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副刊
3    4   
PDF 版
· 马踏湖“薅苇子”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9/15
朗读

马踏湖“薅苇子”

花香 拔谷笛

  马踏湖“薅苇子”
  □ 文/图 巩本勇
  “薅苇子”,其实就是薅草。薅,即用手拔草。“薅苇子”是马踏湖区的叫法,究其由来,大概是故乡的人把清理杂草看得太简单,认为根本用不着农具,直接用手拔就行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薅苇子”大多是女人们干的事,大姑娘、小媳妇跟在长辈们后面下坡,也有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屁颠屁颠地跟着混工分。
  马踏湖的湖洼深处,人称大北里。大北里,其实就是芦苇荡,一眼望不到边。近两万亩的芦苇荡,怎么知道自家苇地的位置?很简单,湖区的人有传统的地块认识法,他们习惯叫的土名多了去了。八分地、六亩地、三十亩地,这是地名;上十五、下十五,这是地名;园子地、官司地、李家台子,也是地名;滩子地、草顶子、噶哒窝,还是地名……只要下坡“薅苇子”,照看藕鱼塘,侍弄庄稼,收获芦苇,说起这些土地名,湖区人都熟稔于心,保准走不差。
  “薅苇子”这活主要集中在春夏交接时节,芦苇一节节地长高,鲜嫩的苇叶开始绽开。这时雨水较多,芦苇长到了两米多高。有些杂草顺着苇秆往上爬,把附近的芦苇紧紧缠绕在一起。如果不提前拔掉,它们会把芦苇缠弯缠折。湖区人用芦苇编织苇箔,芦苇弯曲或者折了将无法使用。
  其实,“薅苇子”是有点危险的。芦苇的叶片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心割一道大口子。如果一把抓上苇茬或者断裂的芦苇,同样血流如注。那时候,手套是奢侈品,人们舍不得干活用,划伤、割伤人是常有的事情。在苇地里行走,苇叶和断裂的芦苇极容易划伤胳膊、脸部和眼睛。苇茬尖锐得很,硬实实踩上会把鞋扎穿,脚底会受伤。所以,人们“薅苇子”前,只好提前准备点破布条什么的,受伤后包一下继续干活。
  苇地里的杂草多了去了。杂草,其实是笼统的叫法,每一种杂草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有的不是一个。如屎坷垃蔓的名字,我知道的就有五六个,拉拉秧、拉拉蔓、拉拉藤、涩涩秧、锯锯藤等。瓜拉秧的名字挺时尚,萝藦、姥娘瓢,还叫地稍瓜。茅草叫茅子,野豆子叫饿蚂蝗,狗尾巴草叫谷莠子……湖区人都喜欢这些土得掉渣的名字。
  屎坷垃蔓的茎和叶片都生有倒刺,很容易划伤人。长长的藤蔓,手掌般大小的叶子挽在一起,要想拔出它,光用劲可不行,还要有技巧。你若是从根部开始拔,那就大错特错了。湖区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是将缠在芦苇秆的藤蔓,从上往下慢慢拿下来,然后连同根部迅速拔出。屎坷垃蔓根系比较发达,今年清除,明年又会生长出来,想要清除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芦苇这些高秆植物,为瓜拉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瓜拉秧春天发芽,长出藤蔓后开花结果。一棵瓜拉秧会爬歪一大片芦苇,所以要重点清除。它的藤蔓上,每隔一段对生着纺锤形小瓜,湖区人称小绿果。这种野草一旦薅断,就会流出奶状的白色液体,粘在手上黏黏的,还很难洗净。
  狗尾巴草像狗的尾巴一样,容易吸取养分,所以长势很好。野豆子不同于屎坷垃蔓,即使是周围没有芦苇,也会把藤蔓相互缠在一起,支撑着向上生长。秋后豆籽成熟,成为鸟类的美食。菟丝子以种子繁殖和传播,它的茎蔓密密匝匝,胡乱地缠绕在芦苇秆上,一个劲地往上蹿。白蓬草的茎干挺立,叶子细腻,而且叶形比较美观,其花朵娇小密集。这些杂草易拔且不伤人,“薅苇子”的时候基本上都给予清除。
