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副刊
3    4   
PDF 版
· 一滴水的澎湃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荷叶肘子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0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荷叶肘子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1/01
朗读

一滴水的澎湃



  一滴水的澎湃
——探淄河源头
  □ 孙元礼
  淄河上游的数个源头,分布在鲁山、原山周边,从深谷幽壑滴答出世,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刻出了155公里的河道。其中上游主要的四条支流,积聚成河,寻路出山,如四条银鞭无限延伸,最后拧聚在一起,甩过峡谷险滩,甩过齐国古都,甩向孙武故里,飘向小清河,抵达水何澹澹的莱州湾。
  淄河上游分布着石马、南博山、夏庄、池上四条支流,其中石马河最长,按“河源唯长”“水量唯大”识别水源的约定俗成,石马河是淄河的正源。
  石马支流上游源于莱芜和庄镇。“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水经注》卷二十六如是记载。和庄镇正处于《水经注》认定的这个位置。
  和庄镇流入石马支流的众多水源中,大英章支流最长。笔者曾几次寻访,辗转于英章、横顶、黄湾、北麻峪一带,为大英章、小英章等几条支流溯源。从和庄沿河边的公路行至大英章,这里海拔400多米,一派田园风光,能看到《桃花源记》的痕迹,依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农耕文明。走在田间小道上,凉风习习,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温润着肺腑,顿感神清气爽。在这里,结庐为家,共话桑麻,素心如简度流年,其乐无穷。在一农民指引下,沿一土路蜿蜒上行,到达大英章水库。从水库岸边一直铺展到山顶,全是树林覆盖,一片绿,一点杂色都没有。沿水库边的土路寻源,踏上一条名叫叉峪沟的山脊向山上攀行,进入一片茂密的树林,只闻其声,不见影的溪水隐藏在丛林深处;各种声音的鸟叫声、虫鸣声、树叶飒飒的响声此起彼伏地传来。一下子离开车马喧的都市,进入一个神话一样的世界,幽静迷人。稍憩后,到达池子村(现属博山城西街道办事处)南的山峰——黄棚顶。博山城西街道办事处编写的池子村村志确认:“黄棚顶,位于村南1000米,海拔700余米,是鲁中孝妇河、淄河、汶河的发源地。”站在山上远望,周边群山雄奇险峻,连绵如阵,皱褶般的沟壑交叉纵横,往远处伸展,无边无际。东南一山耸立群峰之上,为望鲁山。西南一柱擎天,为立柱顶。黄棚顶、立柱顶、望鲁山三角鼎立,而黄棚顶处于偏中位置。黄棚顶陡崖壁立,山顶平缓。这里植被丰茂,山腰以下槐树、槲树密布,枝杈交错在一起,遮天蔽日。山腰以上全是油绿的松树。树丛、巨石旁,一丛丛、一簇簇野蔷薇、山菊花、山芥花等盛开,玫瑰红、雪白色、米黄色点缀在苍绿之中,明媚亮眼。蓬草、蒿草袅袅娜娜。大英章支流的源头就在这个绿树、野花丛生的地方。目之所及“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数条瀑布飞珠溅玉,到处泉水汩汩,一池一湾,映着蓝天、白云、青松,你也分不清哪一个是真正的源头,然后顺着叉峪沟流向大英章水库。据村民讲,这里掘开地表1米以下就是水。婀娜多姿的母亲河,原来发源在深山幽谷、云雾缭绕、美景如画的隐秘之地。这就是淄河零公里起点。在周边走走看看,每条山沟都有溪水流淌,它们像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在山林间隐藏。
