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3    4   
PDF 版
· 一次土地流转 “赔钱”赚来富民路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3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4/26
朗读

一次土地流转 “赔钱”赚来富民路 

任灵芝

  图为李王村农业综合联合社项目,粮食被运送到烘干塔进行烘干。

  李王村流转的土地使用大型农机进行管理,这是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一次土地流转 “赔钱”赚来富民路
不断摸索创新让庄户人端上金饭碗

  土地流转一定赚钱吗?
  未必。桓台县果里镇李王村就交过这样的学费,他们将村里的土地全部流转,以村集体经营管理、村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运行。不成想,土地流转第一年就赔钱了!
  失败是暂时的,困难也是暂时的。
  经过不断摸索,李王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土地流转之路,让庄户人也端上了金饭碗。

  土地流转,转出富民路
  4月19日,谷雨,本是忙春耕的时节,桓台县果里镇李王村的活动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老人却在打牌、聊天,快乐逍遥。“地里的活不用我们干,到点就能分钱,我和我老伴儿俩人加起来有一亩六分地,去年分了将近3800块钱。哪成想,年纪大了却端上了‘金饭碗’!”73岁的村民毕祥成话语中充满着自豪。
  村民口中的“金饭碗”从哪来的,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李王村有1604亩耕地,576户1558名村民。为了解放农村劳动力,为村民增加收入,李王村坚持把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在“土地”上做文章。2018年,李王村将全村1604亩土地全部流转,以村集体经营管理、村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运行。
  就在合作社信心满满地埋头苦干时,第一年的经营情况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李王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峰介绍,土地流转后的第一年合作社赔钱了,“当时压力特别大,土地流转这个决策到底对不对?”痛定思痛,陈海峰和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总结,这与合作社管理经验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种大片的土地跟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一样,当前的问题是纯人工费用太高产量却提不上去,“我们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成本用在了人力成本上,大型农场化运作、机械化种植才是出路。第二年我们就开始置办大型农机。”
  有了大型农机的加持,加上管理经验越来越足,在土地流转的第二年,李王村只保留1名有着丰富种粮经验的村民负责土地的日常管理,农忙时节雇用三五人就完全可以应对,成本大幅降低,2019年合作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2020年就有了盈利。合作社趁机又购进了多台(套)大型农机,截至目前已经有40台(套)大型农机,总价值430余万元。
  “合作社购进的农机,在满足自用之外,我们还对外进行出租,仅出租费一年就能收入15万左右。”陈海峰介绍。
  2022年,李王村主动承担桓台县农业局1300亩大豆玉米混合种植任务。“我们的管理经验丰富了,认领大豆玉米混合种植的任务,有足够的信心给农民增加收入。”2022年当年,在玉米没有减产的情况下,大豆收入30余万元,2023年达到了50余万元。
  土地里刨出了金子,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都明显提高。2022年,每名村民土地流转分红(村民平均每人8分地)为1816元,2023年达到了1895元。不用自己种地就可以分红,这也难怪村里的老人认为,人到老年端上了“金饭碗”。
  对于李王村的村民来说,他们的收入不仅仅是土地流转的分红。“家里的地不用自己种,年轻力壮的都出去打工了,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也出去做保洁、干护工,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李可刚说。
  精打细算,共筑幸福梦
  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都稳定后,李王村还是从赖以生存的农业和土地入手开始谋划大项目。
  2023年,李王村多了一个标志性建筑——一座巨大的烘干塔,这是李王村建成的农业综合联合社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满足周边15000亩耕地粮食的烘干需求,兼具5000吨粮食的存储功能。”陈海峰介绍,项目共统筹规划建设了日处理300吨粮食的烘干塔、1500平方米农机大棚、3500平方米粮仓、10000平方米晾晒场等,全是镇上支持、村里自筹和农民入股建起来的。
  项目刚建起来,连锁反应紧接而至。项目建成后,合作社通过不断开展技术服务,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粮食产量,带高了附近村庄的土地流转费。此外,经过烘干储存后的粮食经济效益更高。以李王村为例,2023年共收获玉米118万公斤,原来每公斤2.5元,而经过储存烘干精选后,每公斤玉米可以卖到2.84元,仅此一项可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这个农业综合联合社项目可直接服务果里镇中、西片区,并辐射邹平、博兴等接壤区域,单季可实现粮食贸易交易量近万吨,仅此一项,年增收益近百万元。
  “这只是我们的一期项目,二期项目我们也准备上。二期项目在继续扩展项目规模的同时,探索面粉、大豆油等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在延伸产业链条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项目增收。”陈海峰信心满满。
  如今,走进李王村,高楼林立,沥青马路干净整洁,路边路树成荫,活动广场上老年人悠闲娱乐,其乐融融,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还建起了百姓大舞台、幸福院,提高村民福利,“心凝振兴 圆梦李王”的幸福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据介绍,李王村农业综合联合社是“数智农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这样的农业产业项目在果里镇越来越多,不少农民借着富民政策发展起了各类富民产业,耕地种粮一样可以发家致富,实现富裕梦。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灵芝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4/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