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齐迹
3    4   
PDF 版
· 流风遗韵里的马头古镇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我常会忆起那些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7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我常会忆起那些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5/19
朗读

流风遗韵里的马头古镇



  □ 李剑
  蜿蜒迤逦的沂河是沂蒙人民的母亲河,她的下游纵贯古郯腹地,滔滔河水至此向西折了个九十度的大转弯,水流渐缓,形成一个浑然天成的避风港,左岸便是千年水埠重镇——马头。
  比起江南的古镇,马头虽然缺少了小桥流水的婉约轻柔,但一条玉带般缠绕的大河更彰显了江北水乡的豪放刚劲。
  有书这样记载马头:“始兴于唐,盛于明清。傍依沂川,舟楫入运,上至京卫,下抵苏杭,素为鲁南苏北之重镇,物资交流之商埠。”字里行间透露了马头繁华的商业历史。早在唐朝时这里便已形成适宜人居的村落,因此有“古镇”之称。明清时期,由于毗邻码头,水旱交通便利,这里更是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南北文化交融、回汉民俗交织,素有“小上海”之美誉。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沂河细浪翻腾,鱼翔浅底,群鸭戏水。车子沿河堤刚驶入马头古镇,北水门上便传来一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五大调)之《耕读渔樵》,那幽婉柔和的旋律、舒缓平实的节奏、优雅大方的词句,把春光里的马头古镇咏唱得景色怡人,令人神往。
  古马头分为北水门、颜道口、西道口、大东门等多处集中的商业区。其中,北水门是马头镇南北大街北端沂河堤岸上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沂河艄工的航标,商贾的驿站,也是游客的换乘中心。
  在北水门东西两侧分别有颜道口和西道口,所谓道口即水路和陆路交会处。其中颜道口是为了装卸货物而设的港湾,西道口则是摆渡的避风塘。至近代,随着陆路交通日益发达,水运渐衰,码头也逐渐废弃。
  北水门至南门是古镇的中轴线,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两条主街呈十字型交会。南北大街贯穿了南门、历史文化展览馆、源兴涌商号、兰家大院、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等多个景点,东西大街串联了吊炉烤牌、酱菜、清真糕点、糁、烧鸡等特色美食,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清真寺也坐落于此。
  循南北大街的青石板路自北水门南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这便是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
  纵观历史,马头不仅是商业重镇,也是一片红色沃土。马头志士多,最著名的当属和平街人刘之言了。早在1929年10月,他在济南求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回到家乡在求是小学校长于霭辰的帮助下,创建了“鲁南第一支部”,后来演变成为早期的临郯县委,并指挥了著名的“苍山暴动”。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是临、郯、苍、莒、邳等地区建立的最早的一个支部,马头镇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鲁南地区的发祥地之一。
  源兴涌坐落于十字大街的东北角,这幢木质结构的红楼,建于明末清初。古镇繁华时期,源兴涌商号经营土特产品,潍县商人刘锡朋生财有道,富甲一方,是当时马头镇众多商号中生意做得最大的一家,货物曾经一度销往南洋。虽历经战火洗礼,这座百年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正大街、西大街、方正街……那两侧带廊檐明柱的临街楼,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每一条街都有着自己的经营特色,可谓街街繁华,户户经商。那些经营京广杂货、棉纱棉布、绫罗绸缎、中药、副食酒水、土特产品等的商店,数不胜数;从事纺织、制革、竹编、草编、金银首饰、铁货、布匹、陶瓷、皮货、海货、中药材的商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大东门则是家家开客栈、饭铺,办茶馆,摆摊点,鼎盛时期,全镇的大小商店和手工业作坊等有300多家。
  “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主街坐落在古镇中央,共有600多户2300多人,其中回族人口将近一半。所有住户人家都是民族院落,墙壁上的石雕砖雕多以牡丹、兰花、梅花、葫芦和石榴为主,彩绘也描述了很多回族的习俗。在街道两边的墙壁上,随处可见浮雕图画,诠释着村规民约,记载着该条街道悠久的历史和曾经发生的故事。
