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副刊
3    4   
PDF 版
· 祈盼一场雪为大地作画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0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12/21
朗读

祈盼一场雪为大地作画



  祈盼一场雪为大地作画
  □ 张修东
  枯草朽叶被寒风追赶着,绿绿的麦苗趁着暖阳照耀伸伸懒腰,挺直了身躯,祈盼着雪的覆盖。
  静等一场雪,把整个世界装扮得白茫茫一片,像那意念中的鸿蒙时代,万物休眠,却生机暗藏,存贮希望。
  雪,不会因为枯草朽叶的哀求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我的喜爱而提前到达,时令到了,自然会纷纷扬扬,挥毫泼墨,为大地作画。
  诗人仓央嘉措说: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记忆中的雪,真的大都避开了人流车流的熙攘,在万物静寂之时从天而降。
  读初中时,炭火的温暖,延迟了我的起床时间,明知还有七八里路要赶,还是眯缝着双眼,无奈地穿上棉衣,草草扒拉几口早饭出门,推开门的一刹那,我和母亲都惊呆了。晚上只听得寒风一个劲地敲击门窗,扰动天井里的玉米秸秆,却不曾想是在暗示雪的到来。目之所及,统统敷了一层面膜,炭火池仍旧凹入地面,怕冷的样子,梧桐树枝上逗留的雪,已经有两指厚。
  那些年月的雪,真大!真厚!出得大门,行进在低洼不平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村里的红砖墙、黑瓦房,一律变成了一幢幢白屋。场院里的秸秆垛、豆秸垛,被大雪涂抹了一层白色的粉笔末。
  再看广袤的麦地,雪,已经将它们覆盖得严严实实,像是一夜之间为它们制作了一床无限大的棉被,严丝合缝,不露锋芒。
  雪,为大地作画,单纯干净的白色,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雪,有的只是矜持,铺洒完了,就收场。
  参加工作那几年的冬天,没少遭遇风雪天。雪,不能理解行者的艰苦,风助雪势,直扑脸面,即使捂着口罩,戴着棉帽,也不曾抵挡住它的强势来袭。风雪夜中的赶路人,肩头的雪花融化了,新的雪花又执意附上肩头。推着自行车艰难行进,本来十几分钟的路程,半小时还到不了。
  最得意时,还是周末,要是赶上大雪,那真是相见恨晚。我和女儿侄儿侄女们,一块奔赴社区北面一块还算辽阔的麦地,打雪仗,堆雪人,之后,便让孩子们学着诗人的样子,背起小手,看雪从天而降,赏雪花纷扬。女儿说,我也想在大地上作画,去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去写最打动人心的诗行。我点头称是,依旧在厚厚的雪地上写着只有我才看懂的字母符号……面对纯洁的白雪,每个人都有对当下的祝福、对未来的畅想。
  站在高楼上,看雪花纷飞,翩翩起舞,似写下的诗行。雪,也在看我,看我这个在窗前执着赏读一幅画的人。我们相视,传递起新年的祝福。
  山村里的文学之光
  □ 孙永庆
  说到桃花岛,会想起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桃花岛,想起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岛,世外桃源般的境界,如桃花般艳丽的黄蓉,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里,这就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那你还记得《闪闪的红星》吗?曾经,“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声响彻全国各地街头巷尾;现在,“红星闪闪”的歌声也回响在桃花岛。金庸的桃花岛是虚构出来的,我要说的桃花岛,是真实存在的沂源县鲁村镇桃花岛。金庸如梦如幻的桃花岛,真的来到了人间。
  《闪闪的红星》的作者,是李心田先生。他的文学纪念馆就建在桃花岛畔的龙子峪村,李心田文学馆的馆名是作家张炜先生题写的。说到李心田和张炜,让我想起一件事。若干年前和云南作家郑千山晤谈,在他所知的山东作家里,他最敬佩的就是李心田和张炜。张炜的勤奋和执着,深深地感染了郑千山。他认为,张炜的长篇小说写得深和透,写出了胶东农村文化的传承,虽然曾经遭到很大的冲击和破坏,但是文脉没有中断,就像《古船》里写的洼狸镇的百年历史,也有追问乡土中国救赎道路的隋抱朴。说到李心田,郑千山的解读也相当到位:李心田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红色作家,创作了小说《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等,这些红色作家真正成功转型的并不多。李心田的创作从意识深处回归到艺术的本真,凤凰涅槃,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李心田文学馆由一座普通民居改造而成,具有典型的山乡建筑风格,又巧妙地进行了设计改造,庄重而不失典雅。文学馆分《闪闪的红星》主题馆和主馆两部分。主题馆展示了根据小说改编的连环画、电影、动漫、电视连续剧等,还利用映山红和翠竹为设计元素,营造出了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场景;主馆展示了李心田先生的文学历程,有文字介绍,有各个时期的珍贵图片,有各种著作版本和手稿资料,还有珍贵书籍和书法作品。在主馆一角,由其家人捐赠的书橱、写字台、椅子、沙发和文具等拼接出了李心田先生当年读书和写作的情景。
  站在李心田文学馆的书架前,望着一排排书,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的电影《书店》,电影根据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二战后的英国小镇哈伯勒,家家户户为生计所累,精神生活贫乏,全镇没有书店之类的场所。书店给主人公弗洛伦斯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浪漫故事,她对书店情有独钟,在这个偏远的海滨小镇,盘下一间简陋的老屋,开起了没有多少盈利的小书店。她倾尽所有为小镇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好书,而在此之前,小镇上还没有多少人接触过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成为居民们的生活日常,文学润泽着居民们的心灵世界,小镇也因为书店的出现而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阅读的力量。桃花岛上文学馆和艺术馆里的书香也会弥漫到田园,书香也能开启人们的心智,让阅读成为乡村的一种生活。
  山村里的文学馆,让我想起了学者梁漱溟先生,他曾在山东邹平进行乡村建设试验,他形象地说:“所以乡村建设,与其说是乡村建设,不如说是乡村生长,我们就是要乡村好像一棵活的树木,本身有生机有活气,能够吸收外面的养料,慢慢地从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文学馆会为农村的振兴注入新鲜的血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建设理念,正是梁漱溟先生理想的延续;会使农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转变,在意识深处慢慢蓄养文学艺术之精神,使乡村的文脉源远流长。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带一卷诗书,在桃花醉人的馨香里吟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是何等的惬意。在飘浮的花瓣雨中,漫步在文学馆,又是何等的浪漫。花香伴着书香,这该是最好的去处了。

