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古商城的铺道石 □ 邵褀昌 周村是全国闻名的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城是4A级景区,平日里游人不断,节假日更是人流如潮。周村古商城景区包括大街、银子市和丝市街三部分。漫步在古商城的游客们,有的端着相机忙不迭地拍照,有的拎一纸袋周村烧饼时不时地送到嘴里,有的围在今日无税碑旁饶有兴致地谈论着李化熙的故事,有的仰望着那一块块老字号匾牌啧啧称赞……但是很少有人低下头看看脚底下的铺道石,研究研究它是从哪里来的,考证考证它是什么年代铺上的。其实,古商城的铺道石可能比一个老字号,一个品牌,承载着更多的历史信息。 “要致富,先修路。”是一个古今不变的道理,周村古商城的路面也经历了几次大整修。据了解,周村古商城的铺道石,跨越三个世纪,至少有四次大修。 周村大街第一次铺设青石路面,应该是在19世纪的晚清,因年代久远,缺乏资料和研究,不知何年何人主持铺设。但是据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周村居民讲,他们小时候,大街上就是溜光平滑的青石路面,这足以说明在晚清时期就有青石板路,因为没有三五十年的踩踏,青石板是不会光滑的。现在的大街、丝市街,还有星星点点的分散各处的青石板,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清代“遗产”。 第二次铺设在1958年前后,周村区政府把丝市街、银子市等铺上了“冲山石”。冲山在今周村区王村镇大史村的南面,大史村民邢继增就是当时运送铺道石的人。邢大哥今年90岁,身体健康,记忆清晰。据邢大哥回忆,他们从村南的冲山上开采石头,加工为铺道石后,用胶轮手推车送到周村。他们每天送一趟,每车可装送4米长左右的铺道石。铺道石的宽度有30厘米、40厘米不等。他们每天早晨从大史村出发,十几个人的车队虽然快慢不一,但基本上是中午时间到达周村。家庭条件好的就去吃饭店,条件差一点的就自己带干粮,吃罢午饭后才回家。由于铺设路面的工程量大,所需铺道石多,邢大哥记得送了很长时间,似乎跨越了年头。冲山石质地坚硬,铺道石大多都是半米至一米的长度,铺在地面上大方平整,方便行人。 第三次大修是在改革开放后,准确地说是在1985年。这次大修,是为搞活经济,推动周村商贸业的发展。1985年11月15日,周村区举行了“三街一场”的落成典礼,具体是大街、丝市街、东门商业街(由东门路向东的中和街路段)和观山商场。因为发展商贸业,就得吸引客商,所以首先对大街进行了彻底返修,把高低不平的青石板全部拆走,换上了“泰山石”。据大街居民李庄师傅回忆,当时是泰安施工队,他们自己运来的石头自己施工,石材规整。施工时,用铁丝绑住石头平落下去,然后再把铁丝抽出来,也就是说,铺道石之间的缝隙只有一道铁丝的宽度。但是,同时期整修的丝市街和银子市却是把铺道石挖出来铺设了沥青路面,大概是为了车辆交通方便吧。在丝市街居住的韦尔福老人对此记忆犹新。 第四次大修是在2003年,目的是借纪念周村开埠100周年(1904—2004)之际,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开发旅游业。除了整修大街房屋和找书法名人重新书写老字号门头外,还把大街“泰山石”路面重新铺设一遍,目的是让“电线落地”。大凡60岁左右的人都还记得,原来大街上的电线密如蛛网,的确有碍观瞻,不符合发展旅游的要求。同时期,丝市街和银子市铲掉沥青路面,铺设“博山石”,因为这些石头是从博山运来的。这些“博山石”不是专用铺道石,而是粗略加工的“山皮石”。据韦尔福老人讲,这些石头很不规则,石缝很宽,隔不了多久,就得有人来“嵌石缝”。况且路面高低不平,电动车自行车在上面行驶,颠簸得很厉害。据孙元盛老师回忆,标牌厂的职工在丝市街闹元宵踩高跷,结果高跷的足部踩到石头缝里去了,把踩高跷的人摔伤了,此后再也没人敢在这里踩高跷了。还有平等街、芙蓉街也同时铺设“博山石”,至今未变。 时隔两年,即2005年,古商城的路面再次整修。这次大街路面主要是把原来顺街南北向的铺道石改为东西横向铺设,趁此改造之机,周村区房管局把自来水管的入户管道换成了PPR的塑料管道。而银子市、丝市街则从尹家湾、祠堂街等地的铺道石运来,重新铺设路面。原来的尹家湾、祠堂街则改铺沥青路面。 周村古商城景区,其中大街自新建路“大街”牌坊到旱码头牌坊,南北全长315米;丝市街自观海楼至平等街,东西长216米;银子市自丝市街至魁星阁,南北长245米。目前,为打造5A级景区,古商城正在不断修缮之中,景区面积不断扩展,景区铺道石基本完好,近几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