  借着夏阳的温度,茅草迅速生长出长长的软剑般细叶。只要抓住其根部,猛地抖动一下,茅草的根须处就会断裂。生长在河岸、河滩的茅草,人们舍不得拔掉。晒干后的茅草用水浸泡一下,将它搓成绳子,去扎篱笆,拉丝瓜架子,捆麦子,用途真不少。在马踏湖区,茅草还和芦苇、狗尾巴草混着一起长,具有不择土壤的习性,也有“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的秉性。
  多数的草木都会拼命地向上生长,而车前草的叶片都极力地贴向地面。拔这种草,需要俯下身子弯下腰,甚至蹲着揪才行。它的叶片呈长卵形,都厚厚实实,且极有韧性。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些特性,才使得车前草成为一种耐踩的草,耐蹂躏的草。车前草非常耐旱,干旱的日子,似乎奄奄一息了,可是一场雨过,车前草又会勃然而生。
  “高草要抠,矮草要揪。”像屎坷垃蔓、瓜拉秧、茜草等藤蔓植物,它们的根拔出来后必须拴在芦苇上。不然,在潮湿且有浅水的苇地里,它们接触到泥土就不会死掉。对于长势不太旺盛的草,拔出来后用脚踩进稀泥里,这样灭荒效果好。
  当然,杂草也不是一无是处。屎坷垃蔓的叶子煮水,可治疗小孩拉肚子。白蓬草的根及茎入药,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能。车前草是一种草药,利尿止咳都是它的强项。瓜拉秧的绿叶焯水后凉拌,不仅好吃,还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咳等功效;成熟后的“果壳”,是一味中药,消炎止痛,补肺气,治咳嗽,还有补虚通乳的效果。每年的春天,孩童的火气旺,容易引发鼻出血,用茅草根熬水,喝上几次就会痊愈,那是因为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
  苇地里有些杂草可以给猪作青饲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是“穷养猪”,喂的都是麸子、菜叶、青草。去苇地薅草是一举两得的事,既能拿到工分,又能拿回家许多猪草。苇地里还夹杂着蒲草,其假茎白嫩部分(即蒲菜)和地下匍匐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即草芽)可以食用,味道清爽可口,蒲白黄鳝汤是湖区的一道上等好菜。蒲草的用途很多,人们舍不得拔掉,老熟的匍匐茎和短缩茎,可以煮食或作饲料。雄花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蒲棒为其果穗,插在花瓶里可观赏,其茸毛可药用,治外伤出血。深秋时节,蒲草成熟了。蒲草的叶面长,韧性好,拉力强,耐磨、耐压、保温,不但用来编织蒲草鞋,还用来编织蒲草席、蒲草扇、蒲草垫、蒲草篮、蒲草墩等用品。
  人荇菜、蒲公英、曲曲菜这些苇地里的野菜,可是好东西。人荇菜学名苋菜,菜身软滑而菜味浓,营养丰富,入口甘香,有润肠清热之功效。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曲曲菜的学名叫苣荬菜,芦苇地的曲曲菜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芦苇茂密地遮盖,显得特别嫩;二是借助水肥的地力,能长到近一米。曲曲菜调上蒜汁一拌或者小饼小葱一卷,吃着可爽口了。它的味道是苦的,但是,它的苦存有另一种清香。
  端午节前后“薅苇子”,更有好事干了。散工后,婆娘们打一些苇叶,拿回家包粽子。包粽子之前,要将苇叶用开水煮一段时间,保证苇叶干净,而且会让其变软,更容易包上。母亲手可巧呢,她能包出各种口味的粽子来,全家人都争抢着吃。我们吃粽子就像享受一顿美餐一样,甭提多高兴了。
  “薅苇子”一般人多,胆小怕蛇的人是不敢自己进苇地的,因为苇地里潜伏着大大小小的蛇,湖区人叫长虫。我的中学是在鱼龙湾村东头的鱼龙中学读的,记得初一那年,学校安排上了一堂与蛇有关的特殊课程,教我们怎样把水蛇与毒蛇、水蛇与鳝鱼区分开来。虽然苇地里的蛇大都是无毒的水蛇,被咬了不会中毒,但总觉得很瘆人。
  蛤蜊叫嘎啦,田螺叫嘎啦油子,甲鱼叫王八,螃蟹叫毛脚……像这些东西,苇地里多得是,我印象很深。“薅苇子”期间对于收获太出乎意料时,婆娘们都这样说:“没想到,小窝里还有大毛脚来!”