  舌尖上的味道

□ 舒一耕
  舌尖上的味道总能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住在小城的老旧小区里,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每次下班回家,总能闻到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烟火气息,或是有人做水饺了,或是有人煎茄盒了,或是有人煎青鱼了,或是有人擀杂面了,这些熟稔的家常饭菜的味道,总能进入我的嗅觉,引起我的好感,勾引起我的食欲。
  有一天,我竟闻到了葱花肉炝锅的味道,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味道。那时,感冒了或身体不舒服,母亲就会给我开小灶,用葱花肉炝锅给我做面疙瘩吃,这是那时大人们很难享受到的待遇。
  人到中年,都有些怀旧情结。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师生步行二十多里到城里看电影,去新华书店买书。那天下着小雨,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买了一个馒头和两分钱的辣疙瘩咸菜,我们几个同学在城里的一个屋檐下一边吃着馒头就辣疙瘩咸菜,一边看着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觉得馒头就咸菜的味道特别香。如今多少年过去了,馒头就咸菜我也吃过多次,唯一那次我觉得是最香的一次,就像《追忆似水年华》中马塞尔·普鲁斯特对那种睡觉前吃的玛德莱娜小蛋糕念念不忘一样。
  小时候,我对面包情有独钟,只是条件所限很少吃到。那棕红色表皮和像海绵的鼓鼓的形状,那带着曲味的醇香,总是能勾引起我的食欲。小时候放学一到家,肚子就饿了,到厨房拿起一个凉馒头就啃,也不用吃咸菜,吃完就到外面和小伙伴们疯玩。现在想想,那种白面馒头的味道真是香,现在再也体会不到那种简单而又鲜美的味道了,就像匆匆而过的青葱少年时代。
  记得小时候,一位中学老师跟随工作组在我家蹲点,他就很喜欢吃我母亲做的渣豆腐。那时的渣豆腐只是用萝卜苗子剁碎掺上豆子,加水放盐放到锅里煮熟而已,他却对这样的食物念念不忘,以至于我上了初中做了他的学生以后,他还经常向我提及,述说我母亲做的渣豆腐是如何如何好吃……
  母亲蒸馒头,放上自制的酵母发酵的时候,经常由于发酵的时间过长,而又不愿放碱中和,蒸出来的馒头就有点酸,没想到一个亲戚来我们家,吃过母亲蒸的这种酸馒头后,直夸好吃。
  有人喜欢柠檬的味道,有人喜欢臭豆腐的味道,有人喜欢虾酱的味道,还有人喜欢榴莲的味道,正是这些不同,才使得舌尖上的味道更加丰富多彩。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12/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