  这条街上还遍布着回民服饰、清真食品、民俗文化用品等专卖店,大街上不时有身着民族盛装的回族老乡走过。这里虽没有江南雨巷的万种风情,却展现出一种高雅别致的异域情调。
  清真寺位于民主街中北部,是苏北鲁南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民族寺院,始建于明永乐三年,清代续修添建,后又多次修葺。寺院建筑宏伟,总面积13亩,建有大殿24间,有南北讲堂、东对厅、古井亭、门楼、望月楼等单体建筑,其中最早的是乾隆三年所立“重修清真寺碑记”,回民英雄、铁道游击队政委张洪仪的纪念碑也矗立寺内。
  东坊的文家酱菜制作工艺考究,色泽黝黑,味道鲜美,久负盛名。每年的秋暮冬初,匠人们把精挑细选的辣菜、胡萝卜、勺子头等按工序放在勾兑好的盐水中腌制。春天把腌制好的菜捞出来,晒到半干。每年的春夏之交是炒咸菜的最佳时间,将晒好的菜放在铁锅里,填上瓷缸里的浓盐水,用木柴烧开,再文火细烹炒,腌制的各种蔬菜就成了黑色的咸菜。这一片幽巷里,空气中多弥漫着咸中带香的气息。
  恰逢古镇久旱逢甘霖,看对面的纤纤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幽长的古巷中,瞬间便美丽了风景。雨滴顺着翘起的飞檐斗拱下落,打在长满苔藓的青石板上,行人在雨中匆匆穿行,店家在往屋里拾掇着贷物,妇人们在忙着收拾晾晒的衣服、酱菜,偶尔有几个顽皮的孩童不顾大人们的喝斥,在雨中追逐嬉闹……大清真寺、红军小学、商号、民宿、院落、树林……仿佛从远古走来,高低起伏,形态各异,静静地伫立在雨幕中,给古镇更增添了几分凝重和肃穆。
  傍晚时分,雨住了,空气格外清新。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夜幕下的古镇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晚饭安排在老街戏楼对面的清真农家乐,土鸡和河鱼是不可缺少的,几碟特制的咸菜,几盘地道的清真菜作肴,三五老友围坐,听戏楼上的非遗传承艺人演奏郯马五大调,不知不觉几盅古郯老酒便已下肚。
  听镇上的文化人介绍,郯马五大调多由一人演唱,以民间管弦乐器和瓷碟、瓷碗、竹筷等打击出节拍伴奏,歌词高雅隽永,情感耐人寻味。包括“淮调”“大调”等五个曲牌,五个曲牌中又包含了“五景”“五盼”等曲目,现在保存下来的有《耕读渔樵》《遇多情》《大观园》等唱本。
  下榻的客栈紧邻沂河,名曰“粮博馆”,是镇上的老粮管所改造的,兼具展览和接待双重功能,“民以食为天”五个大字跃然墙上,眼前的老照片、老物件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推开窗户,望沂河渔舟唱晚,篝火跳动,听小曲悠扬,看远处商业街上霓虹闪烁,浓浓的乡愁便让人觉得有些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了。
  夜里做梦,依稀还在古镇徜徉。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铺洒而来,马头古镇著名的鲁南特色小吃街便热闹起来。来到马头,品尝小吃是必修课。
  漫步古街,南北风味、各具特色的传统美食汇聚于此,上百家店铺尽显古风雅韵,经营的食品种类繁多,有远近闻名的刘家吊炉烤牌、王家烧鸡、汪家馄饨、唐家馒头、兰家水饺、梁家粽子,陕西的羊肉泡馍、山西的刀削面、河南的胡辣汤……应有尽有。特别是牛肉糁和麻油馓子,名扬十里八乡,堪称早餐一绝。坐在糁铺里与店家闲聊得知,糁的做法必须是头一天晚上将牛羊肉、白条鸡洗净,滤去血水放入套在锅上的木筒内,将水烧开,然后放入大麦仁、葱、姜、佐料等,煮到半夜改文火慢煮至清晨。对马头人来讲,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最美的早餐享受,不但能祛风除寒、健胃怡神,而且营养丰富、肥而不腻。
  古镇的迎宾门——南门楼就伫立在美食街的旁边,登临楼上,循着波光粼粼的幸福河向南遥望,目之所及,当年乾隆皇帝泛舟观赏后亲自赐名的采莲湖绿波荡漾,那新鲜初放的绿叶嫩得翠色欲滴,万绿丛中小荷才露尖尖角,蓓蕾若隐若现,飘香四溢,荷叶随风摇曳,美丽诱人,白鹭翩翩,鸳鸯戏水,与片片绿叶、朵朵白云以及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美景再现古镇原野。
  返回的途中朋友告诉我,古镇正依托现有资源,着力打造多功能旅游景区,通过各个功能区的重点打造,集中展现马头的商帮文化、水运文化、回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重塑马头绚烂的历史风采,延续古镇历史,再现古镇繁华景象。
  “风萧萧,春和景明,芳草茵茵。马陵山上景呀色秀,哎哎哟,水蓝蓝呀……”转眼千年,沂河岸边的清歌雅曲也传唱了一代又一代。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古镇时刻用包容大度传承着人们心中的美好,朱弦玉磬般的郯马调唱出的乡音,也会一直在人们的心头萦绕。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5/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