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媒体看高青
3    4   
PDF 版
· 古城新韵 农产旅融合发展铺就致富路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3版:媒体看高青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6/07
朗读
高青县青城镇:
古城新韵 农产旅融合发展铺就致富路

黄文姣 通讯员 王克军 张玉栋

  工人在产业园区的企业工作,不仅收入稳定,离家近了更方便照顾家庭。

  高青文昌阁

  微风轻拂,麦浪微翻,丰收分红的喜悦随波送来;住上楼房,“在家”工作,满足幸福的生活让人喜笑颜开。近年来,高青县青城镇群众的收入、工作、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向好、向美、向富、向善发展让这里的群众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黑牛养殖园项目建设现场,各种作业设备开足马力;镇域地标建筑文昌阁附近,规划改造雏形初现,探索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落地,探寻激活千年古城文旅活力,做好农业产业强镇工作,做活文农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如今的青城这座千年古镇奏响了时代的新韵。
  6月5日,“媒体看高青”走进镇(街)主题采访暨高质量发展镇街巡礼系列第三站走进高青县青城镇,且看乡村振兴农产旅融合发展奏出的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古城新韵。

  “小田”变“大田” 蹚出农民集体双创新路

  在青城镇庵东村党群服务站广场,见工作人员正在向记者介绍本村的“小田”变“大田”土地流转新模式,一旁的村民于传财便按捺不住,也想和记者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前种地是起早贪黑,还赚不了多少,现在我们把土地成片地流转出去,不仅承包费多了,每年一亩地还有200多元的额外分红,自己平时出去打打零工,更是有钱赚。”于传财说。
  庵东村是由东大张、成庵、北张、北孙、台子于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2022年,村“两委”成员通过信用社和鲁农担贷款80万元入股了淄博润安农丰种植合作社,按照“分散种植+统一服务”的模式,由合作社指导村民农户“抱团发展”。贷款成功后,由村负责人牵头,党员带头进行土地流转,先行支付流转农户每亩800—1000元的承包费,通过与村民换地,村里将流转的土地整合成4块“大田”,收获后由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按照1∶5∶4的比例分红,年底再进行二次净利润分红。
  “这样将土地由小整合到大,不仅能让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收入增多,大面积耕地让有效种植面积增加,也更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管理,省下来的成本,就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村集体增收。去年,我们村的集体收入是35万元。”庵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明刚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一村一块田’‘小田’变‘大田’新的发展模式。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策划将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成立镇一级的股份制公司,全镇域统筹规划运营,以达到扩大土地连片面积、降低成本、共担风险的目的。”青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周笛表示。
  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青城镇蹚出了一条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流转,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双向创收的新路子。

  社区园区“两区共建” 盘活强村富民振兴道路

  土地流转,大批农村劳动力解放,“二次就业”需求与优质居住环境的需要开始促使农民向县城聚集。为此,青城镇青平社区把准群众所需,探索实施农村社区+产业园区的“两区共建”模式,让群众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使群众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工作收入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所谓“两区共建”,就是指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的共同建设、共同发展。2016年,青城镇政府规划建设了总投资3亿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的农村社区,并在其周边开始同步建设产业园区。之后,通过积极推进已流转土地的农民搬迁上楼,来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居住需求,同时为产业园区扩大腾出建设用地,并聚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入驻产业园后,招工更方便了。旁边就是农村社区,很多农民已经不种地了,他们有了空闲时间,我们有了招工对象。”淄博同享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巍说。
  青白色的楼群干净整洁,硬化道路平整方便,午后闲暇,下楼和老邻居一起到树下拉拉呱纳纳凉,上班工作的地点就在出了社区的家门口,青平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在直线上升。
  “搬进新楼房,不仅住得更好了,而且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更能顾家了。”青平社区居民张素杰以前在张店工作,因为通勤距离较远,很多时候,她都无法顾及家中年幼的孩子,现在,她在产业园区的淄博佳瑞纺织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缝纫工作,每天既能接孩子上学放学,还有着一份不错的收入,“我现在工作自由度比较大,每天能顾得上家里和孩子,而且工资按件计算,一天能赚130元左右,足以支撑家里每日的小开销了。”对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张素杰满意又欣慰。
  除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园里的企业还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一份“就业关怀”,增加农村老年群体收入。在淄博玉蝴蝶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记者看到,几位正在工作的员工大多是60岁左右的老人。“我年龄大了,干别的干不了,在家也没啥事,来这里干点活,一天还能挣80元呢。”60岁的王云边忙着手头的工作边和记者说。
  在青平社区,“两区共建”让农民的好日子从在土地里的盼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让农村建设和产业的发展寻到了双向互利的道路。

  高标准规模化黑牛养殖 探寻镇域农业产业发展新路

  高青黑牛雪花丰富、鲜嫩多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黑牛养殖也是高青特色产业的一张响亮名片。如何打造具有本镇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青城镇从高青黑牛入手,聚焦高标准规模化黑牛生态养殖,探寻镇域经济发展新路。
  “我们的黑牛养殖园不同于别的地方,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标准的黑牛生态养殖示范园。采用了智能化的养殖棚设计,做了可伸缩棚顶,晴天的时候将顶棚拉上去,黑牛就可以进行‘日光浴’,这能极大提高黑牛的出栏质量;我们进行生态化养殖,发酵床是用锯末、麸皮和稻壳做成,让牛‘睡软床’‘做按摩’,给牛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博凯黑牛生态养殖示范园项目负责人杨滨说。
  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初步规划于今年6月底完成8栋牛棚的主体结构建设,9月底完成整个园区8栋钢结构可移动屋面式全自动牛棚与配套产房、精料库、办公室等服务用房的建设。项目建成后,黑牛存栏量可达1500头,年增能繁母牛1500头,年出栏高青黑牛1500头,将成为能够代表高青黑牛最高管理水平的专业化园区。
  此外,青城镇还将紧抓“五化农业”典型示范,聚力打造“一柿青城”番茄育苗种植示范园区项目,紧抓平台建设,打造黄河食品产业园项目,依托本地特有农业产业资源,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上探寻出一条具有本镇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

  打造千年古城文化IP 创新文旅赋能发展道路

  站在文昌阁上远眺,青城千年古城的发展肌理依旧清晰可见;畅游青平古镇项目,历史中的文化气息穿越时光扑面而来;逛青城大集,是看不完的烟火、品不尽的美味……
  在青城,泰山老姑传说、八大名吃、空心面制作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彰显着这座千年古镇多样性的文化特点,昭庆寺、文庙等古城要素遗址基本保留为它打造文化IP奠定现实基础,高青西红柿、高青黑牛等地域名片吸引全国游客的到来,为它焕发新机提供着无限机遇。目前,青城镇正着力推进青平古镇项目、西北街古街景观亮化提升项目、青城大集提升改造项目,打造千年古城文化IP,以创新文旅发展赋能镇域经济的新发展。
  重现“古韵十足、独具特色”的青城印记,打造“观青城、阅千年”特色文旅品牌,形成“下馆子—住院子—逛园子—听曲子—提兜子”的特色小镇文旅消费模式。今年,青城镇文旅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文昌阁东北部西北街老村址地块新建明清风格复古商贸区——“牛街”片区的项目上。“我们今年要新建文昌书院一处、中国元曲博物馆一处、古镇复古商贸街区一期及合院两座,重点以高青黑牛、地标产品、青城名吃、非遗展示等特色商业为主,聚力打造集文化、商业、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特色商贸街区。”青城镇党委委员李梅表示。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文姣 通讯员 王克军 张玉栋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6/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