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庆民 腊八到了以后,乡下的“集”变得密集起来,年味儿也越来越浓。 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姑姑村子里腊月二十三的年集,货品全,人数多,异常热闹。 十里八村的人,或结伴走路,或骑着车,从四面八方的乡间小路涌向大集。大人家长里短,有说有笑;孩子们打打闹闹,欢歌笑语。萧瑟暗淡的冬季,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从村口到村中心的街道,热闹非凡。大红是主色调,老远就看见一大片福字、春联,那叫一个红火!好比走进了百花盛开的大观园。年画、春联被悬挂在铁丝上,一眼望不到头,地上的塑料布上,还平铺了满满一地。像梅兰竹菊山水画、骑着大鲤鱼的胖娃娃……满眼的“大红”,不仅让新年有气氛,更点亮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刚刚宰杀的猪肉、羊肉、牛肉,一扇扇在铁钩子上挂着,在肉案上平铺着;农家散养的肥肥胖胖的鸡鸭鹅,都关在铁笼子里,羽毛光亮,大摇大摆;大铁桶里的鱼,游来游去,活蹦乱跳,更是吸引着不少人过来捞几条,过年嘛,一定要图个年年有余。买家,这时候也不会还价了;卖家,不用说,自然也是秤杆高高的,大伙儿都图个和气生财。 像红灯笼一样的糖葫芦不用招手就能收获一票小朋友的青睐,那酸,那甜,足可以让孩子们惦念一年。你看,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儿,拽着母亲的衣裳角儿,不仅要吃糖葫芦,还要买那五颜六色的头绳儿、皮筋儿和蜡纸做的花。 熟食熟肉、烟酒糖茶、瓜果蔬菜……应有尽有的年集,是一种极大的物质丰富。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流淌成一种幸福的嘈杂;人挨人,人挤人,熙熙攘攘,会聚成一种甜蜜的拥挤。这是最红火、最温馨的乡村画面,这是一抹最灵动美好的人间烟火,点燃了幸福的日子,酿造出新年的味道。 大伙手里拎着、怀里抱着、肩上扛着采购好的年货,带着喜悦和满足,把红火的幸福带回家,把火红的年味儿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