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  副刊
3    4   
PDF 版
· 一片甲骨惊天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读书“陷阱”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3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读书“陷阱”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11/02
朗读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一片甲骨惊天下
  □ 巩本勇
  中华民族的文字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那么,是谁从尘封的历史中,发现了甲骨文?
  有人说,它不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吗?不错,它是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鲜为人知的是,它与山东有着很深的渊源。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王朝的历史记录在一片龟甲上,如果不是他,或许,这一片片珍贵的甲骨,早被熬成汤药,中国文字的历史,也无法向前推进一大步。这要追溯到清朝末年的一位京官,山东人——王懿荣。
  1899年的秋天,在国子监任职的王懿荣得了疟疾,用了许多药都不见好转。光绪皇帝特派太医前去探视。太医给他开了一剂叫“龙骨”的药。略懂医道的王懿荣出于好奇,亲自查看了“龙骨”碎片。不料,他竟然发现,有的小碎片上,刻画有似篆非篆的奇异纹络。他马上意识到这些刻画非比寻常。于是,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大药房,买下带字的龙骨,并出高价从古董商手里收购这样的龙骨。
  原来,学识渊博的王懿荣精通古文字,是京城有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初步断定,这很可能是夏商周时期遗物。于是,王懿荣先后收集了1500多片甲骨。他一边收集一边研究,依靠深厚的古文造诣,翻遍各种史料典籍,最后,他得出结论,这是商朝专门用作占卜的甲骨,上面的划痕,其实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古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人们称它为“甲骨文”。
  王懿荣的发现,震撼了整个学术界,因为这无疑是探讨商朝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清末小说家,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通过悉心研究这些甲骨,写出了专著《铁云藏龟》。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著作,使世人眼界大开。从此,研究甲骨文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从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至今,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发掘出的刻辞甲骨已有15万余片,辨别出的单字也超过了4000个。经过对甲骨文的识别,发现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商朝的军事、生产、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当然,最重要还是用于占卜祭祀,是商朝贵族与神灵、祖先沟通的桥梁。因此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尚书》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那时起,华夏文化就已经有了典籍记载,华夏文明的早期信仰也由此建立。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由此可见,甲骨文是殷商王室用来占卜和记录重大事件的文字。要知道在数千年前中国尚没有文字在民间普及,甲骨文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贵族文字”。
  许多学者认为商族的起源和活动区域主要在山东西部,即今鲁西南一带。王国维先生在《说毫》一文中认为商朝故都在山东曹县;郭沫若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国史稿》中认为商族人起源于山东滕县一带,先商晚期商人迁徙到豫东一带。
  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就有商代的甲骨文。山东博物馆共藏有5000余件商代甲骨,数量多,学术价值高,在全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据统计,国内的甲骨收藏,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之后,省级博物馆中便要数山东博物馆了。
  在桓台博物馆,也有被称为“镇馆之宝”的甲骨文。馆内有两片远古时期的兽骨,这两片看似不起眼的兽骨被专家认定为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甲骨文。被发现时,它们已经在位于桓台县田庄镇史家村史家遗址的大型祭祀坑里躺了数千年。
  桓台博物馆馆长伊靖说,在古代,桓台这一带属于东夷文化的范畴。这两片甲骨均系羊肩胛骨,形态较为原始,具有早期卜骨的特征。两片卜骨均已残破,大部分兆纹已失,仅留部分刻纹。刻文刻画较深,刀痕明显,残断处仍留有烧灼痕迹。专家认定,比河
  南殷墟甲骨文还要早300多年。生活在此的先人们依靠高度的智慧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明,为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通过这两片卜骨,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场景:在距今约3600年前,生活在此的部落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或因战争、疾病,先把羊肩胛骨锯削整齐,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然后由部落专司占卜的人向上苍祷告祈求的事情,随后用燃烧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考古工作者对数千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清理,基本确定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发展序列,初步揭示了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然而,典型龙山文化的发展趋向仍是一个谜。桓台县史家遗址甲骨文的发掘整理,证明龙山、夏商文化发展序列的提出,为史学界之谜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来自齐鲁大地的物质佐证。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成熟的汉字。说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成熟的表现不单纯在于目前发现的文字实物及已经释读出的字数众多,更在于这些字的造字结构之复杂。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六书”造字方法。甲骨文中除了有部分象形字之外,“六书”中的其他方法都可找到大量实例。
  甲骨文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成熟汉字的标识,目前还有三分之二的字仍未破解,还有很多谜题等待解开。面对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甲骨文研究工作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寻找新的突破口。
  甲骨文的世界繁富而多彩,甲骨文遗产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和绵绵流长的历史根脉。如今甲骨文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甲骨文有了新“活”法,引领着一波“最潮中国范儿”。
  比如,近年来,用甲骨文做成的动态表情包、嘻哈歌曲、动画片、互动装置展出……寓教于乐,深受人们喜爱。如今的甲骨文,已经不单单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了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拉近了观众和甲骨文之间的距离。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距离它首次被发现也已经过去了百余年。古老的文字、有趣又难懂的“天书”,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2017年,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生生不息的汉字和汉语的鼻祖,也是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源头。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11/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