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  副刊
3    4   
PDF 版
· 瓶中数枝梅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摇过青春的绿皮车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蒸出丰收年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9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摇过青春的绿皮车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4/02/22
朗读

蒸出丰收年 



  蒸出丰收年
  □ 王效太
  正月十五挑花灯,这是儿时对元宵节最原始的记忆了。在沂蒙山,到了大年初三小孩子就要跟着大人出门走亲戚了,七姑八大姨,挨着走一遭。刚走完亲戚,接着让我日思夜盼的正月十五就到了。
  春节尚未远去,正月十五闹花灯就已经来了,怎不让我们这些小孩子高兴一番。下午,母亲就开始做灯了。虽说是正月十五挑花灯,然而花灯是没有的,小时候家里穷,有的只是白菜萝卜灯。即用白菜疙瘩、萝卜切削加工成碗状,将提前从山上割来的黄草折成小段,缠上棉花做灯芯,再浇上自产的花生油即大功告成了。
  后来条件好了,才有了蒸面灯。制作时,将豆面与麦面和好后,捏成小碗状,一般做12个。在每个灯上依次捏上1到12个角,分别代表12个月,叫做月灯。然后上火清蒸,大约半个小时,起锅时查看每个灯碗的水珠大小,以此来判断每月的雨量。更令人惊奇的是,据说还能根据灯碗底部的凸起意象及数量,来预测当年的丰歉;观察辨认灯花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秋后棉花的收成。这当然是需要一位有经验的老奶奶的真功夫了。当我带着疑惑问母亲:“那玉米地瓜怎么看出来呢?”得到的回答是:“这两样是外来的,不在内。”据说这些预见很是灵验。
  一起出锅的自然还有蒸“圣虫”。“圣虫”,生米之神虫,模样就是虫的夸张图腾,是用发面做成的。给它安上两粒黑豆做眼睛,舌为切片的大枣,寓意红红火火。
  母亲讲,从前,有一富裕人家腊月娶亲,在路上遇见一只冻僵之虫,新娘子好奇,也见它可怜,便把它抱起来藏在怀里取暖。抬轿的8个壮汉在路上感觉轿子越来越沉,左右换肩,好不容易才把轿子抬到新郎家。众人喜气洋洋地把新媳妇迎进洞房,而新娘却惦记着怀里的神虫,忙问婆婆粮囤在哪儿。婆婆心里十分欢喜,认为新媳妇能持家,会过日子,就领着媳妇挨个粮囤转了一圈,新媳妇趁机把神虫放到粮囤里。后来这村子闹饥荒,媳妇劝说婆婆开仓放粮,救济全村百姓,全村人因此得救。事后,媳妇领着婆婆到粮仓一看,粮囤里的粮食不减反增。原来,神虫为了报答新媳妇的救命之恩,把粮囤填得更满了。从此,人们为了纪念神虫,也为了祈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都要蒸神虫供奉,并称其为“圣虫”。
  夜幕降临,孩子们每人端上一个与自己生日月份相对应的月灯,你照照我,我照照你。低矮的草屋里,里间外间,床底下瓮旮旯,通通照上一遍。据说照灯能规避蝎子、蚰蜒等爬虫的袭扰,能驱一切邪魔鬼祟。母亲领着我们随口念唱着她那自编的歌谣:“蒸面灯照面灯,娃儿眼亮耳朵聪,照了屋里驱鬼邪,照了衣柜锦缎增!”
  小时候的元宵节,简单朴实而又温馨,陶醉在母亲那古老的故事和甜甜的歌谣里,想象着母亲蒸的“圣虫”呵护下的粮囤,吃不完永不折耗的粮食和那蒸面灯里的五谷丰登。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02/22
相关文章: