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副刊
3    4   
PDF 版
· 打酸枣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7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9/22
朗读

打酸枣 



  打酸枣
  □ 刘波澜
  在老家,田边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酸枣树的身影。
  一进五月,酸枣树的枝桠上便开出朵朵黄色的小花,小巧、精致、可爱,米粒般密密麻麻。不久,青皮的果缀满枝头,挤挤挨挨,先是米粒大小,渐次长到绿豆、黄豆、玉米粒大小,直至到了秋天,长成花生米一般大。经了秋霜以后,酸枣慢慢由青变红,其味道也一改之前的酸涩变得酸甜可口。
  小时候,跟随大人去地里收秋,活没干多少,就找个借口跑去地边摘酸枣。不同地方的酸枣味道也不尽相同,有的偏甜,有的偏酸。不过,哪块地的酸枣好吃,哪面坡的酸枣味道一般,奶奶心里自有一幅地图,清楚得很。
  每年秋天,奶奶都会领着我去打酸枣,不为解馋,而是为了赶集售卖,换些零钱贴补家用。
  奶奶手里拿条粗布口袋和一块破破烂烂的床单,我扛着长长的竹竿,一老一少,向着沟沟坎坎出发。
  奶奶在酸枣树下把床单铺开,拿起竹竿照着酸枣树噼里啪啦打上一通,红红绿绿的酸枣就都落到了床单上。每打完一片,奶奶和我就分别拽着床单的两个角,抖落着把酸枣赶到中间去,赶成一堆,再一把把装到口袋里。
  打累了,我们就坐在酸枣树下,一边吃着酸枣,一边听奶奶讲故事。
  夕阳西下时,细长的粗布口袋变得鼓鼓囊囊。奶奶背起口袋,祖孙俩一前一后往家赶。落日在后,我们在前,落日将奶奶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金色的余晖把奶奶的满头白发染成了金黄色。
  酸枣被摊在院子里晾晒,晒干后才能保存到第二年。等到来年春天赶集售卖时,先上锅蒸一遍,蒸过之后,酸枣颗粒饱满,颜色红亮,卖相和味道都好很多。
  奶奶打了一辈子酸枣,卖了一辈子酸枣,和酸枣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听她讲和酸枣的故事,没有什么切身体会,只是单纯觉得有趣。长大后,我对奶奶讲述的那段苦难岁月有了更多了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奶奶对酸枣那份难以割舍的感情。
  稻熟赶鸟
  □ 刘峰
  “山前有稻熟,紫穗袭人香。”金秋庄稼一熟,山雀又欢跃了起来。
  山雀,平时生活在山林中,很难觅见它们的身影,可就在稻熟时节,“呼啦”一下,它们像一片云飘来,到了稻田上空,又像一团团粉雾落下。
  与其说是落,不如说是抱,它们用粉嫩的爪子箍住稻子,圆圆胖胖的小身子与稻浪一起摇摆。瞧!它们的脑袋低低朝下,翅膀紧紧收拢,尾巴高高翘起,像粘在稻子上似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像高粱米般的小眼睛,圆溜溜、骨碌碌、亮晶晶,那一缕幽亮的眼神,能瞬间唤起你的柔情,令人顿生怜爱之心。
  多么调皮、多么娇俏、多么可爱的一群小家伙哟!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散落稻田后,山雀三五成群,分成若干个“小家庭”,美美抱团啄食,大雀教小雀,小雀撒着娇,其乐融融。有些小雀是第一次光临,觉得很新奇,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又吃又玩又闹。稚嫩的啼叫细细碎碎、清清脆脆,犹如新打磨的银铃。
  看山雀们偷食,简直又可气又好笑。仿佛做贼似的,它们非常机警,一边不停啄食,一边左顾右盼,小小的脑袋,忽而一上一下,忽而灵活扭动着。一旦发现有人来,腾地飞起,在空中盘旋不已,恋恋不舍这一片金色的稻田。
  近距离观察,你会大吃一惊:原来,它们的喙与舌,是那么灵巧,脱壳与吃米几乎同步完成,皮壳四溅。
  由于太忙,父母将护秋的任务交付我,强调一周后稻子就可收割了,同时一再叮嘱我:“不要用弹弓伤害它们,只能驱赶。”
  来到稻田,山雀见了我,一哄而飞。过了一会儿,见我不在,又杀了个“回马枪”。几番下来,让人想起了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细细观察一番,我竟发现它们也有“侦察兵”,会乘虚而入。
