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淄博
3    4   
PDF 版
· 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点”格局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博山审批制度改革助力景区稳赢清明假期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4版:  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博山审批制度改革助力景区稳赢清明假期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4/10
朗读

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点”格局

格局

  《淄博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发布
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点”格局
  4月9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德法,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达,淄博市水利事业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胜利,淄博市城市管理局二级调研员邹宗森向社会介绍《淄博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经淄博市政府同意,近日,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淄博黄河河务局联合印发了《淄博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重要举措。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将其列入2023年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做法的基础上,编制形成《规划》,经淄博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3月5日,淄博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组织实施《规划》工作通知;3月15日,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规划》。
  《规划》编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把握定位。《规划》是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2021—2035年淄博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纲领和空间指引,是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对推动全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淄博市全域和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以及不同分区深化研究,识别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城镇发展中生态功能问题短板和生态受损重点区域等,进行提升和修复。
  明确目标指标。围绕全面提升全市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总目标,细化2025年、2035年指标体系,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目标、基本绘就“绿水青山美丽淄博”现实画卷。
  部署重点工程。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完整性,聚焦生态修复重点区域,部署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规划》共7章31节。《规划》提出了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具体目标,部署了“加强水源涵养保护及森林生态质量提升、推进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农田生态修复、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建设”等6项主要任务。
  《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出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点”的全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一屏:即由泰沂山脉东部余脉组成的南部生态屏障;一带:即以黄河为主体,北支新河、支脉河、小清河等为组成部分的北部生态风貌带;多廊:即淄河、孝妇河、沂河、小清河、北支新河、支脉河、范阳河等骨干河流廊道,一般河流廊道,环城绿廊以及依托高速路等构建的生态隔离廊道;多点:即以重要湿地、河湖、水源地、自然保护地及其他生态单元组成的重要生态节点。
  《规划》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明确了“黄河沿线生态修复、北部小流域综合修复治理、土地综合整治、小清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东西部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中部低山丘陵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南部丘陵山区水源涵养与森林质量提升、沂河流域上游生态修复治理、生态修复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等11个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下一步,淄博市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重点生态修复任务,强化要素保障,集成政策、资金、科技支撑,建立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规划》协调机制,以落实《规划》中明确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抓手,全市域、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治理,为实现淄博市“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位居全省第四 淄博市森林覆盖率21.56%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落实《规划》任务指标方面有哪些安排部署和具体推进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达对此进行了解答。
  近年来,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治理和服务发展相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部纳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持续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全市共配备市、县、镇、村各级林长5213名,完成造林落地上图1.2万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5.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1.56%,位居全省第四位。修复历史遗留矿山57处,全市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条件的33家矿山均已纳入各级绿色矿山名录。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编制完成《淄博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创新建立“四位一体”森林防火联防联动工作机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跨区域联防联控和专业监理机制。顺利完成桓台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高青天鹅湖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田长制”,在全省率先出台耕地保护激励办法,淄博市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流入。
  下一步,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协同推动《规划》落实,严肃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落实“林长制”各项制度,源头抓好林草湿地各类资源保护,稳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进程,持续抓好绿色矿山建设提升、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严厉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筑牢绿色发展安全屏障;牵头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估,及时协调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服务淄博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淄博市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呈双下降形势

  淄博市水土保持率近年来有什么进展?新闻发布会上,淄博市水利事业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胜利表示,淄博市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全市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由2015年的15%下降至2023年的3.9%,水土保持率由2020年75.28%提高至2023年的76.4%,完成省下达目标值,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呈现双下降形势。
  近10年,争创水利部水保试点1项,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3处,国家级水保科普教育基地1处,省级水保试点2项,省级水保示范3项,水系绿化样板1项。2023年,淄博市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
  系统施策,构建全域综合防治体系。淄博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为重点,优化局部水土保持生态条件,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生产条件,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近1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2.97亿元,实施中央、省、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33项,累计治理和改善水土流失面积638平方公里,项目区年均增加蓄水量450万立方米、保土量68万吨,项目区群众年均增收2000余元。
  创新监管工作机制,扎密监管制度网络。淄博市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统筹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近10年以来,淄博市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表)2282项,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9亿元,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备案)946项,新增人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110平方公里,开展市县两级监督执法5000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淄博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36平方米

  城管部门在落实《规划》指标方面有哪些推进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淄博市城市管理局二级调研员邹宗森对此进行了介绍。
  根据2023年山东省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公布数据,淄博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9.36平方米,已远超《规划》制定的标准。为进一步保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下降,下一步,淄博将持续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保证2024年全域公园城市建设项目按时开工,淄博市城市管理局将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落实监管机制,督导各区县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抓好已建成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公园分级分类管理和园长制工作,全面落实建设养护监管一体化,提高公园养护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优美公园环境;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增加建成区微绿地面积,更加注重街头游园、口袋公园、拇指公园、带状公园等小微公园建设,组织开展“公园式(园林式)单位、小区、村庄”认定,不断提升广大居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4/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