隔两茫茫,从此再没有妇唱夫随的乐趣,也没有息息相闻欣赏金石书画的惊喜,更没有别离之后重聚的温馨甜蜜,等待她的是孤苦一人度日如年。李清照在吞声忍泪中,写了一首《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字字追思,句句哀伤,悼念失去的丈夫:“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思念夫君的丝丝缕缕都装在她的行囊中,走到哪里,哪里都有夫君的身影。但是,李清照极力搁置理还乱的千头万绪,要继续完成夫君未竟的事业,也可消散、冲淡萦怀愁苦。
  更有甚者,趁火打劫,不惜捏造罪名,欲置李清照于死地。赵构的亲信御医王继先,欲低价收购赵明诚与李清照的藏品。李清照回绝。这时又有人竟然诬陷李清照,说她曾将收藏的玉壶送给金人,给李清照加上通敌叛国之罪名。此事非同小可,李清照想把仅存的藏品献给朝廷,以洗白通敌的嫌疑。此事即有名的“玉瓶案”。
  秋天是最易感伤的季节。李清照在丈夫离世,又遭诬陷的双重打击下,艰难凄苦,忍不住句句哽咽字字血,细语轻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已无擎雨盖,犹有傲霜枝的李清照,也会如泣如诉。一片凄风苦雨中,还得“将息”,悲戚而不沉溺。这是一个女人的绝唱,高悬宋词之巅。“寻寻觅觅……”街头巷尾,一直传唱了800多年,至今,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其三,张汝舟的骗婚、掠夺。
  浙江归安人张汝舟,低职小吏,混迹江湖,虚情假意博得赵明诚夫妇的好感。1132年,李清照颠沛流离,长途奔波,跟随皇室到了杭州,定居下来。是年5月,张汝舟突然拜访李清照,相隔数日,即遣媒人上门求婚。此时,国亡、家破、夫丧,李清照长途颠沛流离,身心疲惫,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再者,李清照期待有一个幸福的后半生,对闲言碎语,置若罔闻。但,情感的遮掩,使她看人出现了盲点。
  张汝舟看准了这一点,乘虚而入,49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他。婚后不几日,早已觊觎她和赵明诚所藏金石书画的张汝舟,疯狂地掠夺李清照的财物,欲把几件珍品据为己有。遭拒后,即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李清照奋起反抗,张汝舟肆无忌惮,愈加恃强凌弱。
  凶恶丑陋的张汝舟索性脱下了伪善的外衣,竟然带着妓女回家,羞辱李清照。李清照没有流一滴眼泪,反抗无果,毅然决然,一纸诉状把张汝舟的匿罪告到衙门。朝廷治罪张汝舟,并准许离异。但按宋律,妻告丈夫,即使属实,妻子也须服刑两年。李清照深知此律,即使受两年牢狱之苦,也绝然告发张汝舟,其勇气入云。但她只入狱9天,被朝中为官的亲友救出,实属大幸。
  李清照嫁给张汝舟,到离异,刚刚3个多月,算是闪婚闪离。
  这三次大难,没有压垮一肩担千钧的李清照。攻击、诽谤、侮辱,所藏金石书画大都散失之痛,也没有在李清照光彩照人的脸上留下一点污痕,苦难的磨炼,使她更加坚毅、旷达。她依然潇洒优雅地怀揣一颗蓬勃的诗心,随日月同行,织出一条条彩线,绘就“易安体”的斑斓王国。


  李清照不仅词彩纷呈,其诗文也堪称一绝。
  1129年3月,李清照与夫君乘船去芜湖,上行恰好经过和县乌江。一代枭雄项羽在这里拔剑自刎。李清照触景生情,抚今思昔,心潮难平,面对滔滔江水,随口吟了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不以成败论英雄,极力推崇楚霸王自吻为英雄之举。这首诗不见婉约一点清泪,以豪放大气起笔,饱蘸爱国激情,出离愤怒,向南逃的朝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生要作豪杰,死也要为国尽忠。鞭挞朝廷抛弃中原、苟且偷生之举,也隐含斥责赵明诚此前为江宁知府,在金兵南侵、部下叛乱的危局下,不但不平叛守城,反而弃城抛妻只身逃跑的可耻行为。
  这首诗大气磅礴,以诗人崇高的气节光照千古。多少男儿读此诗,自愧不如,向李清照深躬一拜,倾注仰慕敬佩之情。
  李清照诗词了得,其散文也绝非寻常手笔。《金石录后序》,叙述创作过程,以及与赵明诚婚后所经历的愉悦和坎坷,文笔生动,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后人对这篇后序称赞有加,评价甚高。
  此外,李清照对金石图刻、古玩字画样样精通。《金石录》三十卷,从文物的考察定位、编纂出版,倾尽了她一生的心血。
李清照还擅长书画,通晓音律,善于博弈,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全才。
  李清照,从少女、少妇到老年,一路走来,都能在诗词中寻到她的人生百味。前期作品,激情浓郁,活泼、俊朗、洒脱、无拘无束,尽显少女情态。李清照史称“婉约派”的领袖,其词作艺术炉火纯青,“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达到了极致,“易安体”独具一格。后期的诗词雄浑壮阔,奇峰纷呈,柔刚并举,如豪迈奇丽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其词作已达宋词顶峰。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奠基者、词学家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评价:“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在其《中国文学史》中盛赞:“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而她的人品,更是高山仰止,一个钟灵毓秀、气质美如兰的女子,优雅从容,正直勇敢,嫉恶如仇,直到去世,历尽沧桑风骨在,北望中原不了情。
  李清照是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800多年来,鲜花不断,膜拜不断,青史留英名。
  在此,请接受一个老男人的沧桑献辞。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11/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