  那一天,我灵机一动,决定扎几个稻草人,以逸待劳。扎稻草人,对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我而言并不难,可谓轻车熟路。
  那天黄昏,暮霭四起,光线暗淡。父亲来巡视稻田,远远看见田里站着几个“人”,以为是干部下乡,便打起了招呼:“感谢领导下乡慰问,请到家里坐一坐!”可话重复了三遍,几位“干部”就是不肯动身。
  父亲纳闷,正准备下田去瞧,躲在草丛间的我憋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父亲一下子明白过来,也笑了起来,同时夸我:“你小子,做得真像!”
  起初,稻草人护秋效果挺不错,可时间一久,到底还是被聪明的它们识破。经胆大的山雀几番验证后,它们开始发起新一轮攻势,而且队伍中增添了不少新成员。
  好在还有最后几天。父母要求我坚守阵地,绝不能功亏一篑!
  秋光,如水彩般绚丽,它们站在田畔的一株大楝树上,一排排栖在枝头,嬉嬉闹闹,沸沸腾腾,有的瞪眼卖萌,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唧唧私语,有的纵情放歌。那一刻,我觉得它们是那样的美,是一群不可多得的朋友。
  终于到了丰收时刻!父母在收割后让我拾稻穗,我却只是象征性地捡了一点,其余的,就留给山雀吧——这世上诸多生灵,活着,无非挣一口吃的……
  美食和母爱不可辜负
  □ 书芸
  每到秋天,我想念的并非山珍海味,而是小时候母亲做的南瓜素包。
  母亲先到菜地摘个南瓜,割下一大把韭菜,将南瓜去皮去籽,切成指头粗的长条,再改刀切成方块。把韭菜择洗干净控干水,再洗七八个红线椒,准备适量蒜瓣、葱、姜备用。
  随后,母亲和好面,再去制作馅料。她将韭菜切成半寸长的段,红线椒和蒜瓣切片,葱姜切末,和南瓜块一起放到盆里。加入适量盐、花椒粉、生抽,同时放入一些熟好的菜油,拌匀即可。放菜油不仅提香,而且能避免韭菜出水。
  母亲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均匀的剂子,然后擀成包子皮,放入拌好的馅料,捏成褶状收口包起来。不一会儿,胖乎乎的包子就上笼开始蒸了。三十分钟以后,一股浓郁的香味从灶屋飘到院子里。我眼巴巴候着,看母亲将热气腾腾的包子从锅里端出来。稍凉一会儿,我就急切地掰开包子,只见黄色的南瓜、绿色的韭菜、红色的辣椒、白色的蒜片颜色分明,更让人食欲大增。咬一口,唇齿间弥漫着软糯、鲜辣。
  一个吃完,我接着去拿第二个……这时,母亲总会批评我说:“你看你,不就是南瓜包子吗,从小到大,每次都是迫不及待,就像第一次吃一样!”我撒娇地回答:“谁让你包的素包也这么好吃!”
  如今,城里早餐店和饭店都有南瓜素包,但馅料不是南瓜丝就是南瓜泥,看似食材多样,但在我看来,口感都比不上母亲的南瓜素包。
  南瓜营养丰富,口感软糯,老少皆宜,爱好养生的人们对南瓜推崇备至。
  如今,母亲年纪大了,南瓜素包成了她的保留美食。一回老家,她就要拖着病体给我蒸南瓜素包。我说城里有卖的,她毫不留情地说:“城里哪有自家做的味道合口,他们会给你放辣椒和韭菜吗?”往往母亲一说这话,我会立刻缴械投降,开始帮她择菜、揉面,母女协力,有说有笑地做起南瓜素包……
  毕竟,这世间,唯有美食和母爱不可辜负啊!
  徽州的马头墙(外一首)

□ 郑峰

忽然有一天,我们居住的城市消失了
成了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
这里的一切成了那时的纪念
也许是我们自己消失的日子
所以,我们竭力记住它
让它固定在我们的心里

进入徽州大地
绿水青山间
那千姿百态、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是徽州的文化名片,也是徽派标志
徽州人家族观念强
一家人团结得像石榴籽
房屋左勾右连,一户挨着一户
为了防止火灾和雷击
马头墙挺身而出

马头墙还有文化功能,分高下等级
阶数越多,家族地位越高
最多的可达五叠
为何将墙做成马头形
这是一种文化图腾
马是刚健、高昂、升腾、昌盛的象征
看着这些精美绝伦的建筑
定会惊叹工匠们的绝超技艺
鸟兽虫鱼,活灵活现
斗拱粉壁,祥云绕凤
雀替木雕,巧夺天工
瓦楞里槽,美轮美奂

马头,把静止的建筑活出了生机
成为徽派建筑的画龙点睛
沉淀的是岁月沧桑
承载着绵绵不尽的乡愁和情思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9/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