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凡人·天使
3    4   
PDF 版
· 你的优质护理,我们的舒心就医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7版:凡人·天使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5/12
朗读
致敬白衣天使——
你的优质护理,我们的舒心就医

王慧慧 通讯员 张莹莹

  王洪岩带队查房。

  陈凯在为病人吸痰。

  今年5月12日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5·12护士节相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为“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号召采取暖心、用心的举措关爱护士,关心关爱广大医护人员。
  有人粗略计算过,如果从20岁开始从事护理工作,退休时一名护士在病房穿梭而走的路程,相当于围绕地球二圈半。在这条路上,无数人用爱、执着、奉献甚至牺牲,刻写着护理服务的里程和路标。
  记者走进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护士站,听他们讲述护理一线的故事。


滨医附院神经外科护士长王洪岩——
芳华三十四载,择一事终一生

  53岁的王洪岩是滨医附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也是科室里从业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护理岗位“老大姐”。
  1989年,19岁的王洪岩从滨医护校毕业后就加入了滨医附院的大家庭,至今34年过去了,从粗浅认知到深入探索专业领域,从最初的茫然失措到现在的信念坚定,她深感护理事业的崇高价值,“非常享受这份工作的成就感”。

一天输液350袋
护士站是忙与累的交响乐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病房接了一名60多岁的患者,有几十年吸烟史,感染后痰多却咳不出来,躺下后痰几乎铺满了肺部,只能靠护士吸痰。“15分钟吸一次痰,连续吸痰两天他的血氧值才慢慢上来。”王洪岩回忆说,为了抢救这个病人,她们拍痰、吸痰、俯卧位通气轮流进行,老人说他最终恢复全靠护士尽心护理。
  “今年最忙的时候是3月份,一天输液350袋。”王洪岩说,这些输液用药不但要与病人“对号入座”,同一个病人的用药也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不同时候用药顺序不同、类别不同、滴速不同,不容许有任何差错。
  除去病情暴发的特殊时期,护士站的日常工作也是忙碌满格。这里的病人有昏迷的、气管切开的、带着各种营养管的、带着鼻肠管的等,很多病人自己不能动,病情也危重,有时一晚上接四五个急症病人,这就要求护士尽心负责。
  “每周四是卒中日,医院收治的所有脑梗、脑出血患者都来我们病区诊治,有时候一天能收20多个病人。”王洪岩说,忙碌和辛苦是护士站的交响乐,“我们要用专业的护理服务奏响最美的奏鸣曲”。

“护理要做到点上去”
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更重要

  在王洪岩看来,过硬的护理救治技术是岗位能力的标配,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则更重要,“科室接的多为急、重病人,住进来的病人大都是病情最危重的时候,需要我们多关注、勤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细微变化,想办法预防病人病情加重。”
  5月9日,一名垂体瘤手术病人转入病房后,护士夜间巡查病房观察到病人左眼上眼睑下垂,抬不上去,肢体活动也不灵活,立即复查CT,结果显示血管狭窄。经过及时用药治疗,病人很快恢复。
  “这种病人术后易发生脑梗,如果护士查房只是看看,观察不仔细,等到早晨才发现的话,堵塞的血管可能再也通不开,病人极有可能发生偏瘫。”王洪岩说。
  王洪岩表示:“护理要做到点上去,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护理方案。”记住不同疾病的护理要点,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是每一名护士的基本功,也是护理岗位成就感的来源,“我们很高兴能够及时有效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

