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钟声新乐章,筚路蓝缕再起航。老槐峪人顶天地,绿水青山更辉煌……”正值隆冬,淄博儒风京剧社的排练场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独幕京剧《古槐钟声》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站在一旁观看排练的两位老人,眼角却禁不住有些湿润,从灵光乍现到剧本完成,将近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老戏迷的新生活
今年83岁的刘同珉老人是淄博儒风京剧社社长,回忆剧社成立之初,老人说:“两年多之前,几名老戏骨带头提议组建剧社。大家一致同意,并为剧社取名‘儒风’,意在弘扬京剧儒雅之风。于是,我跟朋友几个人凑了3万块钱,跑银行、跑民政部门、去公安局开证明……前前后后跑了好几个单位,终于将剧社作为民办非企业组织注册成立了。” 2018年10月29日,在淄博市烟草有限公司老年活动中心,承载着数十位老人晚年京剧梦的淄博儒风京剧社正式成立。“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以传承京剧艺术为己任。”刘同珉介绍,如今的剧社文武行场面齐全,活动场所固定,集演出、教学、交流、观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两次走上淄博剧院的大舞台,坚持到社区、村庄、校园、企业、老年公寓进行表演。
千年槐树启发灵感
自儒风京剧社成立,成员们心中便一直都有着同一个强烈的愿望——自编、自导、自演,用原创戏剧唱出国粹艺术,反映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新风。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剧社成员不断外出演出。为了实现原创剧目这个目标,作为热爱京剧30余年的老票友,75岁的剧社编导李凤翔绞尽了脑汁。 2019年春节过后,李凤翔与刘同珉开始着手剧本创作的具体策划。“经过几天的思索,我想起了从前曾经去演出的一个村庄,那里有一棵千年老槐树。”李凤翔口中的村庄,是博山区池上镇赵庄村。在赵庄村东西大街上,有一棵已经有1700多年树龄的大槐树,被村民称为“神母槐”,“这棵老槐树大有文章可做。我的想法跟刘同珉不谋而合,都认为以古槐树为切入点可以融入当下元素,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搬上舞台。”
独辟蹊径唱文明
从产生想法到付诸行动,一周时间,剧本《古槐钟声》初稿完成了。《古槐钟声》讲述了一名开发商为装点楼盘,预谋移走古村千年槐树,而被村领导和百姓们阻拦并晓之以理的故事。为了进一步丰富剧本,刘同珉与李凤翔又驱车前往赵庄村进行调查了解。 “我们的戏剧不仅要走进社区、村庄,宣传扶贫和环保的理念,还要争取走上咱们淄博市小戏汇演的大舞台。而参加汇演又对时间有所要求。”李凤翔介绍,因为时间限制,剧情要简练,既不能让人物思想转变得太过突兀,又不能让剧情趋于平淡。 2019年一整年,李凤翔与刘同珉五易其稿,专注于《古槐钟声》的剧本修改加工,并请专家审定谱曲。“眼看赶不上2019年年底的汇演了,我们只能把目标放在2020年汇演上。”而让李凤翔与刘同珉没想到的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剧社社员们的活动,剧本创作与排练也只能一推再推。 眼看着又是年终岁尾,12月24日,李凤翔在接受采访时,眼底无不透露出遗憾。老人说:“现在我们仍专心排练着,虽然不能进行汇演,但是要把我们的文明新风传扬出去,因为《古槐钟声》包含着儒风京剧社人的美好愿景和心血。”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万杰 高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