  大英章支流、小英章支流、横顶支流在下洼村汇合。小英章支流源于封门顶东测。封门顶是淄河、汶河分界的最高点,东边的河水汇入淄河,西边的河水流入汶河。封门顶附近的横顶村西,建有泰山奶奶庙。此庙处于淄河、汶河分界线的正中位置,故人云:“一个雨点分两半,一半灌淄河,一半入汶河。”这些源头大都藏在深山,雨水充沛的时候,这些支流摸爬滚打,抱团连成一体,成为一条上下贯通的小水系。
  和庄周围有无数的溪流,像蛛网一样密布,如黄湾支流、北麻峪支流等。这些支流全都注入和庄段的淄河。和庄——淄河上游这一段常年不断流。从和庄下行不到1000米,河水渗入地下,然后又复出,人们称为“淄河十八漏”的第一漏。因淄河河床沿山坡断层延伸,多处渗漏,故有“淄河十八漏”之说。
  1974年,修建了大英章水库、黄湾水库、封门水库等。1979年,在淄河上游即和庄段,修建了两个拦河坝。这些水库为当地储存了丰富的水源,但也使下游的水流变小,旱季淄河上游有时呈断流状态,长年很难见到如带的淄河。
  淄河,经东车幅村出莱芜进入博山田庄,入石马地段,称为石马河。莱芜境内的淄河长度约为12公里。
  石马河自西向东流,到达西石马村南,被截流,于1959年11月动工修建石马水库,1963年建成蓄水,2009年进行了除险加固,美化治理,再现了水库碧波荡漾、杨柳镶边的旖旎风光。
  南博山支流发源于鲁山北麓的上瓦泉、高塘、常庄一带。上瓦泉支流最长,发源于三府山下。三府山属鲁山山脉。地处博山、莱芜、沂源三线交界处。因历史上三区县分别属于青州府、泰安府、沂州府,故名。三府山其主脉横亘4公里左右,其向北的一条山脊即博山、莱芜分水岭,山脊两侧为淄河、大汶河。山下是南博山支流上瓦泉的发源地。去探源的时候,泉水从半截石堰跟前汩汩冒出,成一个不规则的小水湾,水清透明。听当地人讲,别处还有几个泉眼,汇集起来,磕磕绊绊从下瓦泉村过境莱芜,至周家庄又折回正东,到达北邢村再折向博山境内。然后又向东北流,至王家庄,与夏庄支流交融。
  夏庄支流发源于上结老峪、五老峪、杨峪等几条小支流。三水源景区即在这里。这几条小支流在夏庄南聚首后向北流,经郑家庄到王家庄村东,与南博山支流合并,行走不足一公里,即到达辛泰铁路谢家店大桥,与石马支流汇集。至此,西淄河的三条支流合而为一,形成较大的水势,往邀兔崖奔去。
  池上镇位于鲁山北麓,山峰林立,深壑纵横交贯,几乎每条山沟都有涓涓泉水。赵庄、郝峪、花林的花峪河、李家等几条水量稍大的小支流,分别从东、东南、南三个方向淙淙出山,流向池上河道。其中李家支流最长,发源于平安峪上端的分水岭下。然后顺着经过整治的景观河道正直向西,到达鲁山的进山口,即小峰口,与小峰支流汇集,转身向北,过麻庄,流至泉河头村东北方向400米处。至此,东、西淄河两兄弟远道而来,相拥而泣,分不清是浪花还是泪花,交汇飞舞,融为一体,紧贴二郎山,北行致远而去。
  淄河上游修建了大中型水库2座,在其支流修建小型水库23座。1976年至1979年,对淄河支流的河道进行改造,修建了小型的滚水坝。和庄、南麻峪村等,都在河道两岸砌垒了两米多高的石墙,清波荡漾的河水,在绿柳枝蔓的轻拂下,缓缓流淌。两岸民房掩藏在树丛中,与淄河源头的山林遥遥相望。夏庄一带建的滚水坝,从上游马家沟村一直串到夏庄北,一面面明镜似的,把鲁山翠绿的山林,把蓝得透亮的天空,各自裁一片作为背景,妙趣横生。近几年,池上镇也对淄河河道综合治理,两岸砌石墙,平整河底。岸边植景观树,栽植黄杨2万余株,碧桃、五角枫、海棠2000多棵,绿化面积2.55万平方米,形成了一条6公里的景观带。这些水库、小水坝几乎都成了风光旖旎的景区。
  淄河支流还有峨庄河。发源于青州市庙子镇上龙宫村的仁河,也是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24个村庄,于庙子村入淄河。
