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银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养过几只兔子。它们吃草吃菜的憨态和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样子,为我童年困苦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当时无论是山野还是平原,野兔是最常见的在地上跑的野生小动物。冬天视野开阔,时见野兔跑成“一溜烟”,每次都能引发伙伴们一片欢呼。远处野兔的“动态”和眼前伙伴们的“神态”,成为童年记忆里小孩子缺乏见识的灵动画面。 家兔也好,野兔也罢,兔子也有自己的“兔文化”,如成语守株待兔、兔死狐悲等。这些成语对兔而言,虽不太“正面积极”,但“守株待兔”说的是人的愚蠢,“兔死狐悲”说明“兔缘儿”不错,连狐狸都为其死感到悲伤。 总之,兔子是温顺的、善良的,是应受保护的“弱势群体”,也是人类的好朋友。除此之外,兔子确有令人佩服与学习的地方,比如狡兔三窟。这是一种人和动物都应具备的忧患防范意识。这里的“狡”不仅指狡猾,更是一种聪明、一种智慧、一种自保避害的天性——假如附近有只熊想吃你,你不“狡”一下行吗? 升华“兔文化”内涵的,当属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由于兔子的温顺善良与可爱,从世间升仙到月宫上的嫦娥,选择的相伴动物便是兔子。兔子因此也成了仙,后被世人称作“玉兔”。“玉兔捣药”还下凡到人间“送医上门”,为百姓解除病痛,遂又被民间尊称为“兔儿爷”,更是提高了“辈分”。 走出神话传说,回到世俗中来。兔子在民间儿歌中也占有很高的“份额”:“小白兔,红眼珠,妈妈上班我不哭”,小小幼童“念叨”一下小白兔,便会安静下来;“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每当小孩子们背诵并模仿它时,便是大人们眼中最美好可爱的形象。而那小白兔喜吃胡萝卜“白里透红”的色彩搭配,更是人们在兔年的经典视觉之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