改进一点 一年几百人受益
以人文关怀建设温馨病区

  不断提升护理能力,改进护理服务,是王洪岩一直以来的追求,她鼓励护士钻研护理质量提升项目,学习护理新技术。
  不少老年患者的留置针打在手背上1至2天就容易出血,需要拔除更换。王洪岩查阅资料,发现可以打在前臂,这样能留置3至4天,可以减少患者疼痛,节约费用。“我们的一点技术改进,一年就有几百人受益。”王洪岩说。
  她还坚持温馨病区建设,注重人文关怀。病区噪音多,影响病人休息,就配备噪音仪,不同时间段检测噪音分贝,提醒家属关闭手机铃声,保持病房安静;为确保术后病人休养,制作温馨提示牌,悬挂在病床前,让关心细致入微。
  在王洪岩看来,用一份阳光心态,一抹亲切笑容,来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氛围,把医院倡导的“舒心就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落实在工作一线,也是每一位滨医护士特有的魅力。


滨医附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区副主任护师陈凯——
患者网约下单备注最多的“男丁格尔”

  在滨医附院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项名为“网约护士”的便民服务。市民可以通过自助下单,预约护士上门服务,服务种类涵盖了专科护理、常见护理、母婴护理三大类别,每一类别又细化到具体的服务项目,节省了患者就医时间和费用。
  支撑这项便利服务的,便是滨医附院的护理团队,陈凯作为一名男护士,是许多男性患者选择上门护理服务的最佳人选,一度成为患者下单备注最多的“男丁格尔”。

牺牲休息时间
半年上门服务90余人

  “从今天早晨下夜班,到现在已经完成了两单。”5月10日下午,在滨医附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区护士站,副主任护师、呼吸治疗师陈凯向记者展示了他刚刚完成的上门护理服务业务,一单在杨柳雪街道办事处,一单在彩虹湖社区。
  “有些护理项目病人家属不会做,长期患病的病人每次都来医院非常不方便,也不利于身体恢复。”陈凯说,他们都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服务,每次上门,他都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这种服务,从2022年8月开始,陈凯已经坚持了八个多月。“疫情防控期间,我和另一名男同事几乎承担了所有男性患者的上门护理服务。”陈凯说,当时不少医护人员、病人都因感染发烧,为了不耽误病人护理,他发着烧坚持在岗,做好足够的防护措施,继续上门服务。
  正是由于他技术过硬服务贴心,许多患者下单时都备注让陈凯上门。“到现在一共接了90多单吧。”

投身抗疫转变了心态
专业成长宽慰了自己

  实际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陈凯,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男护士。
  从业12年,做过3年院线急救,36岁的陈凯与护理岗位结缘开始于医院急诊监护室的成立。重症监护护理对护士的体力、耐力、仪器设备操作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男护士在这些方面更有优势。
  成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后,陈凯的业务学习并未就此止步。2016年,基于科室业务发展需要,他去北京学习了呼吸治疗师这一新兴职业,在危重患者的呼吸治疗、呼吸机的操作使用、气道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学习精进,学成以后及时应用于科室业务工作开展,进行了相关护理技能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建设,科室呼吸机业务也开展起来。
  2020年,赶上疫情暴发,陈凯主动报名援鄂抗疫。“正月初四,我作为山东省第二批医疗队员到达湖北。”陈凯说,亲临疫情一线,他感到很震撼,“病人多,病情重,大多是呼吸系统疾病。”鉴于病情特点和专业特点,陈凯主动找到医疗队的大队长,建议成立呼吸康复团队,“很快成立了包括我在内的五人团队,提出了最早的肺康复概念,开始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
  后来,陈凯关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论文发表,他也因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山东省抗疫先进个人”。
  这次抗疫的经历对陈凯触动很大,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国家的强大。“回来后,我整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了,以前我是个脾气比较急的人,会因工作和别人争执。”陈凯说,经历了疫情,他觉得生命是最重要的,“不管同事、病人、病人家属,只要你有需要,只要是我能提供的,我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你。”
  帮长期卧床的病人摆脱尿管,和湖北的患者成为时常联系的朋友,成为同事眼中的“呼吸专家”,带了四五个徒弟,是护理学院上血液净化、呼吸治疗两门课的副教授,获得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山东省品管圈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在护理岗位上,陈凯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成就满满,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张莹莹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5/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