  夏季大雨倾泻的时候,东、西淄河的各条支流水溢两岸,从各条山谷奔泻而来,似各路大军向同一个战地集合,颇有千军万马纵横驰骋之势,蔚为壮观。尤其是东西淄河汇合后,更是势不可当,巨浪滚滚,平缓处一泻千里,峡谷中浪花飞卷,如一条黄龙上下翻滚,直入太河水库,犁起千米浪花。
  冬春季节,淄河上游断流。淄河和庄段、石马段,一直到南博山,谢家店至邀兔崖可见缓缓流水,到了邀兔崖村北,即渗入河床地下,这又是“淄河十八漏”其中一漏。东淄河仅池上临近一段常年不涸。从泉河头到源泉、城子、太河水库上游大口头一带,十几公里的河道流水潺潺。这主要得益于泉河头和城子圣水寺的泉眼。
  城子村圣水寺建于五代十国的后周,位于村西岳阳山腰部。寺内一口泉井,水质清冽,常年喷涌,流至山下形成一个水湾,人们称为龙湾。水满则溢流入淄河,补充了淄河的水源。
  泉河头村西的青龙山下有两个泉眼,名曰上龙湾、下龙湾。一年四季喷珠吐玉,水流成河,川流不息,大旱之年,依然旺盛,泉水汇入西淄河。有人提出,泉河头应是淄河发源地之一,正是这个水源的喷涌,才使淄河从源泉到城子、大口头水流旱季不枯。
  从泉河头到大口头,淄河上游这一带已成了市民外出玩水的主要河段。
  大英章、李家等不仅是淄河的地理源头,也是母亲河的血脉之源。千百年来,人们在它的两岸休养生息,在一片洪荒之地建起自己的家园,世世代代同淄河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如今山明水秀、欣欣向荣。淄河从源头开始,也是一座文化长廊。大英章支流不远处就是长勺之战的战场。鲁国抵抗齐国进攻,最终取胜,成为军事史上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南朝诗人范云,唐朝诗人白居易、王之焕、孟郊,北宋的曾巩,元朝的戴良,明朝的韩超然,清朝的邓性、赵进美、赵执信,都为淄河写下了名篇。特别是赵执信,他在淄河沿岸,建有别墅,名曰“红叶山庄”,创作了多篇描绘淄河的山水诗,以寄情志。这些诗作已成为淄河流动的灵魂,有一种捕捉不到的意蕴深藏其中。以淄河立垣的古都临淄,所兴起的齐文化,使齐国繁荣昌盛了半个世纪,有力地促进了夷夏文化以及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淄河过古都,流向平缓的广饶,这里是军事家孙武的故乡。其《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孙武同孔子、老子,被史学家并列为春秋后期思想文化界的三颗明星。还有淄河两岸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莱芜古城遗址、齐长城遗址,都在中华文明史的长河中占据重要篇章。
  大英章、上瓦泉、上结老峪、李家等这些支流的发源处,乱草、石缝、树丛中,一滴滴泉水从缝隙中渗出,天长地久,裂岩穿石,彰显出以柔克刚的伟力。它们未因一滴水的渺小,就放弃了搏击澎湃的追求。就是这点点滴滴,积少成多,结为流动的水源,汇成线样的细流,开始了远征。昼夜兼程,穿过石罅,弯过密林,荡出山谷,寻路流淌,即使千回百转,也不会迷失方向,仍然雄壮地一去不回,艰辛和搏斗都留在开辟的路上。然后各路各条汇到一起,在群山中弹跳飞跃。遇洼则溢,遇阻则折,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淄河呈现出来自深山最原始的清澈和亘古不变的刚毅。它越过千山万壑的阻隔,一路战鼓雷鸣,以不屈不挠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它又像一部雄浑的命运交响曲,在齐鲁大地不息地回响。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1/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