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  热点
3    4   
PDF 版
· 图片280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图片281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当导师被叫做“老板”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6版:  热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图片281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4/16
朗读

当导师被叫做“老板”

异化

  被北邮15名学生联名举报的教师郑某。

  当导师被叫做“老板”
北邮学生联名举报事件折射出高校部分师生之间关系失序、异化
  一份长达20页的举报文件,让高校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焦点。在“常常破口大骂”“毕业威胁”“差遣学生为其女儿考试作弊”的声声控诉中,北京邮电大学取消了涉事导师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今年2月,华中农业大学一名教授同样在学生的举报声中,走下讲台。
  有学者指出,“导师在追求学术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沦为功利性的雇佣关系,学生对导师的称谓都变成了‘老板’。”
  剑拔弩张的个案之外,也不乏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4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曾参与举报的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新导师“特别好、很细心”。
  等来结果
  北邮停止涉事导师教学工作
华中农大解聘学术造假导师
  不是所有遭遇不公的学生都站了出来。谈起近期的风波,4月11日,去年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舟舟(化名)用“地狱”来形容三年读研时光,但她未曾鼓起勇气反抗,直到毕业终得解脱。
  而北京邮电大学的15名学生的举报则很快有了结果。4月10日晚,北京邮电大学发布通报称,现已查实,该校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郑某未能正确履行研究生导师职责,对学生学业疏于指导;未能做到关心爱护学生,要求学生从事与学习、科研无关事宜;未按学校相关规定给学生发放助研津贴。学校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给予降低岗位等级行政处分,岗位等级由副教授七级降为讲师十级。后续,学校将按程序对其进行党纪处分。
  这份通报的发布距离他们实名举报郑某存在师德师风问题也就一天时间。记者查询发现,目前,郑某所在学院官网已删除其相关信息。
  这一事件也让人想起大约3个月前,华中农业大学11名研究生那次堪称“孤勇”的举报行动。今年1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联名举报该校动科动医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教授黄某某学术造假、压榨学生。
  21天后,也就是2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通报,经调查认定,在学术方面,黄某某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10篇论文存在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和图片,2篇论文不当署名等问题;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指导学生失职失责、言语不当、敷衍教学问题;在财务方面,存在对部分研究生少发助研津贴问题。学校决定撤销黄某某校内一切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报请撤销其教师资格,报请对涉及其学术不端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等予以撤稿、撤项;停用其主编的《饲料智能加工生产学》教材。对举报内容涉及的其他涉嫌学术不端、学术不规范行为的人员,将依规依纪进行调查处理。
  学生控诉
  出现生理、心理问题 希望老师得到处罚
  研究生举报导师事件指向部分师生关系的失序问题。
  “在巨大的身体压力和精神折磨下,大部分郑某所指导的学生出现了或轻或重的生理、心理问题。”在举报文件中,这15名学生写道。这份长达20页的举报文件称郑某情绪极其不稳定,常常对学生破口大骂,并以毕业威胁学生;差遣实验室学生做了许多科研以外的事情,如长期代取大量快递,替其开车接送朋友、家人,去其家里打扫卫生,为其女儿做作业、接送上下学,在其女儿参加重要考试时代为作弊。
  举报文件中还提到,郑某强迫学生加班,无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截留学生工资等情况。例如,有学生与公司签订的合同显示工资是每人每月5000元的实习劳务,但一段时间后却降至每月1500元。又如,实验室每日工作时间达到了10小时30分钟。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对黄某某的举报不仅涉及师德师风,更直指其学术不端。这份长达125页的举报文件,以及按有11名学生手印的举报信,历数黄某某诸多不当行为,包括“篡改编造实验数据、拼接修改实验图标及数据、改动实验结果、抄袭论文”等,以及黄某某“操纵同行评审、克扣学生劳务费、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和辱骂”等行为。
