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3    4   
PDF 版
· 遇见更闪亮的自己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1/08
朗读

遇见更闪亮的自己

郝峰

  刚入职的她说——
遇见更闪亮的自己
  将笔墨融化在生活里,将镜头延伸在工作里,将真实刊登在新闻里。
  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成为时间的朋友。
  你,为什么做记者?
  第24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当事人”们有话说。
  “小张,你介绍一下自己吧!”
  毕业之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跟淄博的区县委、镇街领导在有问有答中共话城市发展。而在对方得知我是一名新记者的时候,不仅没有任何怠慢,反倒让我简单介绍自己。
  那一瞬间带来的自豪,现在回想起来,内心依然激动不已。对于自己选择记者这个行业,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心理支撑。
  7年前,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我离开淄博,踏上了“闯关东”求学之旅,并在成为《吉林大学报》学生记者后,找到了自己未来职业的方向。
  今年夏天研究生一毕业,我便回到了家乡淄博,在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这个平台,成为一名见习记者。8月到10月,从汗水相伴的盛夏到收获满满的深秋,在“出圈”的淄博,尝试着触摸着城市的发展脉搏,亲身感受淄博城区、乡镇日新月异的变化,用自己尚显稚嫩的笔触,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
  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淄博:跟着“‘提效冲刺’看区县”大型融媒采访团,先后去往张店、高青和博山进行采写、拍剪,走进一个个热火朝天建设的产业园区,看淄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走进文旅企业和进出口企业,看如何用好国内国外双循环夯实消费根基;“齐青·思享会”专题报道,我倾听了青年企业家的人生故事,领略了优秀青年企业家与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走进华光国瓷,去感受“陶琉丝”文化三件套的齐风雅韵,探寻国瓷背后别具一格的设计巧思;走进大街小巷,看人们的周边生活发生了哪些切实变化……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在一次次的外出采访中,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也深知自身新闻专业知识的欠缺,于是在工作中处处留心,观察、学习记者前辈和伙伴们的工作方法,在一次次活动实践中磨笔头、转镜头,学到了很多新闻写作、拍剪的相关知识,对新闻这一行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也慢慢开始有了新闻思维。
  记者节前夕,我成为了一名正式记者。过去3个月带给我的这份“厚礼”,让我遇见了更闪亮的自己。
  更厚重的礼物,其实来自采访中。在采访淄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企业家、山东卓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兵时,他们公司微信公号的一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专注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时间会告诉你,值得。
  闫兵的创业经历让我觉得很热血,也让我感受了这个世界的美好。每次回忆起来,我都会想,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的使命不就是传播未被人发现的美好吗?
  这样的美好,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笔一笔勾勒出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而我们,也许就是那个拿着画笔记录的人……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雨桐

