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副刊
3    4   
PDF 版
· 读书,是一粒种子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7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8/23
朗读

读书,是一粒种子

懂情绪

  读书,是一粒种子
  □ 张修东
  是生命旅程中注定的点拨,还是久久等待后的遇合,有些时候的有些决定并不需要推敲斟酌和思维纠结,并且在事后也不觉后悔。
  与《杨绛传》偶遇,源于一场某家图书专营店的视频直播。不等主播讲完,就下了单。书流转到手,我便用周末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掩卷沉思,一种对于一生有书读的向往,一世好读书的尊崇,由这部书的赏读,裂变得更加神圣。
  早就听说,《杨绛传》有多个版本。之前,零零碎碎读杨绛先生的作品,她那人淡如菊、柔韧如水的性情,大智若愚、不显锋刃的气魄,素雅如莲的格局,热爱读写、持续终生的魂趣,以及“万人如海一身藏”的处事风格,总也在默默促我找寻机会,进一步了解杨绛,了解她的优雅一世、睿智百年。这次,终于如愿。
  这部16.8万字的《杨绛传》,分为故里家世、江左风流,三月年少、伸手摘星,风前灯灭、川上月流,死者如生、生者无悔等9个章节,将童年成长、求学历程、文学创作、剧作翻译等呈现眼前,真实还原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全书将杨绛先生艰辛跋涉的人生描摹成诗情画意,体现了90后山东籍作者赵瑾瑜洒脱飘逸的文风和厚重扎实的文字功底,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关于好读书的述说,使我有了心地坚守和读书明智开悟的思索。

身边有书 人生有味

  对于读书,杨绛先生曾比作“串门儿”,形象而生动。她在一篇文章里说,读书,高兴去哪里就去哪里,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现实社会中,不少人忙于应酬,耽于“抖音”,幸于躺平,仔细想来,确实人生无味,对不起流走的时光呢。
  《杨绛传》中的一段对话让我难忘。一次,杨绛的父亲问她:“三天不读书会怎样?”杨绛回答:“不好过。”父亲接着问:“一星期不读书呢?”杨绛没有停顿,说:“白活了。”父亲杨荫杭身居高等检察厅检察长,翻译的西方学术名著影响一代青年;毕业于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学——务本女中的母亲唐须嫈“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看小说”的“绝活”,对杨绛先生是一种耳濡目染。
  无论是在出生地江南小城无锡,辗转巴黎、上海就学,还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就读东吴大学、在北京的清华研究生院深造,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教书,杨绛先生最离不开的就是书。在东吴大学,顺手抓住一切可以“吃”的书,图书馆里的小说尤其是西方小说,几乎被她看了个遍。在牛津大学,与钱钟书先生展开“阅读比赛”,文学、哲学、心理学、史学均有涉猎,这为自己的外文翻译、剧本写作、文学创作,以及后来的著作等身,夯实了根基。身边有书,人生有味,其乐无穷!

手里捧书 滋润补养

  有人说,要想干好工作,必先工具锋利。读书,应该是基础而锋利的工具。在一个单位工作时,老领导不止一次地说,读书,是为了防止本领恐慌。他说,读书,进了自己脑袋;学习,走进自己库房,谁也夺不走!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手捧一部书,晴耕雨读,是一种知识滋润,更是一种内在修养的补给。
  看看杨绛先生的作为,即便是在动乱年代,她依旧嗜书如命。在看守菜园的特殊时期,只要条件允许,她总是会看看书,写些东西。读后着实让人为之精神一振。
  在我的身边,就有不少读书追随者,像李老师,半年读书近60本,广泛涉猎,深入思考,读完每部作品,都有一篇书评跟随,这需要多大的韧劲和耐力啊。

与书结缘 捡拾遗忘

  杨绛先生曾说,世态人情,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于是,才有了她的处事不惊,荣辱不惊,顺逆境不惊,这应该源于由读书生发的丰富阅历。“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样的大度,或许升华到一定境界才会有。什么物质享受都可以抛弃,唯独不能没有书,这或许是读《杨绛传》留给我的最大启示。
  与书有缘,自是把读书看得比自己的财富更重要。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去世后,杨绛先生将两人毕生的稿费、版税捐给母校清华大学,并设立“好读书”基金会,专门奖励品学兼优而家境贫寒的学子,捐赠逾千万元,数百位学子受益,这是何等的胸怀,又寄予多少厚望。
  从《杨绛传》中我看到,为了更好地翻译《堂吉诃德》,近五十岁的她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围绕捡拾遗忘,她放弃尘世物累,重温逝去岁月,整理钱钟书的书稿,使得这些文化瑰宝得以留存……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没有放下写作《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我理解,不仅仅是为了“死者如生,生者无悔”。
  合上传记,我在想:杨绛先生在黑暗如墨的年代,不放下;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不放手;在动乱灰暗的日子,不放开,将有书读、好读书作为人生之大乐趣,凭借的是一种什么力量?心中又有怎样的信仰支撑?命运的波澜几经周折,为什么摧垮不了读书的坚守?这或许是《杨绛传》留给我的更为深刻的思考课题。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绪、会思考的人!这不得不使我悟到:读书,是一粒种子!拥有种子,怀揣希望,才是人生最大乐趣!
  听雨
  □ 仇绪芳
  我喜欢雨。雨是自然界的精灵。
  天旱时,雨是我的梦中情人。下雨时,我是雨的粉丝。
白天,我喜欢听雨的细细吟唱;夜晚,我喜欢听雨的叮咚弹奏。我喜欢站在雨中,让雨轻吻我的面颊,柔柔的雨带着丝丝爽意钻进我的心里;我喜欢在雨中听禾苗清脆的拔节声,喜欢雨打荷叶的韵致,喜欢雨中的蛙鸣蝉唱,喜欢雨后的清风朗月,万里碧空,喜欢雨后那朗润清新的空气,沁人肺腑。
  每逢雨天,我总喜欢以一种恬淡的心境,去听窗外的天籁,让我干涸的心塘渐渐盈满一泓欢畅的涟漪。
  晨雨芳草,暮雨客舟,春雨杏花,秋雨梧桐。这是雨的画,这是雨的诗,这是古代文人对雨的浪漫。
  春日听雨,那雨如江南丝竹,莹莹隽永;夏日的雨,如男高音般豪放高亢,一抒胸臆,酣畅淋漓,收放有致;那淅淅沥沥的秋雨,则是一首抒情的山野小调,浪漫闲逸。
  雨,使我想起瓜田里的少年;雨,使我想起饲养院里的故事;雨,使我想起母亲在大门洞下做鞋的麻线;雨,使我想起父亲锄禾归来,脊梁上那成串的汗水与露珠。
  雨声如禅,听雨似悟道,它使人浮躁的心境渐趋平静,静得像一潭无波无澜的碧水。雨打窗棂的玉振之声,和生命的节律高度融合。雨,洗掉了我心头的尘霾,还原了我的童心。
  烟雨如画,缠缠绵绵,如丝如缕,温馨、惬意。
  人生旅途,一路风尘,生命之舟已经承载了太多。雨,把生命重新洗涤一次,把生活再过滤一遍,把散乱在遥远的记忆里的过去,把世俗的烦恼,托于过眼云烟,留下一个美好的情致,等待明天天晴。
  在绵绵的雨天,最美莫过于捧一卷喜欢的诗书,坐在明净的窗下,默默地诵读;或者聚几个知心好友,摆几盘时新的果蔬,斟上一杯好酒,畅谈古今兴亡事,闲吟风清月朗诗;或在瓜棚豆架下,棋枰论战,飞炮走马;也可以,在雨轻柔的絮语中静静入眠,做一个甜甜的美梦。
  雨的朗润,让我们有了诗一样的情怀,闲适惬意。
  雨,让干涸的土地滋润,饱含乳汁,孕育生命,生机勃勃。雨中,小草伸直了腰杆,禾苗欢快地生长,大树在雨中歌唱。
  雨,让天空清澈、山黛水清。让我们在雨的吟咏中,期待明天的晴空!

  感怀

□ 周京安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后慢慢地步入老年行列,这是不可抗拒的人生自然规律。
  寒来暑往,似水流年。随着岁月流逝,我也由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儿变成了耄耋老者。你说人能不老么?方才意识到人生的真谛。
  父母是儿女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唠叨你听多了往往觉得不耐烦,但是他们是好心好意发自内心为你好。父母走了,身边再也没有唠叨你的人,你才感到惋惜!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父母在的时候要关心父母,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尽到做子女的责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现在,全社会都很关心老人,爱护老人,体贴老人。有的社区办起了养老院、长者食堂,还能免费查体、乘公交车……老人也应该自珍自重,善待他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人老了,如何过好晚年?这是每个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生闲气,保持平常心、平静心。遇事不烦恼,能克制自己,有事不当事,无事不找事,与人为善,和谐相处,自然会身心健康。其次,要活得随意些,别斤斤计较,别和自己过不去,别让坏生活习惯沾染成瘾,活一天就开心一天。身体要好,体育锻炼少不了,因人而异去活动。饮食要注意,饭菜营养要搭配。
  人生苦短,一眨眼就过去。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忽已暮,心安是归处。我们老年人要事事想得开,寻找快乐抵抗寂寞,潇洒快乐地颐养天年。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8/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