  参与举报的学生钟芸(化名)说,“一开始对科研充满热情,但是在此课题组慢慢怀疑自己的科研能力,后面逐渐失望,到最后心灰意冷,时常出现焦虑现象。”她不知道自己的学业能不能顺利完成,“我只知道我实在接受不了我的论文全是假的,对于后来者的研究来说会起到负面效果。”“赌上了自己的学业、事业,希望讨一个公道,希望违反学术道德的老师可以得到应有的处罚。”
  舟舟研究生三年的遭遇也让她至今回想起来都愤懑。她回忆,在被称为实验室的场域里,架构分明如同金字塔,她的导师只是“小老板”,上面还有“大老板”。“大老板”扮演统筹全局的角色,将一个个科研项目分包给“小老板”,“小老板”之下才是博士生和硕士生。
  除了超负荷的工作时长,实验室的规矩多,“怪事”也很多:“大老板”儿子的作业经常由博士生代写;有的博士生天天给“大老板”做ppt;有的博士生已达到毕业标准,却被卡着不放人。
  关系异化
  导师扭曲学术研究根本目标
学生承受经济压力劳务负担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其中规定要尽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
  比如,在学术规范方面,要求导师以身作则,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
  针对近年来导师和研究生相处过程中出现的关系失范、异化事件,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钧在202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解释,导生关系只有在接近重教学教研、重情感生活这个范围内才是合理、理想的状态。“重教学科研而轻情感生活的极端容易产生导生关系的异化;轻教学科研而重感情生活的极端容易走向导生关系的失范。”
  “导师在追求学术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沦为功利性的雇佣关系,学生对导师的称谓都变成了‘老板’”。张钧分析了常见导生关系异化的一种:功利型。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导师扭曲了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学生则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劳务负担,更缺少自主发展的空间。
  华北某高校新闻专业硕导陈依(化名)表示,“我挺认可新闻里这些学生们的行为。因为年轻人正在认识到不平等的结构,也许能改变这些不平等。而高校这个场域相对来讲更容易实现平等,因为有师德师风的规定。”
  刮来“新风”
  “不拿学生一作,
杂活不让学生干”
  剑拔弩张的极端个案之外,也不乏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近走红网络,26岁就当上中山大学副教授的陈逸伦,就带来了一股别样师生关系的“新风”。陈逸伦说,“我会很明确告诉学生,第一,保证手把手带;第二,不拿学生一作;第三,杂活不让学生干。”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每周组会,他总会请客吃饭,有时还会被学生们拉去唱歌。他们的微信群除了学术探讨,还有生活杂谈。有博士生这样评价陈逸伦:“科研上,他很严谨、责任心很强,也很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生活上,陈老师很随和,和他怎么‘玩’都行。”
  已毕业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夏阳(化名)也认为自己运气很好。她告诉记者,自己碰上了“神仙导师”——待人和善,能力优秀,倾囊相助。
  在新闻专业研三学生王洁(化名)看来,她的导师陈依也十分尊重学生,“你可以跟她分享你的想法,但她不会干涉你的选择。”至于论文作者排序,陈依更不会和学生“抢”。
  在采访过程中,王洁与夏阳都用“亦师亦友”形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但这份关系也有明确的“边界”。
  夏阳的导师没有实施“打卡制度”,以强制将学生留在实验室内,也不会克扣学生的补贴和报酬。王洁的导师陈依平时与学生们关系亲近,但也从不干涉学生的私人生活,更不会用“威严”逼着学生干杂活。
  北京邮电大学在通报中承诺,将尊重学生意愿,为郑某指导的所有学生调换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全力保障学生在校的正常学习科研生活。
  如今,华中农业大学的钟芸也等到了新导师。她近期“正在做实验,比较忙”,估计今年12月份能毕业。 据《南方都市报》
  声音

  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将导师的道德品行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导师评聘考核的主要依据。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钧

  我挺认可新闻里这些学生们的行为。因为年轻人正在认识到不平等的结构,也许能改变这些不平等。而高校这个场域相对来讲更容易实现平等,因为有师德师风的规定。
        ——华北某高校新闻专业硕导陈依(化名)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4/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