  入职10年的她说——
“初心”印在一摞摞采访本上

  第24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了。颇巧,前两日,我入行时的老师给我发来了一张10年前我们写稿时的抓拍。照片中入镜的我们,有的在采访本上写着什么,有的正认真地打着字,脸上流露的表情均是谨慎、专注的。
  对待采访的点点滴滴,当然是这般严肃。这份“铁肩担道义”的工作,要求我们时刻怀着敬畏之心:敬畏手中的笔,敬畏背后的读者,敬畏心中的职业理想……这些,都是我们每一次坚守、前进、回眸的初心与力量。
  这份初心与力量,让我一直坚守在新闻采访岗位一线,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要时政、重大事件进行报道,争做新时代最强“四力”新闻工作者。
  翻看自己一摞摞的采访本,不禁想起了这些年行走过的足迹:行走在淄博的偏远山村,记录了“第一书记”舍小家顾大家、带领群众走上发展致富小康路的满腔热情;为寻求、追逐事件真相,不分昼夜奔走在新闻第一现场;为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帮滞销、搭桥梁、寻渠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了多少真情。
  这份初心与力量,激发了我以澎湃的热情记录淄博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样本。
  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淄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家乡发展的见证者,我们用自己的新闻感知,推出一个个产品、撰写一篇篇报道。那一座座新地标、一项项新数据背后的故事,是十年来淄博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精彩蝶变的丰硕成果,是淄博攻坚突破、加速转型的精彩注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为能够见证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能够记录时代发展旋律与脉搏、以微观视角展示历史性变革而骄傲。
  这份初心与力量,敦促我不断提升能力本领,不断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践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这10年,我经历了各类技术的更新,见证了新老记者的交替和传承,践行着融媒时代对记者的新要求、新期待,用不断探索创新的新方式服务更多的读者。在学习新的传播知识、传播技术、传播思维之下,在融合与变革的行业背景下,我们在用自己的声音继续关注社会热点,回应民生关切。现如今在一线的我们,坚守新闻真实性这个生命线,用文字、图片、视频的多种形式完成着全媒体采访的任务,记录了更多美好瞬间、弘扬了更多凡人善举、展现了更多人间大爱。
  梳理过去十年,犹如采访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心中有无数要述说的情怀。展望今后,我们仍将火热的情怀凝聚在笔端,不断前行。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未来可期——这份职业信仰,将贯穿我们每一个十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文思
  入职20年的他说——
20年“纸短情长”
  歪打误撞,学国际政治的我,不远千里,一头扎进了新闻行当。再回首,竟已是20年。这期间,一些人来了,一些人又离开。我却在这里扎根,在这座城市娶妻生女。
  那是2003年的夏天,“非典”的阴霾刚刚散去。从西北的兰州大学结束4年的学习,顾不上舟车劳顿,来不及告别大同父老,就揣着紧张与兴奋,扛着行李来鲁中晨报报到,甚至急切地在火车上草拟对话市长的提纲。
  工作还没转正,便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记者节。那一次,喝了很多酒。烈酒入喉,委屈却上心头。
  在还是异乡的淄博孤军奋战,在听不懂的方言里感受无助,在找不到的街巷前来回穿梭……经历200余天的磨砺后,我又迎来一份“晨昏颠倒”的工作。没错,就是夜班编辑。
  那时,阿拉法特还在为巴勒斯坦生存苦苦挣扎,沙龙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单边行动”计划;那时,萨达姆还在躲避美国追击狼狈逃窜,卡扎菲正霸气地和欧美国家斗智斗勇……在新闻里认识的枭雄,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4任美国总统,7任英国首相,4任法国总统,3任德国总理,20年来,这世界唯一没变的就是巴以冲突,以及战火中愤怒的男人怀抱着逝去儿童的场景。
  数不清的夜晚,梳理着记者带有泥土气息的稿件,审视着大洋彼岸的信息,抵御着舆论监督对象的诱惑,对抗着眼皮打架的疲惫……纸短情长中,对于这份工作,对于这个行业,有了难以割舍的眷恋,以及发自内心的自豪。
  一年一度,又逢记者节。
  很多人吐槽工作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却感慨时间和空间变换的奇妙。这些年坚持不懈地走着,渐渐地走出故乡,留守异乡。如漂泊的蒲公英跌跌撞撞,却奇迹般在他乡的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猛然发现,故乡在千里之外,异乡息息相关。大同18年、兰州4年、淄博20年。承载着我的青春记忆和乡愁的大同和兰州,模样已渐近模糊,淄博的大街小巷却愈发清晰地装进了脑海。
  在异乡生活久了,竟觉得这异乡的饭菜和自己的脾胃相合,那方言虽说“颠三倒四”倒也听着顺耳,就如同自己本该生活于此一般。一开始,先把工作稳定下来,收入渐渐提升。然后和爱人在这里相识相守,组建小家庭。此后又经历了很多岗位,对话市长虽然没有兑现,却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蜕变与发展。
  “脚沾泥土,笔蘸感情”,追求思想的光芒,共鸣大众的情感,才是新闻从业者的理想。
  魂牵梦萦的都是自己脚步丈量过的地方。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峰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1/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