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副刊
3    4   
PDF 版
· 上春山向云端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鲁中职工大学”始末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5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上春山向云端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3/13
朗读

“鲁中职工大学”始末

始末

  “鲁中职工大学”始末
  □ 刘传渭
  时间回到1984年。时值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祖国“四化”建设,日新月异,骎骎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据报载,我国南方有几个省份已建成十多所民办的高等学校。不久,淄博大地诞生了一所民办高校——鲁中职工大学。她的出现,轰动一时,引人关注。欲知详情,细听根苗。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我们工业、科技、文教等系统部分离休和退居二线的老干部,经过多方磋商,决定自筹资金,创办一所民办的全日制大学——“淄博工业大学”,为振兴淄博经济服务。
  “淄工大”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为办学宗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充分挖掘社会潜力,利用淄博工业城市优势,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不要国家投资,因陋就简,采取短学制、新专业、少而精等快出人才的办学措施,对学生实行收费、不包分配的办法,为我市机关、厂矿、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两户一体”(“两户一体”,即上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万元户,经济联合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的“四化”建设人才。(选自1984年10月23日《淄博市部分离休和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发起创办“淄博工业大学”的请示报告》)
  1984年11月份,淄博市人民政府批准“淄博工业大学”筹建。
  “淄博工业大学”的筹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关怀支持下,受到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极大关注和热情支持。自市政府上一年11月批准筹建以来,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更加迅速和顺利。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对校址选点、规划设计、资金筹集、专业设置、师资组建和办学方法等问题,在争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后,根据我们的实际条件,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安排。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落实。(选自1985年1月《淄博工业大学筹建情况报告》)
  “鲁中大学”(原定名淄博工业大学)校址选定在规划中的红旗四路西首路南,西六路与西七路之间。
  建校的总体规划是:规模3000人,占地200亩,校舍7.5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1985年春季开工,到1991年全部建成。第一期工程,建筑校舍5000平方米,投资70万元,容纳学生500名,1985年3月到7月建成。第二期工程,建筑校舍1.5万平方米,投资180万元,于1985年至1986学年度建成。其余工程,至1991年分期完成。
  资金问题。建校总投资的筹措,由社会集资和学校自筹的办法分期解决。当时,社会集资已达160余万元。第一期工程可以如期开工。此后办学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四条途径:一是受益单位支付部分开办费,二是学生按规定交纳学费,三是科技咨询服务和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四是兴办各种企业。根据匡算,“七五”期间平均每年收入300万元左右。这样,办学和基建经费均可得到解决。
  该校专业设置。计划先开设经济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林果蔬菜、建材、医药等专业。今后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陆续开设新的专业。该校的学制,近期先开设大学专科,学制为两年或三年。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本科,学制四年。
  师资问题。教师实行聘任制,凡应聘期一年至四年,每年授课200学时以上者为专任教师,聘期不满一年的,为客座教师。教师的聘请,以淄博、济南、东营等近校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厂矿企业为依托。并聘请外省市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已商妥应聘的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人,讲师、工程师36人。应聘的客座教师15人。
  招生问题。近期以淄博市为主,以在职干部、职工为主,面向机关、厂矿、第三产业、乡镇企业和“两户一体”等行业。1985年招生300名,纳入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毕业不包分配,国家择优录用。
  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学生的期终考核和毕业考试,由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负责命题和评定学业成绩。凡通过考试,积满学分者,不论时间年限,即行颁发毕业证书,承认大专学历。
  该校领导体制。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实行任期制,由校董会聘任,校长以下工作人员,由校长聘任。(选自鲁中大学校董会:《鲁中大学规划基本情况》,1985年2月)
  1985年3月,市政府《关于创办鲁中大学的请示》报省政府审批。
  1985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同意筹建鲁中职工大学的批复》,同意筹建鲁中职工大学。
  同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一九八五年职工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分配给鲁中职工大学的招生名额为280名。
  建校伊始,边建校边招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全体工作人员(笔者厕身其间),上上下下,不计时间,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勤奋工作,共同努力,早一天建成学校,多培养人才,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已形成共识。德高望众的老领导们一如既往,热心关注,热情支持学校建设。老校长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功不可没。副校长身先士卒,清理厕所,搬运桌凳。负责基建的是一位“老专业”,施工要求非常严格。技术不过硬的建筑队一律不准进工地,哪里质量不合格,坚持推倒重来。有位同志为了购买合堂教室的座椅,不分昼夜,南上北下,为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最终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那时交通不便,张贴“招生简章”,去媒体作广告宣传,主要是靠两条腿。当时,有位教师负责临沂地区和枣庄市的招生工作。由于宣传工作细致到位,吸引了很多考生前来报名应考。在1985年山东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中,该教师往返两地之间,在当地招生部门的协助下,把考场组织安排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圆满地完成了招生考试工作。紧接着,这位教师从枣庄乘夜车返程,至淄博站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钟,只好花2元钱雇了辆三轮车赶到学校。稍稍休息,早晨7点又投入到护送试卷去青岛的工作中去。(当时省教育厅规定:各科考试结束后,各学校立即派专人将试卷集中送往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以待集体阅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辛勤的汗水,换来鲁中职工大学的校园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学校办公室、教室、合堂教室,食堂、餐厅、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图书馆、医务室、校办工厂,等等。
  是年九月,秋高气爽。鲁中职工大学准时开学,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那时,学校教学管理是严格的,以工艺美术专业为例,任课教师全部是从山东艺术学院聘请的教授、副教授来校授课。学生学习也是十分刻苦努力。冬天的夜晚,教室外冰天雪地,教室内没有暖气,没有火炉。有的学生在练临摹,练素描,学画画,精神专注,一丝不苟,场景着实令人感动。需要说明的是,这批学员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
  那时的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例如,学校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茶话会、座谈会、联欢晚会等,邀请当地驻军英模来校作事迹报告,邀请一些市级文艺团体来校演出,等等。
  1986年2月,“鉴于鲁中职工大学校董会提出不再继续办学的请求及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委决定鲁中职工大学停止筹建”,并对鲁中职工大学的校舍、教职员工、鲁中职工大学按省招生计划,经过统一考试招收的128名学生以及电大班、补习班,做了妥善安排。鲁中职工大学由此退出历史舞台。时间过去了整整四十年,鲁中职工大学或许被人们渐渐淡忘。然,鲁中职工大学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亦是不争的事实。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有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771所民办高等学校(不含其他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办学层次分别为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在校大学生791.34万人,在校硕士研究生2556人。国家先后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等法律法规。
  以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结束本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3/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