  “薅苇子”碰上一两只野鸭是常有的事。只见野鸭惊叫而起,扑扑棱棱想飞走,遇上这帮婆娘们,想飞走哪能容易。只见婆娘们像集中培训过一般,迅速散开,野鸭在芦苇荡里筋疲力尽地东飞西撞,只能束手就擒。巧了,也能捡拾几枚鸭蛋。野鸭蛋很少见,这是笨鸭蛋,湖区人习惯叫青皮,蛋油香而不腻,俗称金丝鸭蛋。湖民散养的鸭子,白天出来寻食,藏在苇地里下的蛋,谁碰上捡到了算是有口福。
  小孩子跟着大人们“薅苇子”还有另一个原因,小孩子吗,人在曹营心在汉,总一心算计着芦苇荡里的鸟窝鸟蛋。鸟衔来野草缠绕在苇秆上做成的鸟窝,一个又一个,像芦苇荡里的村庄。鸟蛋主要是苇雀蛋,当然也有鹌鹑蛋、野鸭蛋、红冠子蛋。取鸟蛋必须把整个鸟窝从苇秆上摘下来,这样不会把鸟蛋弄破。现在的鸟窝是不能随便破坏,鸟蛋也不能随便捡了。
  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夏天到了,“薅苇子”的时节基本过去,但人们依然往苇地里跑。他们采来苇叶,卷成喇叭;或者折一节芦苇,削一个斜茬,便变成了苇笛,吹出或粗犷或尖利的声音。将芦苇叶和柳条围一个圈,用杂草绑好,戴在头上,钻进芦苇荡里,很难找到。在芦苇荡玩捉迷藏,这是孩子们常干的事情。
  自然万物大多有其自己的味道,草香、花香、荷香……都会使人神清气爽,舒舒服服的感觉。芦苇荡就是故乡人生活的日常,薅杂草、拔谷笛、挖野菜……在岁月的流转中,我读懂了故乡的真趣。
  顺序的力量

□ 项伟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演讲与口才”,老师在讲到“表达技巧”这节时,为了证明“顺序”的重要性,举了个例子。
  “那会儿我在读初中,寒暑假和周末有空的时候,就跟在父亲的一个书法家朋友的后面,练习毛笔字。因为父亲的关系,他不收我钱,就一个要求——课后帮着打扫卫生,洗洗毛笔、砚台之类的。”
  “有一次,我清洗笔砚时手滑,打破了师傅最珍爱的一方砚。”老师接着说,“这种歙砚有点贵。”
  “你师傅一定很生气吧?有没有骂你?”有同学问。
  “然而并没有!”老师故意吊我们胃口。
  “为什么?”众学生很好奇。
  “嘿嘿,看怎么说。”老师说,“其实当时心里很忐忑,幸好师傅没看到。后来心想,害怕也没用,关键是如何解释。”
  “在心里推演了几遍要表达的顺序和点,有了底气,我就壮着胆,跑去对师傅说:‘我为您洗了三年的砚台,今天不小心打破了一块。’”
  众同学皆大笑,赞妙。有同学接着问:“那你师傅怎么回应呢?”
  “师傅也笑了:‘你都说了是不小心,我还能说什么?那我是不是还要感谢你,帮我洗了几年的笔砚?’”老师说,这件在当时的他看来颇为头大、尴尬的事,就这样轻松地化解掉了。课后,这个平时严肃得有点吓人的师傅,还特地把他这个徒儿留下来吃晚饭,联络感情。
  老师接着说:“请各位思考一下,同样一句话,顺序变换一下,就成了‘我今天不小心打破一方砚。您看,我为您洗了三年的笔砚!’是否味道就变了?有没有给人一种不太好的感觉,即这后半句话,变成了对前半句的‘画蛇添足’的解释,有邀功请赏的意味?”
  大家纷纷表示认同。有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顺序呈现,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老师赞了这位同学,总结道:“是的,顺序很关键。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9/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